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灵活机动,英勇顽强战斗是武装斗争克敌制胜的法宝
红二十八军在坚持敌后三年游击战争中,敌人始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我军实行反复“清剿”。如何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借鉴;如何应付复杂的环境,不能得到上级明确的指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红二十八军每前进一步,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有果敢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在游击中摸索总结出了许多符合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以弱胜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935年,红二十八军根据敌人在鄂豫皖边区兵力多,但其指挥不统一、行动不协调的特点,采取集中行动,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先后取得桃岭战斗、王园战斗等胜利。他们总结出了“敌情不明不打,伤亡过大不打,地形不利不打,缴获不多不打”的“四不打”作战指导原则,因而使我军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1936年,敌人在边区的兵力减少了,但封锁线密织如网。高敬亭等红二十八军领导人提出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行动方针,确定我军以营为单位分散活动,这样既便于在敌后穿插,又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我军分散活动于平汉铁路两侧和边区的平原丘陵地区,东逼合肥、西抗汉水、南临长江、北越淮河,扩大了影响、壮大了力量。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新鲜经验,不断开辟新的道路。
四、鼓舞斗志、争取群众支持是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强后盾
红二十八军在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实现翻身解放这一根本利益的同时,处处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红二十八军鉴于党和红军领导机关随部队行动,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组建了既代表党、又代表苏维埃政府、更是武装游击小分队的便衣队,规定了具体任务和要求,这就是,发动和组织群众,扩大红军和打击敌人,安置红军伤病员和筹款筹物供应,搜集情报和配合红军作战,建立和发展党组织。
便衣队是鄂豫皖边区坚持3年游击战争的创举,是做群众工作为主的武装工作队。在党的建设方面,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形成根据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工作中,把被打散的革命力量积聚起来,把群众中蕴藏的革命热情激发出来,经过培养和考验,及时将立场坚定、不怕牺牲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党,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在群众工作方面,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组织和武装群众。便衣队员用帮助群众耕种收割、砍柴挑水等爱民行动,取得群众的信任;经常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力红军的胜利,讲明边区的斗争形势,消除部分群众的疑虑,坚定了群众斗争的信念;武装群众,严惩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没收反动势力的财产,老百姓更加认识到红二十八军是解放劳苦大众的军队,周边的群众也深受鼓舞。便衣队严格执行红军的纪律,时时处处维护群众的利益,一切缴获都归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按价赔偿。由于便衣队时时想着群众,处处关心群众,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为群众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因而赢得广大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和爱戴。
正是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胜利坚持了敌后3年游击战争。由此可见,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
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边区进行了长达3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支持了红军主力的长征和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还在边区人民的支持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4次大的“清剿”,迫使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当局与红二十八军谈判,达成停战协议,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和发展。同时,实实在在地宣传、发动和组织了群众,教育了群众,培养了干部,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