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巍峨壮美,风光无限,是历史风云的际会之地。大别山的每一个村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河流,几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陶家河村,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陶家河是英山县东北隅的一个边陲乡镇,与安徽岳西县毗连,距英山县城百余里。陶家河四周是海拔千米的山峰,远近高低的山峦层层叠叠。山坡上绿郁葱茏,零零星星的村落,散布其间。每个村垸的屋后都有茂密的竹林,清翠欲滴,随风摇曳。湾前池塘水明如镜,湾旁小溪清澈见底,溪上别致的石板桥,不禁让人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距陶家河村口东南不到两里处,一条长逾百米的小街,大约三十多户人家居住于此。平整石块铺成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清代商铺,家家杉木门面,户户青砖翘角山墙,别有一番风韵。从小街中段的转角处,沿着二十五级台阶走上一座山岗,便来到郁氏祠——红二十五军纪念馆所在地。郁氏祠,红墙碧瓦,建于清末,总面积214.7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民房,整体为正厅及东、西厢房,大门用条石砌成,门楣上有五根雕花石柱。祠内的万绿丛中,一面鲜艳的红军军旗迎风招展。这道红旗墙的左侧,矗立着高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陶家河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在灰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正面浮雕取名“陶阳曙光”,意指当年“陶阳县”的革命胜利;侧面的浮雕名为“突破重围”,再现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背面则是140余字的碑文,铭刻出建馆建碑意义和陶家河人民永远缅怀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走过纪念碑,进入北侧的陈列馆内,徐海东、郭述申、吴焕先等红二十五军领导人的音容笑貌展现眼前;驻足红二十五军长征进行路线示意图前,浏览相关的革命文物,听着解说员的讲解,耳边似乎听到鼓鸣炮轰,眼前仿佛出现当年的金戈铁马。
陶家河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下,在陶家河地区开创新苏区,为中国革命 谱写了光辉一页。
这年秋,国民党任命上官云相为总指挥,统率十六个团,约二万人的兵力,围剿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吴焕先率领下,在陶家沟西北边的牛背脊骨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红军居高临下,凭借密林大石的掩护,顽强作战,敌军伤亡惨重。中午,敌人增派两架飞机轮番轰炸,红军继续利用有利地形,给敌人重大杀伤。激战了两天两夜, 红军机智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并组成先遣队,沿鄂、豫、陕地区长征,成为北上先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毛泽东曾表彰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徐海东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郁氏祠就是当年指挥部的旧址。
1934年8月30日,在层峦起伏的群山中,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 在山中练习拼刺刀,军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召集主要干部开会,商讨下一 步作战计划。
针对截获的敌情,徐海东认为太湖城内现在兵力空虚,没有敌人的正规部队,只有几个民团把守,没有坚固的工事,也没有什么防备。太湖深入敌人后方,距离红二十五军的游击区较远,敌人不可能想到红二十五军会打太湖。他继续分析了太湖县城的情况,太湖县城距安徽省府安庆较近,是安庆的大门,地位重要,物产丰富。如果打下太湖,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很重要。最后,经过一番策划,徐海东制定了奔袭太湖的作战方案。
9月3日傍晚,夕阳西下,秋风习习。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个个精神焕发,信心百倍,排成整齐的四路纵队,从陶家河出发,走进了越来越浓的夜色中。徐海东军长一直走在先头部队的前面。他非常清楚:太湖一仗,关键不在战法和兵力,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保密、神速,出其不意,否则疲师远伐,必败无疑。
午夜时分,黑魃魃的太湖横亘在红二十五军战士们眼前。太湖守敌是安徽警备旅的一个大队,还有三个民团。敌人万万没想到,红军此时已兵临城下。突击队伏在城门口不远的凹地里,听着徐海东的命令:“爬上城墙,不声不响地干掉守门哨兵,先打开城门,放部队进去!”“嗖嗖嗖……”突击队成员个个身手矫健,像离弦之箭,奋力攀越太湖城墙。一切顺利,五六分钟后,城门大开,红军部队涌进城内。
徐海东低吼着:“按原计划行动,要干脆、迅速!”红军三个营迅速包围了太湖城内的三个民团。随后,城内响起了枪炮声,喊杀声,命令缴械投降声,喊饶命声,乱作一团……
旭山冉冉升起.青天白日旗落地,整个太湖全部被红军占领。红二十五军以牺牲一人、伤三人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奔袭太湖的重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