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张仁衮:流落海西草原十二年的老红军——廖永和(组图)
2016-08-09 11:24:23
作者: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张仁衮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廖永和

犁园口烈士纪念碑

    1936年10月,红三十军执行中央军委战略部署,为打通国际通道,接受苏联物资援助,被编入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进行了艰难征战。在西征中,廖永和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九团二营副营长,与许多西路军战士一样,用自己苦难经历见证了这段悲壮的历史。1937年3月5日,廖永和西路军受到重创,由倪家营子突围进入祁连山。3月14日,他所在的部队编为左支队,在李先念、程世才等率领下打游击。廖永和因在支援高台的战斗中右腿负伤,在转移中掉队,开始了飘泊草地12年的艰难岁月。

    难友相逢又落难

    部队就是战士的家,离开部队,犹如离开了爹娘。面对风雪弥漫、荒无人烟的祁连群山,廖永和心潮起伏,思绪联翩。

    廖永和1916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关庙乡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给地主放羊,受尽了压迫与剥削。1929年5月6日,金寨地区爆发立夏节起义,犹如一声春雷,大别山革命如雨后春笋。1931年,廖永和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长为一名红军干部。在部队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他懂得了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道理,部队的阶级友爱给了他温暖,也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然而这次战斗失利,自己负伤掉队,离开了党,离开了部队,离开了战友,他眼前一片茫然。

    掉队的廖永和一心要找到党,找到部队。他拄着棍子,踏着战友们的足迹,艰难地前进。甘青交界的祁连山,风雪弥漫,滴水成冰,前面部队踩出的路被大雪覆盖,已无法辨认了。廖永和艰难地一路追赶着部队。一天,他在追赶的途中遇到了11个掉队的同志,结成了一个寻找部队的战斗集体,大家推荐他为临时负责人。但是12个人组成的战斗集体,大多是伤员,仅有3条步枪、12发子弹。他们身上穿着单衣,脚上穿着草鞋,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高山严寒中行进,冻得面部铁青,瑟瑟发抖。

    据最后来到他们中间的一位同志讲,在他离队时,部队仍然是向西行进的。他们便向西追赶部队。后来才知道,3月23日,西路军左支队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遵照中央指示向新疆前进了。部队向北,而他们向西,越走离部队越远。在这雪海茫茫、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的地方,无处询问,只能继续往前,寻找部队。

    经过近20天的雪地行进,廖永和到达了现在青海天峻县的木里地方,藏族老乡说,红军没有到这边来。他们判断部队可能从山中折向北行了,稍事休息后继续往北赶。单薄的衣着无法抵御高原凛冽刺骨的寒风,但最发愁的是没有吃的。仅有的一点干粮早已吃完,他们只好拣野兽皮骨或牧民抛下的牛羊皮骨,用雪水煮着吃。在这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他们忍受着难以想像的痛苦,互相照顾,彼此扶持,满怀信心地行进在雪原上。

    几个月来,西路军将士面对凶残的马家军,浴血奋战。敌人穿着皮衣皮裤,西路军却穿着单衣草鞋,有时冻得手连扳机都抠不动。但红军战士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困难没有使他们屈服,敌人一次次被打退。然而红西路军缺粮草、无援军,减员也无法得到补充,敌增援部队蜂涌而至,形成了敌众我寡之势。在战斗最残酷的日子里,妇女独立团全部剃成光头,女扮男装,与敌人进行厮杀,同敌人展开肉搏。

    这个散落红军战士组成新的战斗集体,几十天来,他们住山洞,宿草地,面对饥饿和严寒,毫无怨言。其中一个叫胡传基的护士长,头部被敌人马刀砍伤,大家相遇时,他满脸都是血污。在行进的日子里,他带伤而行,还想办法为其他伤员治疗。还有一位叫何延德小同志,大家叫他“火娃子”,四川通江县人,只有14岁,再苦再累不动摇,跑前跑后帮其他伤员干这干那。

    4月初,廖永和一行到了苏里,宿在一条河沟边的岩洞里。第二天早晨起来,一位姓洪的战友对他说:“东边山坡上好像有个人影,我去看看。”谁料洪指导员提着枪,还没走出洞外五十米远,只听到一声枪响,就倒下了。廖永和听到枪声,与另外一位战友立刻拿着枪冲出岩洞准备还击,刚出洞口十来步,从岩洞上面又打来一排子弹,战友应声倒下,两颗子弹从廖永和胯下直穿出左膝盖。他一阵晕眩,什么也不知道了。

    苦熬岩穴四十六天

    八天后,廖永和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原来,袭击他们的是当地的土匪,土匪抢走了他们仅有的三枝枪和一些物品,两位战友不幸牺牲。

    大家见他醒了过来,非常高兴。廖永和看了看周围的同志们,想坐起来,但身子像散了架一样,左腿一阵巨痛,又晕了过去。廖永和双腿负伤,继续赶路已不可能,为了不连累大家,他说:“你们别守着我了,赶快找部队去吧!”大家说要走一块走,要死也死在一块。但是,冰天雪地,没有个担架,大家都疲惫不堪,一块走是不可能的。廖永和狠了狠心说:“干脆你们抬个石头把我压死算了,省得你们再挂念我。”这一句话,说得大家抱头痛哭起来。

    经过廖永和再三劝说,大家决定留下通讯员“火娃子”何延德照顾他,其余八个同志,由胡传基同志负责,继续寻找部队去。廖永和把未被敌人搜到的20块钢洋分给大家(当时干部是带钱的,土匪搜查时见他满身血污,没细搜身上),并嘱托战友胡传基说:“传基,如果你能回到家乡(他俩老家都是金寨的),请转告我的父母,就说我死在西口外了。”直至1956年,廖永和给父亲去信时,父亲还以为是哪个好心的战友冒名顶替,安慰他老人家。

