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楚“金寨”的来历,就需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寨县的建县历史。1932年5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率领30万大军,组织对豫鄂皖根据地的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并明令各纵队:谁先占领豫皖苏维埃的军政中心金家寨,此镇即用占领者的名字命名,并改为县治。由于各种原因,在这次关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前途命运的战役中,红军失利了,迫使剩下的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离开大别山。1932年10月,国民党政府划皖豫两省边境的六安、霍山、霍邱,固始、商城五县各一部分,设立一个新县,以首先进占金家寨镇的国民党将领卫立煌之名为县名,故称“立煌县”。其行政管辖初属河南省,1933年3月改属安徽省。
1947年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地方政权崩溃,立煌县建立起县民主政府。1947年9月,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延积、县长白涛等15人组成的县委举行第十次会议,作出决议:更改县名,出安民布告。经县委研究,报地委、区党委同意,将立煌县改为金寨县,白涛同志亲自撰文,用通俗易懂的五言诗句,以流利的书法,亲笔写了十几张《金寨县民主政府布告》,张贴全县重要集镇,开头有这样几句:
查我金家寨,大别山中心。 革命根据地,中外有威名。 立煌本战犯,不应留臭名。 改名金寨县,历史面目真。
从此,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苏区人民,重新获得新生,金寨县便以新的命名载入史册,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将“立煌县”改名为“金寨县”,是根据当时的立煌县城所在地金家寨镇而来。那么金家寨镇的地名又是从何而来呢?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传说,在原金寨镇东北5里处有一古城畈,当地人传为“黄花天子”的古城。过去流行于河南省商城、固始一带的皮影戏《五女征南》,即演绎其事,其附近的一些地名及金寨镇的古地名都与这个历史传说密切相关。
相传宋仁宗封后周柴荣的裔孙于此,称“百里王”。后起兵反宋,正值金秋菊花盛开之时,就自称“黄花天子”。所辖地仅百余里,东北边卡为狗脊岭和清风岭,西南二关为长岭关和松子关。黄花天子以其所居地设四门:狮子口为北门,高庙为南门,东门在下棋尖,西门在河南。天堂湾(位于槐树湾乡)为其后勤基地,设有粮仓、马厩、军库、药厂等机构,今槐树湾乡犹有“运粮沟”、“养马寨”等地名。“黄花天子”王城附近还有羊毛寨、天堂寨,松子寨、将军寨,清风寨等十寨。传说梅山镇清风岭即为当时之“清风寨”,由其守关将领“清风”得名。“黄花天子”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反宋后,宋廷派杨门女将杨乃红、杨金花等率兵征讨,宋兵先从狗脊岭进军被阻,改从清风岭突破,打败了清风、明月二将,再越过盘婆岭,至高庙又破其城门,打死丞相龙天表。这时,黄花天子只身向西逃跑,杨乃红紧紧追赶,驰至张公山下狮子岭头处,云鬓松散,金钗堕地(传说金寨镇古名“金钗镇”即由此而来,后演化为“金寨镇”),不及拾取,仍尾追不舍,“黄花天子”见前面河水阻隔,后面又无人相救,便舍弃战马,跳入黑龙潭淹死(一说逃至商城八里滩投潭而死)。古城畈,现在是梅山水库淹没区。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人从畈上掘出一口缸,制作精致,底有“大宋宣和二年”六字。1946年秋季,地方保丁刘启富在清理麦地沟时,挖出一方金印,上方为狮绶,下方有文,曰“大宋黄花天子之印”,惜于解放前夕失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