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困难 救治伤员
妇女排在金刚台上的主要职责是收容、护理伤病员和缝制衣 服鞋帽等后勤工作。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妇女排很少有粮食和食 盐,开始时还可打击土豪、找关系到敌占区买一点,但后来由于敌人封锁越来越严,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冬天主要吃草根、 树皮、野菜度命。她们穿的只有一身破衣服,常年露宿山林,牵 制敌人,对付敌人的不断搜山“围剿”。
救治伤员面临无医、无药、无医疗器械等困难。 彭玉兰等医 务人员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用山茶、草药煮沸代替消毒药水,用盐水清洗伤口,用南瓜瓢子经处理后代替消炎解毒的敷料,千方百计地救治护理伤员。
便衣队员陆化宏到敌占区打粮食,途中遇敌,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因无医无药,伤口腐烂严重,被送到妇女排养护。经妇女排人 员用草药贴敷,精心护理,伤愈归队。妇女排队员老李中弹负伤后, 她们就用针、兽骨片代替手术刀,取出子弹,用草药治愈伤口。
1936年夏,苏仙石便衣队中敌埋伏,战士小邢在激战中腿负重 伤掉队失踪。史玉清带领妇女排部分人员翻山越岭寻找,终于在十 多天后找到了小邢。她们将奄奄一息的小邢抬回来。由于是夏天, 腿上的伤口已化脓生蛆,彭玉兰和史玉清便迅速救治。她们先熬一 碗米汤让小邢喝下,算是打了“强心针”,然后小心翼翼地轻轻挤尽脓血,清理完伤口里的蛆,再用凉开水将伤口洗尽,涂上猪油,再用布将伤口包扎起来。经过几个月护理后,小邢伤愈归队。
为了使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妇女排的同志们坚持多吃野菜、 野果,将便衣队送来的少量粮食节省下来,尽量多给伤病员吃。 遇到敌人搜山,她们就轮流背着伤员转移。遇到阴雨天,就想方 设法给伤员找山洞住。
就这样,妇女排陆续护理了几十名负重伤的红军战士重返战场。
舍己为人 甘于奉献
1936 年秋的一天,县委书记张泽礼的爱人晏玉香和十几个战 友,在金刚台西猫儿石一带活动。大家几天都没吃一粒粮食,精疲力竭,刚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就碰上敌人来搜山,只得一 路快跑,躲进了一片丛林。晏玉香见大量的敌人向丛林里的战友 搜了过来,为了保护同志们,她冲出了丛林,全力向另外一个方 向跑去,引开了敌人,当她跑到一处悬崖边时,已经无路可走, 可身后的敌人已追了上来,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她纵身跳下了 悬崖,壮烈牺牲。
在敌人又一次搜山中,曾少甫的爱人张敏怀抱着刚出生 6 天的婴儿,因为缺少奶水,孩子饿得直哭。为了不暴露目标,保护其他同志,张敏将干瘪的奶头塞进孩子的嘴里,紧紧捂住。由于敌人停留时间过长,孩子窒息而死。
这年冬天,大雪封山二十多天,县委千方百计送了几袋米给 妇女排。但是,狡猾的敌人却因此发现了目标,跟着追上山来。 于是,妇女排又在冰天雪地里同敌人周旋。经过一整天的奔波, 大家都很疲劳,身上的烂衣服,一片搭一片的,很多人没有鞋, 光着脚,脚都冻烂了。到了新的宿营地一无山洞,二无草盖身, 只好在深沟里烧几堆火,同志们背靠着背休息。阵阵刺骨寒风吹来,前面被火烤焦了,后面还结着冰冻。因为天太冷,大家怎么 都睡不着。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革命依然充满信心,都很乐观。有的同志低声唱起了打商城的小调,有的同志谈起对革命和当时形势的看法。大家表示:万一红军暂时回不来,我们也还是要干革命,就是死在金刚台上也要革命到底。
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妇女排在金刚台上,吃野菜、吞野果,嚼草根,穿密林,淋风雨,卧冰雪,机智果敢地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搜剿、包剿、驻剿;护理和治疗了一批伤病员; 给便衣队做鞋袜、缝衣服;除必要时参加战斗外,出色地完成后 勤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商南县委和游击队、便衣队坚持根据地斗 争,直到最后胜利,使革命的红旗高高飘扬在金刚台上。有一首 歌谣唱道:“山沟石洞是我房,树枝稻草盖身上,山菜野果能当 粮,三天不吃照样打胜仗”,这首歌就是金刚台上妇女排当年战 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刚台上妇女排的同志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日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