    大家依依难舍。临走时,同志们拣来柴火和牛羊皮,以备取暖充饥;拣来干草给他铺上,互道珍重,洒泪相别。

    廖永和下肢不能动,小何精心照料,每天为他端屎端尿,烧开水擦洗伤口,把骨头砸碎烧糊和皮子一起熬成汤,一口一口地喂他。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他们石洞里的生活也愈来愈困难,附近能吃的东西已很难寻到了,“火娃子”只好跑到较远的地方去拣拾,太远了又怕被人发现,惹出麻烦来。一天,两个面貌凶恶的蒙古族人骑马来到他们住的石洞,看到他们一贫如洗,嘀咕了几句就走了。不久,附近牧民便知道石洞里有两个失散的红军。

    一天,一位50多岁的蒙古族老大娘领着个男孩来到石洞前。她会说几句汉话,问他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廖永和看蒙古族老大娘并无恶意,对她说:我们是共产党,是红军,是打马步芳部队的、为穷人办事的,是好人。部队打散了,我们从木里路过到这里。老大娘只听懂了大概。临走时,廖永和肯求给他们一些吃的,她同情地点了点头。

    翌日,老大娘让她的儿子和女儿给他们送来了十来斤粮食、十来斤面,还有一斤多盐。这对于他们来说,如雪中送炭,久旱逢雨。小何赶快生着火,做熟了饭。他们一人吃了两小碗。已经很久没吃到粮食,这一顿饭让他们感觉到格外香。

    半个月后,粮食吃完了,附近能吃的东西也吃完了。廖永和想必须得走。他让小何找来两根棍子,他杵着试着走,但全身像瘫了一样,还是无法行走。就在这时,那位好心的蒙古族老大娘让她的儿子用牲口把他驮到她的家里。原来,当地部落(称盐传部落)头人尕布增加,想叫小何去给他当奴隶。就这样,廖永和被安置在老大娘家帐篷外的一个小棚子里,小何被强迫当了奴隶。这是已经是1937年5月。他们俩人前前后后在石洞里住了46天。

    逃过鬼门落虎口

    蒙古族老大娘一家共五口人,二男一女。丈夫好逸恶劳,品行很坏,给奴隶主做管家。老大娘出于同情心收留了他,而管家则想要个不花钱的奴隶。管家心狠手辣,几次想杀害廖永和,都是在老大娘的哀求和劝告下,才保住了性命。

    两个月后,廖永和身体略有好转,能拄着两个棍子勉强走动。于时,管家就逼他去放羊。廖永和骨瘦如柴,靠两根棍子走路,哪能跟上肥壮的羊群,管家经常借故打他,如果羊群跑散或丢失羊只,更是被打得死去活来。寒冬腊月,管家只给他一件破皮袄,白天当衣,晚上当被。早晚吃的只是半碗炒面。白天饥肠辘辘盼天黑,黑夜寒冷难耐盼天亮。老大娘十分同情廖永和,偷偷地给他些残汤剩骨。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1939年,廖永和随管家一家离开苏里,迁到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游牧在德令哈西北的灶火山上。夏季,草原的景色十分美丽。洁白的羊群,蓝天绿草。但廖永和仍想念党,想念部队,常常暗自流泪。然而茫茫大草原,往哪里去找呢?这时,廖永和的腿已经完全治愈,也能说学着几句蒙语,就时刻地注意打听红军的下落,但是杳无音信。在管家的不断的折磨下,他时刻找机会逃走,即便找不到党和部队,也要脱离管家的魔爪。

    有一次,他随管家游牧到一个很远的地方,看到远处有一座房子,心想,这可能是一家汉民。因为当地牧民一般是不住房子的。他乘着管家正在捆绑帐篷,悄悄地放下东西,猫着身子从草地中向那土房跑去,但没跑多远,就被管家发觉,他骑着马追来,一棍子过去,廖永和应声倒下。打断了一根棍子,又打断了第二根,他被打昏过去。

    管家的毒打并没有使他屈服,他仍在伺机逃走。一次,他正要准备逃走,又被管家发觉。管家说:“你是共产党的副营长,现在还想逃走继续当官。你已经给我放了两三年羊,现在我不杀你,将你送给马步芳。”管家将他捆起来,派人送往西宁。走到德令哈的巴音河畔,押送他的人听说青海湖附近土匪很多,怕受抢劫,不敢继续往西宁送。就这样,他又被押了回来。

    终于在1942年一天,廖永和逃脱了管家的控制,改姓黄,在巴音河西岸挖了个土洞住下,给人家帮工、修靴子。一个乌图美仁特其尔部落蒙古族姑娘,名叫格民,家人在战乱中跑散了,她独自一人流落到了德令哈,到处给人帮工。他俩经常相见,常在巴音河岸边诉说各自不幸遭遇。不幸的遭遇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后结为夫妻。1942年底,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孩子为他们增添了新的希望。为了逃避战乱,他们辗转大草原上,流浪着为人帮工,挨年度日,一直到1949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魏岳江:将红色基因融入新的长征路上——为迎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作
·下一篇:无
·特稿:流落海西草原十二年的老红军——廖永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张仁衮:流落海西草原十二年的老红军——廖永和(组
特稿:流落海西草原十二年的老红军——廖永和(组图
魏岳江:将红色基因融入新的长征路上——为迎接纪念
特稿:将红色基因融入新的长征路上——为迎接纪念红
石琳:张力雄——高台战斗的幸存者之一
特稿:张力雄——高台战斗的幸存者之一
樊振:农工党东海县总支部委员会赴台儿庄接受红色教
特稿:农工党东海县总支部委员会赴台儿庄接受红色教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革命故事(红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革命故事(红色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交流促进会筹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