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务活动家林铁同志逝世的日子了。林铁同志是我国开国省委书记,建国时同时出任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省政协主席等多个要职,兼任华北协作组组长、华北局书记等职,是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同其他几位已到地方担任一把手应授上将以上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没有参与授衔,是我党我国同时具有文韬和武略的大员。文革后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顾委委员等职。为党和国家在大革命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后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战友开国上将王平同志 说:“林铁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忠党为民,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建树颇多,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无愧于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心为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七律·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林铁 作者:韩英伟
万州码头驱日舰, 法俄斗争铭誓言。 白山黑水化迷津, 燕赵大地迎春天。 岳北抗日豺狼泣, 冀中歼敌红旗展。 海河无语千古流, 忍辱蒙冤松柏坚。
老部下张旭 回忆道:“林铁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是艰苦朴素、公正廉明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林铁同志的一生中,除去两头——青年时代留学法国、苏联,老年时期在中央任职——中间年富力强、思想政治上成熟、领导能力愈干愈强的30多年,一直是在河北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仅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即长达17年之久,是共和国所有省委书记中唯一的一位。他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为河北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殚精竭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河北的干部和人民群众都很敬佩他,怀念他。”
(1)马列水平高、党建组织干部工作出色:任人唯贤,团结干部,深入群众,艰苦朴素,平易近人。
作为冀中根据地书记和政委,林铁把这个重要的根据地成功恢复和稳固地发展起来,平津战役结束后,河北全境解放。1949年7月12日,中共河北省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保定召开,宣告中共河北省委成立,林铁任省委书记。1952年11月撤销察哈尔省,张家口、宣化及16个县并入河北省,1955年7月撤销热河省,承德市及8个县并入河北省;1957年天津市又划归河北省,林铁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从1952年11月起就担任华北协作区委员会主任委员。
建省之初,工作千头万绪,百端待举。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林铁就任省委书记伊始,就把抓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
在建立领导班子以及后来河北的几次大的机构变动中,林铁都坚决地执行了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在用人问题上,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对于来自各个根据地的干部,都一视同仁,没有因为自己在冀中工作的时间长,对冀中的干部熟悉,就偏爱冀中干部。当时的12名省委委员分别来自冀中、冀南、太行、冀东4个区党委和华北局;省委几个主要部门的主要领导亦都来自各个区党委。
据老战友原中纪委书记马国瑞同志 回忆:林铁同志的优良作风,体现在他作为党务活动家的各个方面。不论是顺利的情况下,不论是曲折、困难的时候,也不论是作重大决策时,还是检查决议执行情况的过程中,他的优良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有四方面:一是顾大局、识大体;二是艰苦朴素;三是平易近人;四是深入群众。特别是顾大局、识大体,是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必须弄懂、必须实行的一个大道理、一个好作风。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凡是真正懂得和实行了这一条的地方和单位,团结就搞得好,事业就兴旺;反之,麻烦就多,事业就会受损。林铁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表率。拿建省这件事来说,河北省先是由冀中区、冀南区、冀东区和太行区的一部分、北岳区的一部分合并而成。此后不久,又把察哈尔省(即今张家口地区)、热河省(即今承德地区)的大部分县划归河北省。为了使这么多地区的干部能够团结起来,林铁同志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搞五翻四海”的教导,使各个地区的干部都得到适当安排,心情舒畅地工作,保证了河北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再拿北京市委要求河北省划给他们若干个县做为郊区这件事来说,当中央征求河北省委的意见时,林铁同志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毅然、决然地把通州地区,包括通县、密云、平谷、顺义、怀柔、昌平、延庆、大兴、房山等9个县划归北京市。作为“班长”,林铁同志说,顾大局是一条重要原则。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也就在其中了。实践证明,北京市郊区的扩大,促进了首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郊区各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随之得到较快的提高。
