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委员长题词。(陈龙狮摄)
部分与会者合影留念。(陈龙狮摄)
马娇娇副馆长致辞。(陈龙狮摄)
抗大馆采访张开帙和麦林伉俪。(赵文超摄)
汉高九支队代表郑晓中致辞。(陈龙狮摄)
抗大馆与老航校研究会合影留念。(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顾问常磊做工作总结报告。(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会长王兆做工作计划报告。(陈龙狮摄)
中红网北京2017年3月6日电(陈龙狮、王兆)31年前,由彭真委员长亲笔题词,称其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的东北老航校,于今年3月1日迎来了成立71周年纪念日。
是日,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召开座谈会。会上,研究会回顾了去年开展的各项工作;布置了今年清明节祭奠活动的安排;共同商讨了下一阶段的计划。
出席座谈会的除研究会成员,还有空军后代“K57”群的兄弟姐妹。
“K57论坛”最早由当年空军“五七干校”的子弟设立,发展至今已走过了11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借助“微信”平台,“K57”群的人员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许多空军后代的一个家。“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成员们的父辈,与空军的初创与成长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研究会的很多成员,也是“K57” 群的成员。
多年来,“K57论坛”每年都要举行各种活动,配合空军进行宣传。最近以“美篇”形式编撰的《老兵万岁》系列,正面弘扬了父辈革命军人的高尚品格与优良传统,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深受欢迎。军网的有关领导和编辑,不辞辛劳,连夜将该“美篇系列”编辑、制作成网络版,给予发布。
此次座谈会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简称“抗大陈列馆”)的代表,以及抗大后代“汉高九支队”的代表。
研究会成员和“K57”群的兄弟姐妹们,与到会嘉宾共叙友情,展望未来,对研究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座谈会由研究会副会长(法人代表)王兆主持。
抗大陈列馆副馆长马娇娇首先发言。马娇娇一行3人受陈列馆委托,专程来京出席座谈会。她详细介绍了位于河北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的抗大陈列馆。这是一座全国建馆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史的陈列馆。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列入“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区”;2012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列为“现场教学基地”。
马娇娇回顾了近半年来抗大馆与老航校研究会共同挖掘历史,包括召开座谈会,编撰论文集,策划增添抗大馆的展陈内容等多项工作;特别提到双方通过互相沟通,对如何提升展陈内涵——特别是抗大对特殊军(兵)种,包括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取得共识。她最后介绍,为丰富展品和馆藏,向社会广泛征集文物、文献的公告。 会后,抗大馆又继续采访曾在抗大学习和工作过的老航校前辈张开帙、麦林夫妇。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郑晓中代表“汉高九支队”发言。抗日军政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了众多分校;伴着中国革命的进程,逐步演变为各级各类军校。“汉高”是“汉口高级步兵学校”的简称。该校由抗大总校演变而来;在传承沿革的过程中,仅有该校始终保存着自抗大成立以来的总校完整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史料。由于历史原因,“汉高”于1969年撤销,其档案资料上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该校子弟在武汉组织庆典活动时,北京的抗大总校子弟曾派出九人代表参加,时称“汉高九支队”。该名称受到全体汉高子弟的认可,遂以此冠名该群体。
早期创办老航校的前辈们,大多数来自抗大。共同的 “抗大情结”,迅速加深了老航校后代与抗大后代彼此的了解与合作。去年,双方互邀,参加各自举办的活动,彼此进行了交流;正像郑晓中满怀深情地说的:“九支队是由抗大总校的子弟组成,咱们都是抗大母校的延续。我们两个群就像是兄弟姐妹,流着同样的血脉,你我交融。” “ 2017年,我们虽有各自的目标,但我们还将继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加强合作,携手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