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将军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是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的爆发地、六霍起义的主要区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和中心区域,先后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中国组建主力红军队伍最多的县,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之称。抗日战争初期,金寨是安徽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金寨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革命红旗在这里始终不倒,高高飘扬。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金寨人民始终发扬 “忠诚、奉献、紧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以三个“十万”为突出标志,向党和人民献上了独特的英雄礼赞。
革命战争年代,十万金寨英雄儿女为党、为国捐躯。
建国初期,国家在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良田10万亩。
10万移民告别世代生存的家园。
这三个“十万”既是巨大牺牲、重大贡献,也是金寨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一)燎原星火,两大起义
早在1920年,金寨燕子河的燕溪小学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蒋光慈、詹谷堂等一批进步人士相继加入党组织。
蒋光慈,金寨白塔畈人,著名的革命文学家,著有《少年飘泊者》、《短裤党》等30多部优秀作品。在胡耀邦、习仲勋、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和回忆录中都曾提到: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受到过蒋光慈作品的积极影响。
1924年8月,詹谷堂在金寨汤家汇的笔架山农校建立起金寨第一个党组织。从此,在党的领导下,金寨革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先后爆发过黄麻、立夏节、六霍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金寨是“立夏节起义”的爆发地和“六霍起义”的主要区域。
1、立夏节起义
1929年5月2日,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在金寨吴家店穿石庙(照)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原计划在中秋节举行的起义提前到立夏节。
5月6日,农历立夏节夜晚,起义一举成功。
5月9日,各路起义队伍会师在斑竹园,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一支主力红军队伍。这支队伍后来逐步发展壮大,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2、《八月桂花遍地开》
1929年农历八月,佛堂坳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罗银卿用当地群众喜爱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创作填写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词。随后,很快地传遍鄂豫皖苏区、唱响全国,成为经世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
3、六霍起义
在立夏节起义的鼓舞下,1929年5月至年底,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金寨东部原属六安、霍山、霍邱三县的南庄畈、燕子河、白塔畈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霍起义。
1930年1月,六霍起义队伍在金寨境内流波疃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二支主力红军队伍。
红33师成立后,与红32师并肩作战,开辟了以金家寨为中心的纵一百八十余里、横一百余里的皖西革命根据地。
(二)统一苏区,组建主力红军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鄂豫皖边区的17个县划为鄂豫皖特区,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将红31师、32师、33师合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全军2100余人。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红1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
1930年冬至1931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两次“围剿”,红军取得了反“围剿”胜利。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1931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军部及第73师在金寨麻埠正式成立。
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 红4军和红25军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兵力近3万人。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先后发起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歼敌6万余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红军主力发展到四万五千人,根据地面积发展到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
在苏区建设中,金寨苏区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始终比较规范,修建有红军飞机场、设立了赤色邮政局、红军公田、列宁小学,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成为鄂豫皖苏区建设的典范
2、第四次反围剿失利
1932年9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第十四军军长卫立煌率部占领了鄂豫皖苏区重镇---金家寨。蒋介石划湖北麻城,河南商城、固始,安徽六安、霍山、霍邱六县各一部分设立新的县制,命名为立煌县。
9月下旬,中央分局在我县燕子河举行紧急会议,决定西进。随后,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越过平汉线、向西挺进,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随之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西去川陕之后,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了红25军。1934年11月,新组建的红25军开始长征,于1935年9月率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27军胜利会师,组建成红15军团。
红25军是从金寨走出去的一支传奇式的红军队伍,它率先完成长征、被誉为“长征先锋”,它是长征中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人数多于出发时人数的红军队伍;并在长征途中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在党的领导下,从金寨诞生和组建的红军队伍先后创建了鄂豫皖、川陕、鄂豫陕三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浴血奋战,红旗不倒
红25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疯狂地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反复“清剿”,实行“三光”政策,许多地方成了白天不见人、晚上不见灯的无人区。为了坚持斗争,1934年12月中旬,中共皖西北道委在我县全军沙河店将分散的红军队伍集中整编,组成成红218团。这是鄂豫皖边区当时唯一一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后来,在此基础上再建了红28军,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英雄的红军战士凭借信仰的力量,依靠老区群众的支持,穿行在高密林,克服千难万险,战胜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