省委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组建后,林铁便狠抓班子的团结和运转。在1949年7月12日召天的省委第一次会议上,林铁在他所作的《河北省的基本情况与任务》的报告中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处理工人党员与农民党员、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城市干部与乡村干部、新干部与老干部、党员干部与非党员干部的团结问题。地委以上的领导机关,一般都由解放战争时期的两三个地区的干部组成,工作制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尽相同,容易在一些问题上发生不协调现象,处理这类问题要坚持党的原则,加强思想领导,反对宗派主义,要严己宽人,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林铁的这个讲话传达下去之后,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的互相了解,合作共事,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实践中都注意搞好团结,自觉地在根本利益和工作目标上“拧”在一起,齐心协力抓工作。因而,不到3年时间,就在全省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建立、巩固了各级人民政权,实现了全省政令和财政经济的统一,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把国民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老部下王玉,陈冶平 的回忆:作为党务活动家,林铁同志一贯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他提出:党政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要着重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工矿企业的党员干部,要反对贪污、浪费和资产阶级经营思想;农村党员干部要着重解决强迫命令和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实践证明,林铁同志这个指导思想,既符合中央的精神,又符合客观实际,是完全正确的。林铁同志非常重视培养教育干部。他常说,革命胜利了,党取得了执政的地位,有了对国家事务行使领导的权力,不等于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由此就完全解决了领导够格的问题。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了,不等于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就不会有丧失的危险。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林铁同志下大力抓干部的教育管理和使用,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经济建设的本领。
为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林铁要求各级干部向书本学习,向工人和经营管理者学习,向实践学习。1956年,他还亲自带领省辖市的市委书记们,到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三省参观学习。毛泽东得知林铁的“东北之行”后,曾约他进京汇报。当林铁联系河北实际,讲了取经学习的收获、体会后,毛主席频频点头,嘱咐他:“就是要这样钻,钻进去,学会我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2)林铁善于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在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经过反复深入的调查研究,林铁很快掌握了河北省情。河北是个贫困落后的农业省,又深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解决5000万人民吃饭的问题便是头等大事。因此,林铁一直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他曾多次强调,省、地、县、乡的党政领导机关和一把手,必须把农业生产作为第一位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他抓得很具体。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缺资金、没种子、少农具等困难,他采取了种种措施,组织各行各业支援农业。他甚至亲自动员和组织商业、供销部门到内蒙古、张家口等地贩运牲畜,以解决农民缺少耕畜的问题。
为了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林铁创造性地执行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用很大精力抓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他坚持亲自动手、积极领导的方针和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抓出了一批在全省、全国很有影响的典型。比如,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组织起来,被誉为“社会主义之花”的饶阳县耿长锁社,以“三条驴腿”起家,以“穷棒子”精神闻名全国的遵化县建明社,被毛泽东誉为“五亿农民的方向”的安平县南王庄王玉坤社,都在林铁的具体指导下,发挥了巨大的榜样作用。
在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中,林铁坚持“巩固提高,稳步前进”的方针。他强调从实际出发,既防“左”又防右;既不能落在群众的后面,也不能盲目冒进。针对1953年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数量和高级形式,及某些干部强迫命令、违背自愿互利原则等问题,他主持拟定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纠正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中盲目冒进偏向的指示》,在全省认真贯彻执行。1955年春,他又针对初级社发展过快的情况,提出了“进行整顿,合理收缩”的要求和具体指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正确的,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从建省到60年代初期,林铁认真贯彻执行了毛泽东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的指示。他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很明确:立足本省资源,以发展轻纺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同时发展为农业技术改造提供生产资料的工业,为实现工业化打基础,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河北平原盛产棉花,50年代棉产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建省伊始,林铁就把发展纺织业作为发展工业的重点之一。“一五”期间,先后在石家庄、邯郸动工兴建了10余个大厂,一举建成了石、邯两个规模大、门类全、具有较高生产技术水平的纺织基地,“二五”期间又在石家庄、邯郸、唐山、承德兴建、扩建了一批纺织、印染、化纤、丝绸和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使生产能力有了新的发展。到1965年,河北的纱锭拥有量一跃而居全国第二位。
