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过秀山,解放大西南。
当年送刘邓大军过江的百岁老人老梢公蒋伯,兴致勃勃向人们讲述刘邓大军过拉拉渡和第一次照电灯情景。
刘邓首长率领二野前委、二野司令部进入洪安后,驻扎在复兴银行。当晚司令部用柴油机发电,满街灯火通明。
洪安二野司令部刘伯承住室。
洪安街面均为鳞次栉比封火筒子,建筑群落规模宏大,至今仍有数座保存完整的四角天井。
洪安集镇曾经商贸如云,许多湖南、贵州边民来这里交易产品,当地人称:赶“边边场”。
中红网重庆2017年6月20日电(刘发生、文明)“开发‘刘邓大军过秀山’苗岭红色文化,夯实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这是秀山一批政协委员,今年6月,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提案建言。
二野司令部:刘邓大军过秀山的红色火花
秀山洪安古镇,是位于重庆、湖南和贵州交界处的民族乡镇,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
1949年11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奉命从湖南长沙出发,由此进入四川进军大西南。
下午2时,刘、邓大军3兵团12军36师106团前卫部队到达花垣县吉峒坪。国民党守军派兵把守,封锁洪安与茶洞之间所有通道,截断水路交通;放烧掉川湘公路跨入西南唯一的茶洞大桥,截断陆路交通,阻止刘邓大军入川。
渝湘大桥被敌人烧毁,解放军先头部队在两岸百姓的协助下,在拉拉渡码头用8只可以拖带小船的“娘娘船”,装成两艘简易渡船,载送二野三兵团及三十六师一〇六团渡入洪安。在重机枪强大火力的掩护下,20多个搬运工人撑着船,载着数十名解放军战士向洪安码头边打边进,洪安守敌一触即溃,向县城方向仓皇而逃,战斗不到半个小时就宣告结束,解放军胜利进入大西南第一镇秀山洪安。
随后,解放军在清水江架设浮桥,让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向秀山挺进。
刘邓首长率领二野前委、二野司令部进入洪安后,驻扎复兴银行。当晚,司令部用柴油机发电,满街灯火通明。刘邓首长走上街头,亲切看望当地的父老乡亲,秀山苗岭山寨第一次用上了电灯,也留下许多感人故事和传说。
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建言开发红色文化
6月中旬,秀山县政协在洪安二野司令部遗址,召开专题协商会,县政协主席周传明亲自主持。委员们对保护红色文化、开发边城资源,畅所欲言,纷纷发表建议。
政协主席周传明认为:二野司令部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和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建议县政府理顺管理体制,认真规划,多元投入,讲好红色故事,丰富文化内涵;
县政协副主席陈慧建议:由于我们对红色遗址重要性认识不足、挖掘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边城红色旅游方兴未艾。要以红色遗址保护为原点,深入挖掘开发延伸,在人文素养、旅游经济、地方建筑、发展规划方面彰显特色,焕发延续红色遗址风采;
县政协常委陈天龙说:建议政府组织力量,挖掘二野司令部和贺龙红军倒马坎战斗、川河盖红军战斗等红色史料,撰写解说词,让红色故事广为流传。
“红色故事是打造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旅游招牌,加强保护,让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遗产活起来、红起来。”副县长李明高深有感触地说:“我一定把各位委员的建议收集好,向县委县政府作好汇报,尽快打造边城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鸡鸣三省亭: 边城古镇三不管岛千古绝唱
在渝东南门户洪安古镇,沿洪茶码头下河,穿过桥洞,即可走进素有“一脚踏三省”的“鸡鸣三省亭”。
“一脚踏三省”,指的是亭子建立的地方,就是三省交界地,既有重庆土地,也有湖南和贵州土地。站在亭子里,不仅可以一脚踏及三个不同省份的土地,就连从三个不同省份里传来的鸡叫声都能听到,这就是“鸡鸣三省亭”的由来。更为奇怪的是,就连手机,在这里都能收到来自三个不同省份的信号。
“三不管岛”最初得名于当地一座无名小岛。早年间,小岛既不属湖南,也不属贵州和当时的四川(今重庆),每当村寨有人发生矛盾冲突时,他们便相约到岛上械斗或决斗,三方官府则概不过问。久而久之,该岛成了远近闻名的“三不管”岛。被当地民众和客商称之为边城“景阳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