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故居大门
参观李鸿章生平展
参观李鸿章墨宝展
参观淮军与近代国防展馆
参观淮系集团展馆
中红网安徽合肥2016年8月3日电(常雅靓、丁修真)“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这是李鸿章对自已一生事业的评价。一生的得失功过,洋务和外交,使其生时即毁誉参半,身后更评说纷纭。8月2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合肥历史军政人物调查及当代价值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十五人沿着历史的足迹,踏上了对这位充满争议的中国开放第一人的探寻之路。
淮军:晚清国防之脊梁 现代军队之先驱
没有李鸿章,就没有淮军的崛起;没有淮军,就没有李鸿章的辉煌。淮军,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
淮军,以合肥西乡三山周公山、大潜山、紫蓬山几支团练队伍为基础发展而起,合肥乃是淮军老家。它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步伐,从冷兵器时代走向热兵器时代。在李鸿章的带领下,淮军驰骋于沪宁杭沿海发达开放地区,成为中国最早一支接触洋枪洋炮的军队,发展为中国国防的主要力量,撑起了晚清国防的脊梁。在1885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和抵抗八国联军战争中,淮军都是战场主力,屡建奇功。
不可否认,淮军是晚清帝国最重要的国防力量,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法战争中方取胜,刘铭传带领淮军收复了台湾岛,广西巡抚潘鼎新指挥获得“镇南关大捷”,淮军功不可没。甲午战争,虽然遭遇惨败,但也不乏英勇表现,丁汝昌等众多将领英勇殉国。抗击八国联军,淮军将领聂士成英勇战死,众多淮军将士血洒疆场。
李鸿章故居:淮军首领最后的归宿
如今,世人探寻李鸿章,寻找淮军的踪迹,位于合肥市中心淮河路步行街的李鸿章故居是首选去处。 李鸿章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
在李鸿章故居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故居自开放以来,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合肥市“十大景点”之一。
1902年,李鸿章的灵柩从北京辗转运回合肥,1903年葬于合肥东郊的大兴集。李氏家族后人为祭祀他,在墓旁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分为享堂区、合葬区和仓房区。
李鸿章享堂、李鸿章故居成为这位坎坷巨人的最后归宿。
但是,作为旅游景点的李鸿章故居,除了使人回顾历史之外,并没多少真实的历史痕迹可供凭吊。新修的楼阁、悬挂的影印图片、复制文物、熙熙攘攘的游客,一切显得隳嚣杂乱,管理者在福寿堂前组织的关于李氏淮军旧事的演出活动,令人倍感滑稽幽默,于是有打油曰:
淮河路上人潮涌,李氏府第客纷纷。 收功平捻血染顶,败输外交事羞心。 当年功过易论定,如今是非难品评。 往事都随风烟去,人间正道堪称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