林铁特别重视基础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基础工业很薄弱,只有少量的煤炭、电力和钢铁工业。解放后,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林铁的精心组织下,基础工业的建设进展很快。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开滦、峰峰、井陉煤矿的扩建,新建了兴隆煤矿,并新建、扩建了几个大型发电厂,实现了京、津、唐、张联网。河北采掘、冶炼业的发展也比较快,扩建了龙烟铁矿,改造了宣钢和唐钢,新建了寿王坟铜矿。到1957年,河北的基础工业由小到大,走出了一条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路子。
自1949年至1966年,在林铁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后兼任省政府主席)期间,河北的农村和河北工农业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到1965年,粮棉总产分别比建省之初增加了1.2倍和1.5倍,为农业的更大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河北工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5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百分之二十增加到了百分之五十。
(3)注重民生,兴修水利,应林铁请求,毛泽东挥笔题了“一定要根治海河”
海河水系是河北省最大的水系,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海河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300多条。海河哺育了两岸燕赵儿女,也给河北带来频繁严重的洪、涝、旱、碱灾害。据历史资料记载,从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间,海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83次,旱灾407次,平均3年4灾。在解放后最初几年的生产斗争中,河北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春夏干旱,秋季洪水泛滥。几乎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农田颗粒无收。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河北省各地普降大雨,各河洪水猛涨,全省13条主要河道普遍漫溢,决口达134处,波及8个专区79个县,淹地2750万亩,受灾人口702万。1953年至1956年,全省受淹面积达6800万亩以上,其中1954年受灾面积达3736万亩,石家庄被淹;1956年受灾面积达4500万亩,当年因灾减产粮食25亿公斤、棉花1.5亿公斤。
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林铁深刻认识到,要发展河北的工农业生产,必须制服洪水,把毁坏千百万人民劳动成果的水害变为水利。50年代中期开始,林铁就以很大的雄心和气魄,抓住治水不放。根据海河上大下小、入海不畅的扇形水系的特点,在治水初始,林铁便提出了上蓄(兴建水库)、中疏(修河开渠)、下排(增辟入海尾闾)的总体战略,并且在斗争实践中确定了“以蓄为主,民办为主,小型为主”的方针和以小型为基础、中型为骨干、修建必要的大型工程的做法。在短短几年中,就建成大型水库18座、中型水库21座和大量的小型水库,开挖了多条排水入海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海河水系的洪水。
据老战友原水利部长李葆华同志 回忆:1951年至1954年和1958年至1959年间,由河北省、北京市和水利部协作,先后修建了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在此期间使人们深深地感到,林铁同志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热情很高,顾全大局。与北京市、水利部密切合作,宁可自己受损失,也要照顾到全局的利益。官厅水库是我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在修建过程中河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水库占用了怀来县耕地15万亩,淹没了怀来县城和81个村庄,移民6.7万人,安置任务繁重而艰巨。林铁同志对此毫无怨言,从不讲价钱。他千方百计,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非常艰巨的工作,但是又必须很负责地来做好它’’,“工作艰巨,任务也就更光荣,我们一定胜利完成!’’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与此同时,林铁同志积极组织动员民工参加官厅水库的施工。整个水库建设动用了830万个工日,绝大多数是河北省投入的。水库建成后,该工地负责人在报纸发表文章感谢各方面的支援,其中特别强调。阀眺省供应了我们足够的劳动力’’。在其他物资、财力的投入上,河北也是积极主动,尽了最大努力的。林铁同志对建官厅水库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什么给什么,可说是有求必应’’。在1953年2月23日至3月3日的10天中,林铁同志以河北省委的名义,分别致函宣化市委、官厅水库工程局党委和张家口市委,一再叮嘱下花园电厂协助水库工地搞好发电,确保年内按期完成拦洪工程任务。他写道:“在修建拦河大堤时一刻也不能停电,这是个十分艰巨韵工作,因此抽调下花园电厂一名技工前往协助,并责成该厂工程师经常帮助检查,予以技术支持,保证电机顺利开动。’’这说明,林铁同志对官厅水库的建设工程是多么关心和重视。
在修建密云水库时,林铁同志一如既往,曾多次亲自主持省委开会,专门研究参加领导建设工程干部的抽调,民工的组织和生活安排,就连民工补鞋、吸烟等具体问题也想到了。同时,在水库施工的每个春节,林铁同志都让省、地、县组织慰问团,前往工地对水库民工进行慰问。这些对调动积极性,加快工程进度,保证提前完工都起了一定作用。由此可见,林铁同志抓工作是何等具体细致,认真踏实。
