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语】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目前,举国上下都在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以此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长征,是英勇伟大的!长征,是神圣无比的!长征,是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无论怎样宣传,怎样纪念,都不为过!我要说的是,在我们大张旗鼓、浓墨重彩地宣传、纪念参加长征队伍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留在根据地、与国民党军进行艰苦奋战、殊死搏斗的红军队伍。比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这支队伍,1933年1月在湖北麻城大畈(现属河南新县)正式组建,1933年10月在我们安徽金寨重建,1934年11月在安徽岳西再建。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重建的红二十八军坚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二十八军英勇顽强、灵活多变的游击战争,使得党在鄂豫皖地区点燃的革命烈火始终熊熊燃烧,红军用鲜血染红的战旗在大别山上始终高高飘扬,使得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和整体红军的战略行动得到有力的配合!同时,还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智勇双全、独当一面的年轻、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带出了一支英勇善战、能打胜仗的红军队伍,以致后来成为我党领导敌后抗战的重要武装支撑。
红二十八军,虽未长征,却不亚于长征!
有鉴于此,笔者在广泛搜集、整理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的一支长征队伍)、红二十五军(直接诞生于金寨的一支长征一支长征队伍)的长征历史和感人故事的同时,又搜集、整理了几篇有关红二十八军的光荣历史和感人故事。现予以发表,以飨读者、以示纪念。
第四篇:金刚台上妇女排
在鄂豫皖三省边陲、金寨县西北部,有一座高入云端、巍峨险峻、满是奇峰怪石的石磨形大山,它就是六月炎天穿棉袄、十冬腊月冻死鸡的金刚台。它不仅是“采茶、割漆、挖草药,一天出三宝”的宝山,而且还是一根砍不断、摧不垮的革命大旗杆。
金刚台海拔1584米。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便于武装斗争的开展。1934年秋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在这人迹罕至、野兽群居的大山上留下的革命力量,面对饥饿、寒冷、流血牺牲的严重威胁,坚持着艰苦的战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留下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佳话。
1935年3月和6月初,皖西北第一、二路游击师在敌人反复“清剿”下,分别从赤南、赤城东移到霍山、潜山、太湖地区。敌人遂进一步侵占赤南、赤城两块根据地。留下坚持斗争的党员和革命武装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最后在难以立足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上了金刚台,共同在根据地内坚持斗争。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反映了这些革命者的心声:青山绿水陡石崖,为了革命上山来,坚决与敌斗到底,誓死保卫苏维埃。
为建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经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批准,6月下旬由中共皖西北道委派来的红军干部邱玉生和赤城县委临时负责人张泽礼共同主持,在金刚台铁瓦寺召开赤城、赤南两县干部会议,决定将赤城、赤南两县合并,成立中共商南县委,邱玉生任书记,张泽礼为副书记(不久任书记),余绪龙、陆华宏、徐其昌、雷维先、史玉清、杜立保为委员。县委决定:以金刚台为依托,广泛发动群众,继续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打击与牵制敌人,为主力红军筹集给养并配合战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南县委立即组建革命武装。商南县委在组建商南游击大队的同时,为了便于行动,将地方党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红军医院的部分护士和红军家属约30多人,编成妇女排,由排长袁翠明和县委委员史玉清具体负责,坚守在金刚台上,牵制敌人,打击敌人。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妇女排很少有粮食和食盐,开始时还可打击土豪、找关系到敌占区搞到一点,但后来由于敌人封锁越来越严,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冬天就只能吃草根树皮野菜度命。她们穿的只有一身破衣服,常年露宿山林,牵制敌人,对付敌人的不断搜山“围剿”。
