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屋的厨房壁柜
毛泽东在瑶光寨李家大屋的居室门
毛主席长征在瑶光住宿的居室曾是主人的书房
李家大屋主人李文辉乡介绍毛主席在瑶光的情况
李家大屋主人李文辉欣然将家里的红色传家宝赠与李崎同志
锦绣的山峦如大海一个接一个的波涛,又如孔雀开屏般的景色。革命老区锦屏县,到处留下红军长征的足迹和故事。这里建立过瑶光苏维埃政府,这里有毛泽东居住过的李家大屋,这里有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红军坟、红军井、红军林,这里有赞美红军的诗、歌谣,至今还被人们吟颂和传唱。
离开黎平县高屯镇红军桥后,我搭乘同一个司机的摩托,经熬市镇前往锦屏县隆里古城,一路寻访红军足迹。当天的计划是参观完隆里古城后,抵达与剑河县交界的南加镇。然后,直到剑河县老县城柳川镇。
由于建造三板溪电站,剑河老县城从柳川搬迁到了革东。从柳川到新县城虽然不过28公里,但是公路狭窄弯道多,路面破烂不堪,加之前些日子接连暴雨,发生山体塌方,公路中断。于是,我决定第二天一早县去附近的瑶光村参观考察红军遗址和毛泽东长征驻地,然后从河口坐班车到锦屏县城,再从锦屏赶经高速公路去剑河县的长途汽车。
1934年9月至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分两批经过剑河县境12乡镇121个自然村寨。第一批经过的是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政委王震等率17、18师共6个团9000余人,于 9月23日由锦屏瑶光进入南加,渡江北上。25日至南明凯寨,受湘西李觉部阻击,24名红军战士牺牲。红军回师西移,26日凌晨又于大广坳遭桂军廖磊部伏击,包括第六军团18师54团团长赵雄等指战员在内的145名红军全部壮烈牺牲。
同年12月18日,红一军团到达瑶光后的第三天,在河口宣告成立“瑶光镇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设在红军总部所驻的姜家大屋。那时,红军在姜家大屋大门口悬挂“瑶光镇苏维埃政府”牌子。
红军总部进瑶光后,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首长都住在这里,而毛泽东则另选坐落在寨脚、相对静僻的李家大屋居住。22日晨,红军总部离开瑶光沿清水江南岸上剑河,当晚住柳寨。当天,由董振堂率领殿后的红五军团行抵瑶光、南加一带。
毛泽东长征行居在河口乡瑶光村中寨,距锦屏县城水路45公里,公路80公里。行居坐落在一个由青石料砌起来的坪上,上下都是高坎,前面有一块30多平方米,用青石板镶铺的晒坪,外缘围以青石栏杆。
毛泽东长征行居由老屋和横屋“∟”字形组成,老屋坐东朝西,横屋坐南朝北,老屋和横屋之间有走道连通。房主李文辉今年73岁,他说老屋始建于清嘉庆时期,为四间三层重檐悬山顶木质结构楼房,由当时湖南宝靖(今邵阳)匠人建造装修,气派豪华。1952年土地改革时,李家被划为地主,老屋被分给四户贫苦群众,每户一间。但分得房者都未实际来此居住和管理,以至老屋损毁严重,至1970年代后期已难以住人。1980年代中期,分得房者联合将此房拆卖旧房料。
横屋建于清光绪时期,为三间三屋重檐结构吊脚楼,西侧配偏厦紧挨土坎,上盖小青瓦。横屋也由湖南宝靖匠人修造,底层用于圈关猪牛、安设碓房和堆放杂物,三楼为子女卧室。二楼堂屋两侧柱子挂金字抱柱对联,各摆四把雕花靠椅,正中壁上设神龛,挂天地祖宗牌位,设香炉钵。神龛前放一张大四方桌。堂屋和走廊之间设一道大门,大门两侧和走廊外缘的窗户均为花窗,雕工精美。堂屋左侧为卧室,正里面为火房。从一楼上楼梯往左拐有两间房,头间是李文辉的爷爷——当年的房子主人、教书先生李志熙的会客室兼书房,里面摆有书柜、药柜、方桌和靠椅。往里一间系主人的卧室,开门进去即安一铺花架子床,靠窗摆一张书桌,书桌右边摆一张大睡柜,柜里放有主人珍藏的山林田土契约和书籍,上面即为床铺。毛泽东长征宿营瑶光时,即住于此房间。
李志熙是当地私塾先生,也是小有名气的草药医生。毛泽东住在此,方便李先生为他治病。当年,从黎平到河口,毛泽东痢疾未愈。在简易的展览室内,介绍了红军长征过河口及红军歼灭敌军200余人,占领瑶光寨的河口战斗。同时,还向人们介绍了毛泽东在瑶光治病、写诗的简单经过——
“毛泽东住瑶光时,不顾身体虚弱和征途疲惫,深入群众了解民风民情,还写了著名的词《十六字令•山》。在红军的宣传和实际行动感召下,李志熙为毛泽东采挖治痢疾草药马齿笕,姜月楼为红军伤病员治伤,姜泽坤等为红军当向导带路,还有五名瑶族青年参加了红军。”
随后,李文辉带记者走进他家几代人的老厨房。在一个漆黑的橱窗里,他拿出爷爷李志熙留下的罐子说,这是我家的“红色传家宝”之一,它是1934年12月爷爷给毛泽东熬过中草药的罐子。在这里,毛泽东服了草药后,痢疾神奇般地被止住了。
毛泽东离开李家大屋时,对李志熙全家连声道谢,还从兜里两块银元递到李志熙手上。可是,被李志熙婉言谢绝了。那时,李文辉的母亲和抱在怀里的哥哥也在见证了这个难忘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