林铁同志亲自主持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的开工典礼,在施工期间还到工地看望民工、参加劳动,并在官厅水库建成庆祝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话。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遥想往事,历历在目。想到此,似乎使我们又回到了30多年以前那种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岗位,对林铁同志的思念之情,也就愈加浓重了。
这两个水库建成不久,就全部交给北京市管理使用了,如今已成为北京的城市、工业、农业用水的命脉。河北在建库中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受益是有限的。对此,一些干部、群众想不通,林铁同志做了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这再次显示了他身在河北,着眼全局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
在治水中,林铁不仅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苦干实干,而且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中央和各方面的支持。1963年7月末8月初,河北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毛泽东对河北这次遭灾非常关注,灾后的8个月里,4次到河北了解灾情,询问救灾工作的安排。11月12日,林铁同省委其他负责同志一起,向毛泽东汇报河北抗洪斗争的情况。当汇报到10大水库在防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时,毛泽东高兴地说:“我要从南到北把你们的十大水库都看看。”毛泽东还十分关切地指示:“你们一定要把河北的洪水制服,把河北人民从水旱灾害中解救出来。拯民于水火之中嘛!”林铁请求毛泽东把这个指示题写下来,以鼓励河北人民。毛泽东当即答应,接着又说:“我现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过了5天,在1963年11月17日,毛泽东挥笔题了“一定要根治海河”!从此,河北以根治海河为中心的水利建设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步伐,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可惜的是,正当林铁领导全省人民信心百倍进行这一宏伟事业之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很快,林铁被“打倒”,被迫离开了领导全省人民战天斗地的岗位。
一份实事求是的总结改变了林铁的命运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林铁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最为人称道的领导作风。他每年都抽出不少时间深入城乡基层,体察群众的情绪,了解群众的疾苦,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老部下原最高法院院长郑天翔同志 回忆:“在林铁同志领导下工作的时候,我们时时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坚强的党性,按党的原则办事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特别对林老工作深入,重视调查研究印象深刻”。据王路明的回忆:老领导林铁同志非常重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记得1953年初,他在地市委书记会上强调:只有深入基层,检查工作,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才能考察我们的决议、指示是否正确。他还强调下去检查工作,一是要深入,一是要得法,如下去的人不深入,去了马马虎虎,仍然会犯官僚主义。他提出各级领导人要亲自下去,各部门要经常有四分之一的干部轮流下去。在他的倡导下,全省各级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工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完成当时的工作任务,起了重要的作用。
那时,我正在沧县地委工作,有一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在农村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户分得土地后,没农具,没牲口,没劳力,不得不出卖土地,有的村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苗头。我们把这些情况向省委作了汇报。林铁同志对此十分重视,指示省委有关部门派人下去和地委搞了10个县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买卖土地的数量逐年增加,1949年为4389亩,1950年增加到5.4万亩,1951年增加到11.5万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按照中央发出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在全省积极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那个时期,林铁同志用很大的精力指导全省的互助合作运动,强调地县委书记要亲自蹲点,具体指导。我先后在河间县君子馆、沧县杜林、献县南河头等村蹲点,帮助办互助组、初级社,地委其他负责同志也都蹲点,取得直接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那时,每次见到林铁同志,他都兴致勃勃地谈互助合作的事。到1952年底,全省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初级社也由点到面地发展起来。初级社的发展总的看是比较顺利的,但中间也发生一些问题,有的地方要求急了一些,工作粗了一些,发展快了一些。针对这些情况,省委决定进行53年和55年两次整顿。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之初,林铁也曾遵照中央的指示,组织领导了河北的“大跃进”运动,但随着运动的不断开展,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中央领导在反思,林铁也在反思。1958年10月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有所察觉,着手纠正这些错误,正在外地考察的林铁,八次给省委书记处写信,对纠正河北“大跃进”中的错误提出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