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成
肃南县在红军纪念塔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离休在北京外交部原副部长徐以新的题词。
徐以新是我党、我军的一位资深的老党员,高级干部。以往,论及中共早起党史人物时,常常有“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那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党派往苏联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型干部,其中的“半个”及指徐以新。总之,徐以新是一名从苏联学习归国搞武装斗争的老资格干部。
《中国共产党人民大辞典》第627页介绍了徐以新的经历:
“…………,从1926年从即投身革命队伍,著名南昌起义时任总指挥部机要秘书等职务。1927年被我党派往苏联,在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加入中共共产党。1931年由苏联回国后,23岁即出任鄂豫皖军委政治部副主任、川陕苏区西北军委秘书长等重要职务。长征途中担任红四方面军干部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组成西路军时,徐以新继续担任干部团政治部主任。…………”
西路军在肃南县大草滩的战斗中,徐以新因负伤与大部队失散。战斗结束后,他只身一人拖着伤冻的身体,躲藏着敌人的搜捕,在祁连山中艰难地寻找队伍,与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顽强斗争。几天后,奄奄一息的徐以新在一处叫白水泉的山坡上终因饥寒交迫晕到在地,被一个放羊的小伙子发现。
小伙子明白了这是受伤掉队落难的红军时,依然将徐以新背到一个山洞中影藏起来。小伙子用草药为他医伤,为他送饭,一次又一次地帮他躲过了敌人的搜山队。后来,小伙子又将需要一心转移到自己的亲戚家精心照料,使徐以新伤情和体力好转,脱离了危险。
救护过徐以新的小伙子名叫屈大成,是世居此地的农民后代。他在救护徐以新的过程中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在他和众乡亲的全力掩护下,徐以新经过了整整9个多月的修养,完全恢复了体力。到这年的10月份,徐以新准备离开山区到东边去寻找党组织时,全山村的群众为他筹措粮款,隆重地为其送行。
据徐以新同志1985年对张掖地区党史委的同志回忆:当时,国共已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战全面开始。河西走廊已成为中苏联结的国际通道,从新疆经河西走廊到兰州的公路上苏联政府运送援华物资的车队很多。一天,他与屈大成在临泽县以西一个叫元山子的小镇上打探情况时,恰遇到一个苏联车队停车检修。徐以新听见那些高鼻子、黄头发、深眼窝的俄罗斯人叽里咕噜的话后,灵机一动,当即用俄语亲切地唤了一声“达娃里西(同志)!”,引起了苏方人员的注意。当这些苏联人明白眼前这位穿着当地穷苦农民衣衫,头戴破毡帽,却能讲一口流利俄语的中国人是曾在莫斯科学习过的中共红军的指挥员时,如见朋友一般,友好地答应让徐以新搭车去兰州找组织。忠厚的屈大成不放心,扔掉羊鞭,亲自护送徐以新到兰州,找到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徐以新在裕固族同胞的救护下终于回到了革命队伍之中。屈大成也光荣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当即被介绍到我党培养干部的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春,经徐以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学习、工作了3年多时间。
解放后,徐以新同志成为一名专职外交官,曾先后担任过外交部苏欧司司长、中国政府驻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大使,1965年12月被国务院任命的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首任阿尔巴尼亚大使。屈大成在陕北公学毕业后2年多时间,于1940年春离开延安,被组织派回甘肃河西地区开展工作,后不幸与党组织脱离了联系,务农至解放。解放后,屈大成党了一名基层普通干部,曾一度成了农民。外交官与一位裕固人友情深厚,数十年来往不断。屈大成多次背着老伴烤的大饼乘两天三夜火车去北京城探望徐以新,成为副外长家的座上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