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16年8月8日电(陈龙狮)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在成功地组织完成了“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七十周年”第一组系列活动之后,一边总结,一边策划“纪念八一建军节”的系列活动。
一、首先策划、设计、制作东北老航校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在八一前夕,纪念章制作如期完成。
纪念章正面上部标明“东北老航校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下部展示了老航校前辈勇于开拓精神创造的英雄事迹;背面铭记了老航校后代为纪念七十周年举办的第一个系列活动的三个主题。
纪念章正面像
纪念章背面像
纪念章正面的银色圆盘面上,篆刻着当年老航校创造的奇迹——学习飞行,直上“九九”高教机。
忆当年:1946年7月,第一批学习飞行的一期甲班进入实际的飞行训练阶段,航校训练再次遇到困难。世界各国培训飞行员都是三阶段教练法,先飞初级教练机,再飞中级教练机,最后飞高级教练机。但航校仅有4架初级教练机和10余架“九九”高级教练机,没有中级教练机。4架初级教练机破旧不堪,1架修复后,试飞时即发生故障坠毁;另外3架不能使用。飞行训练面临停顿的局面。怎么办?
这时,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打破常规,直上“九九”高教机训练?但有人反对说,日本飞行员还要在初、中级教练机飞两、三年后,才能上“九九”高教机,我们的学员文化基础差,直上“九九”高教机风险太大。
航校领导将这一问题交全校讨论。大家认为学员训练不能等,需要的飞机没处买,也没处要,不直接上“九九”高教机,学员就无法上天,只能想方设法“一步登天”。学员们的态度最坚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学飞行,不怕困难,也不怕牺牲。广大教学员的坚决态度和勇敢精神,得到东北局和“东总”的支持,坚定了航校“三步并一步走”的决心和信心。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航校领导发动群众摆问题,想办法,针对“九九”高教机飞行速度较快,操纵困难,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方向不易保持,容易打地转 ,飞机上没有无线电设备等情况,采取了加强地面准备,反复进行座舱练习,着重掌握起飞着陆要领,增加带飞时间,严格考核制度,确保有把握才放单飞等一系列措施,把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
1946年7月下旬,航校领导决定在千振机场开始直上“九九”高教机的飞行训练。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学员?学校领导考虑到,吴元任是1938年在共产党的新疆航空班学习过的,航空理论基础比较扎实,训练成绩也好,于是决定让他第一个上“九九”高教机。吴元任兴奋地接受了任务。
在教员的精心指导下,吴元任刻苦认真,勤学苦练,只带飞了12个小时,就于7月21日,顺利放了单飞。他的成功坚定了教学员直上“九九”高教机的信心。随后,所有学员都陆续放了单飞。就这样,科学加勇敢,老航校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创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在纪念章背面,篆刻着老航校后代为纪念七十周年举办的第一个系列活动的三个主题:3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举办的捐赠仪式;4月4日——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举办祭奠先烈;5月28日至6月10日——举办“追踪足迹”系列活动,历经13天,途经三省,包括奉集堡、通化、牡丹江、密山、哈尔滨、长春、沈阳,行程八千多公里。
三个主题活动,首先表达了老航校后代挖掘历史,弘扬老航校精神的心声,并立即付之行动——捐赠文物,首先以军事博物馆为主馆,联合各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积极开展“资源共享,共同挖掘”活动,在文博界引领“文物共享”的新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老航校“开拓新路”的精神。
继而在航空博物馆空军英烈墙前首次举办集体祭奠先烈,再次表达老航校后代团结一致,继承先烈遗愿,弘扬老航校精神的决心!
最后,以自己的脚步丈量父辈们走过的、创办老航校的艰辛之路;在旅途中,再次深切地感受到父辈们那刚毅的目光,坚定的步伐和他们那执着的追求。
二、在北京发放、赠送纪念章
2016年7月30日,下午,东北老航校后代代表再次聚集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纪念章首发仪式。
军博集体照-1
军博集体照-2
随即,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的几位领导藉八一建军节的大喜日子,分别慰问在京的老航校健在的老人,并送去东北老航校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7月31日晚上,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会长常砢、副会长王兆和秘书长魏齐庚代表研究会将纪念章送到东北老航校飞行学员、空军前司令王海家中。
接着,他们三人又赶赴东北老航校教员张开帙、麦林家。两位老人都是日本投降后,党中央立即从延安派出赶赴东北筹建航校的技术人员。得知东北老航校研究会要送纪念章来,张叔叔在家中就一直在期盼着。
研究会领导看望张开帙老前辈,送纪念章。
第二天,叔叔阿姨的大女儿将东北老航校研究会送的另一枚纪念章拿给病房中卧床的麦林阿姨时,麦林阿姨开心地笑了。
麦林阿姨在病床上收到纪念章,开心地笑了。
8月1日,上午,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达达和副会长王兆又来到空军南苑干休所。这里住着三位老航校前辈,他们分别参加了军博和航博两次活动。
91岁的蔡演威骑着电动车出来迎接。蔡老当年曾当过毛主席的专机驾驶员,是东北老航校机械二期学员,后来又改学飞行。在3月1日的军博捐赠仪式上,还曾代表东北老航校的老同志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蔡演威(中)为老航校机械二期学员,毕业后又学飞行;曾为毛泽东专机驾驶员。
东北老航校机械一期学员吕廷浩,今年88岁,当年是东北老航校第一批学员。听说老航校后代要来送纪念章,让老伴早早就到门口来迎接。
原机械一期学员吕廷浩。
东北老航校机械二期学员洪守英,今年94岁,身体仍然硬朗。当王兆送完纪念章回到家中,仍久久不能忘记当时的情景。她多次向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成员介绍道:“当我们走进他家中,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喃喃说了好几遍:“好温暖啊!好温暖啊!”那一刻,我就感到一股暖流在我们之间流淌。待我们大家坐下后,他仍用自己的双手握着我的手不放;心存感激地说:“党没有忘记我们啊!”瞬间,我的心都缩紧了。我没有想到我们送来的这一枚小小的纪念章会给九十多岁的老人带来那么大的感动。”
老航校前辈专注地听研究会代表介绍纪念章。
原机械二期学员洪守英(中)。
8月2日,上午,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继续送纪念章。
1951年,中央决定创建航空工业,将空军(原航校)所属5个修理厂划归航空工业局领导。高方炳,当年老航校练习生大队的队长也被调到飞机制造厂。那些当年的练习生,后来大多数都成了飞机制造厂和发动机厂的骨干。
1951年,当年老航校练习生大队队长高方炳,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解1956年领导试制第一架国产歼击机的经过。
高老刚刚过了九十岁生日,高老的孩子们特意给他制作的生日礼物——照片集。封面上的高方炳多英俊啊!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仍在发动老航校后代们继续提供健在的前辈们的联络方式,仍在继续赠送纪念章。东北老航校前辈们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我们将永远铭刻在心。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成员们,也都通过各种方式,欣喜地陆续收到了纪念章。
小小纪念章,把大家的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不辜负众人的厚望,在馆藏界,首开“资源共享,共同挖掘”新风,正在逐步联系各相关博物馆、纪念馆一起共同挖掘老航校的历史,弘扬老航校的精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
目前,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已经从首次策划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时联系的四、五家展馆;到追寻足迹活动结束时,已发展到十四家展馆;目前,通过各种纪念活动,还在不断扩大。此次,在杭州举办纪念八一活动,又增加了三家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