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任和平:仰望张思德
2017-04-28 18:07:41
作者:江苏省张家港市市级机关工委 任和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大概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曾跟着语文老师读过《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当时就记住了张思德这个名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为人民服务》是著名的“老三篇”之一,张思德的名字与《为人民服务》这一名篇一样家喻户晓。

    一名普通警卫战士的牺牲,竟然会惊动毛泽东这位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他不仅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其追悼会,还在会上发表了近1个小时的即兴演讲,就是这一番即兴演讲,讲出了一篇影响深远的《为人民服务》。普通一兵何以能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张思德生前究竟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他为何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标杆?几十年来,我经常会思考类似的问题,也一直在努力寻找相关的答案。

    今年早春时节,因参加在延安市委党校举办的党务干部党性锤炼班,我第一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陕北延安,我走近枣园革命旧址,走近《为人民服务》讲话台,走近张思德纪念碑……在《为人民服务》纪念广场,我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张思德雕像,也读到了广场浮雕墙上所刻的《为人民服务》那些熟悉的文字。培训班老师的深情讲述,让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张思德呈现在我的面前。张思德是士兵的荣耀,他是一个很平凡、很朴实的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一直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犹如出窑的木炭,总是燃烧自己、温暖别人。仰望张思德雕像,这位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29岁的八路军烧炭战士,让我油然而生敬意。

    当年的张思德,如果不是一门心思想着要多烧几窑炭,或许就不会因炭窑坍塌而牺牲。1944年夏,中共中央决定于1945年4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大会后勤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为700多名与会人员提前准备木炭。为此,中央警卫团专门成立了一个烧炭小队,有烧炭经验的张思德调任副队长。张思德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前往安塞县石峡峪,与全队战士一起挖窑烧炭。1944年9月初,张思德原来是负责看守烧好的炭垛的,因为拉木炭的车子要几天后才到,他就想趁这个空档再挖炭窑多烧几窑木炭。9月5日这天正下着雨,张思德和几名战士一起挖窑洞,没想到因天阴雨湿炭窑突然崩塌。在炭窑即将垮塌之际,张思德用力将身旁的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压在了窑里面。当战友们从坍塌的炭窑里把张思德扒出来的时候,这个年轻的生命已停止了呼吸。

    当年的张思德,如果是很重名利的一个人,他或许就不会去当一名普通的烧炭战士。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长征途中三过草地,曾经负过三次伤,多次立功嘉奖。早在1936年7月,张思德就已经是红四方面军通信营的通讯班班长。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张思德因伤病被编入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连任副班长。张思德于1937年10月入党后,调任中央军委警卫营当通讯班长。1943年春,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队合并成立中央警卫团,张思德被调到毛泽东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当时与张思德同期参加红军的许多人,有的人当了旅长,有的人当了团长,只有张思德入伍11年一直没当什么官。所在部队合并整编后,当了7年班长的张思德又成了普通一兵。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怨言,张思德却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他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

    当年的张思德,如果没有革命大熔炉的砺炼,或许只会是个不为人知的普通人。张思德于1915年4月,生于四川仪陇县六合场(今思德乡)韩家湾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来到人间才7个月,他的母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1933年7月,红九军解放仪陇城后,在村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张思德的父亲张行品被选为韩家湾村内务委员兼土地委员,父亲是张思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1933年10月,张行品将张思德送到部队,嘱咐儿子要为保卫苏维埃政权杀敌立功。张思德牢记父亲的嘱咐,在对敌作战中英勇顽强。在长征途中,张思德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了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1938年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长后,张思德工作认真负责,带领全班圆满完成机要通信、站岗放哨、开荒生产和建窑烧炭等各项任务。1940年初夏,张思德奉命带领一个班,到延安南边的深山老林里烧炭,他用心琢磨如何多烧炭、烧好炭,和战友们一起苦战3个月,把8万斤烧炭运回了延安城。1941年,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在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后,张思德随警卫营开赴南泥湾,带领全班战士披荆斩棘开荒种地,获得了粮棉好收成。1942年11月部队整编后,张思德调到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他服从分配,经常帮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年7月,张思德和战友们到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工作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内作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李煜婷: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仰望张思德
·特稿:“从毛主席与张思德的交往体现领袖与人民的深情”——张全景与中红网关于毛泽东
·“从毛主席与张思德的交往体现领袖与人民的深情”——张全景与中红网关于毛泽东思想的
·江山、布铁威:“从毛主席与张思德的交往体现领袖与人民的深情”——张全景与中红网关
·特稿:“从毛主席与张思德的交往体现领袖与人民的深情”——张全景与中红网关于毛泽东
·特稿:七律·为人民服务楷模之张思德
·七律·为人民服务楷模之张思德
·特稿:七律·为人民服务楷模之张思德
·韩英伟:七律·为人民服务楷模之张思德
·郭勇:弘扬张思德精神,走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任和平:仰望张思德
特稿:仰望张思德
李煜婷: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组图)
特稿: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组图)
张越:人民海军军旗全球传递启动仪式在海纪馆举行(
特稿:人民海军军旗全球传递启动仪式在海纪馆举行(
火车站的乱根不是垄断而是各自为是
弋梅荣:慰问抗日英雄系列报道:走进红色偃师(组图
特稿:慰问抗日英雄系列报道:走进红色偃师(组图)
弋梅荣:慰问抗日英雄系列报道:走进抗日小苏区伊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