彭玉兰等医务人员克服无医、无药、无医疗技术等困难,用山茶、草药煮沸代替消毒药水,用盐水清洗伤口,用南瓜瓢子经处理后代替消炎解毒敷料,千方百计地救治护理伤员。便衣队的陆化宏,到敌占区搞粮食,途中同敌遭遇头部负重伤,因为无医无药,伤口严重腐烂,送到妇女排养护,经妇女排用草药贴敷,精心护理,终于伤愈归队。妇女排的老肖负伤时,她们就用针、兽骨片代替手术刀,取出子弹,用草药治愈了伤口。1936年夏,苏仙石便衣队中敌埋伏,战士小邢在激战中腿负重伤掉队失踪。史玉清带领妇女排部分人员翻山越岭,10多天后,终于找到了小邢,把他抬回来。由于是夏天,他伤口里生了蛆虫,经过几个月的护理,伤愈归队。妇女排就这样陆续护理了几十名负重伤的革命战士重返前线。
敌人为了扑灭金刚台上的革命火种,除了大规模搜山外,1937年春,在金刚台主峰修建碉堡,驻剿、搜剿同时进行。妇女排为了牵制敌人,日夜不停地转移,攀缘在金刚石的深山密林和野兽出没的地方。在敌人的一次搜剿中,妇女排被冲散了。史玉清、陈宜清等4人在寻找妇女排的途中,被敌人包围。她们4人便从几丈高的岩石上溜下深涧,史玉清攀着树枝落到一个乱石林中。陈宜清等3人为了掩护史玉清,暴露了自己,被敌人抓走。妇女排里唯一的一位男同志老李,60多岁了,儿子当红军长征走了,老伴死了。妇女排冲散后,他和袁翠明排长,寻找史玉清、陈宜清等人,途中被敌人发现,老李为了掩护袁翠明被捕,敌人严刑拷问妇女排下落,他至死不说,最后被敌人割了头颅,壮烈牺牲。
“山沟石洞是我房,树枝稻草盖身上,山菜野果能当粮,三天不吃打胜仗”。在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妇女排在金刚石上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雪,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周旋了3年之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牵制了大批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商南县委和游击队、便衣队坚持根据地斗争,直到最后胜利。妇女排的史玉清、袁翠明、范明、彭玉兰、方立明、胡开彩、陈发新、吴继春被人们誉为“金刚石上英雄八姐妹”。金刚石满山上的足迹和弹迹,记载着她们的英雄业绩。
临危不惧 设法突围
1935年秋的一天,妇女排们隐蔽在东河上的大山沟里。下午, 史玉清、夏从贵和便衣队员老肖等到敌战区西河去买粮食,便衣队曾少甫的儿子“小团长”(因长得圆头圆脑,故起此外号)也跟着一起下山。
山路崎岖,十分难走。因为天还未黑,她们不敢马上就去西河,就在河沟里休息,商量如何完成这次任务。正在此时,年幼的“小团长”一看清清的河水,就欢天喜地在河里捉螃蟹。
这时,突然在小河沟的对面出现一群敌人搜山,妇女排的姐妹们顿时紧张起来。史玉清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团长!”敌人一听到喊团长,误以为山上有红军埋伏,吓得嚷着:“红军,有红军!”一窝蜂地向后退。
史玉清她们利用这点时间,把“小团长”从河里拖上来,并迅速撤回到山上。便衣队员老肖提枪沿东河跑去,目的是想把敌人引走。但敌人只派了少数人追踪老肖,绝大部分敌人听到山上没动静,就一拥而上,将妇女排包围起来。
天黑了,敌人不敢夜间搜山,只是紧紧地守在沟外面,观察哪里有动静,就向哪里放枪。夜越来越深,如果到天亮以前不突围出去,敌人就将会完全包围她们。
当时妇女排手无寸铁,难以对付全副武装的敌人,必须在天亮以前突围出去。袁翠明和史玉清等经过反复讨论,决定把妇女排分成若干小组,指定各小组组长,进行分散突围。这样目标小、便于行动,又规定了集合地点,如敌情有变化就到另一个集合地点去集合。
同志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向外爬行,终于在拂晓前突出了敌人的包围。但刚翻过一道山沟,又被另一路敌人发现,又将她们包围起来。天已大亮,敌人发现她们没有武器,就不开枪进行围捕。可妇女排的同志都善于爬山,穿越山林飞快,敌人赶不上, 结果绝大部分突围逃脱,只有便衣队队长雷维先爱人何道清被俘,县委委员陆化宏五个月的男孩也落入敌手。
1937年春,在敌人的又一次搜剿中,妇女排被冲散了。在寻找妇女排的途中,史玉清生病发高烧,满嘴是泡。她怕其他三个姐妹为了照顾她而受到连累,就叫她们离开,另找地方隐蔽。三姐妹却表示:“死,死在一块;活,活在一起。”
在她们的鼓舞下,史玉清忍受着疾苦,和她们一起同敌人周旋。后来她们走到半山腰,都走不动了,就在悬崖上的石缝里隐蔽,不料被敌人包围。她们 4 人便从几丈高的岩石上溜下深涧, 史玉清攀着树枝落到一个乱石林中。陈宜清等3 人,被敌人发现, 不幸被捕,后受尽了折磨,但她们坚贞不屈,没有一人泄露机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