近日,永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在普查时发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暨抗战时儿童保育会江西分会第一保育院旧址。
旧址位于永新县禾川镇东里村颜氏大宗祠,该祠建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71年 ,为3进6柱5开间穿斗式砖木结构,进深42.3 米,阔16.45米,现为村老年活动中心。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前身为河西教导队,教导队成立于1931年11月,同年12月,根据中革军委统一军队编制的命令正式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 。校址初设永新县城考棚即现在的任弼时中学内,1932年搬至东里颜氏大宗祠,1934年6月红六军团西征前更名为随营学校,后随军西征。该校前后开办了5期,共培训学员2500 多名,是湘赣苏区的军事摇篮,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此外,据当地老人回忆并查阅资料后得知,颜氏大宗祠在抗战时期还设立过战时儿童保育会江西分会第一保育院。据悉,日本侵华后,国土沦丧,大量难民流离失所,儿童更是受害最深的受害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妇女界进步人士倡导发起组织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于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江西妇女界积极响应,于当年4月4日(当时的儿童节)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江西分会, 5月1日,在南昌西山万寿宫开办江西分会第一保育院,7月5日为避日机轰炸保育院迁入永新东里颜氏大宗祠 。该院最多时收留儿童近800名,主要来自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等抗战前线。直至1944年夏,为保儿童安全陈庆云院长率师生由永新颜氏大宗祠迁往永丰,抗战胜利后返南昌。 70年后,文物普查人员从祠堂上厅两边墙上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上似乎还能感受到当时难童们向往和平的愿望以及他们在邓颖超、李昆源、史良等进步女士呵护下寻得一片相对宁静天空的不宜。
该旧址对湘赣苏区革命史江西抗战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