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金寨县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伟大的抗日战争作出重大的特殊贡献。
特别是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金寨县曾是国共两党在安徽省乃至大别山区的抗日战争中心,是中共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安徽实行民主救亡运动的军政中心,也是新四军四支队东进的集中地和出发地,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寨县对安徽省乃至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金寨县抗日战争的历史概述
金寨现所在的大别山区地理位置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称为扼江汉、江淮之要,控中原与江南之险,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爆发了很多次重大斗争:吴楚之战、南宋抗金、抗元斗争、明末抗清斗争,还包括黄巢起义、红巾军起义、张献忠农民起义等。在抗日战争时期,金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抗战大局着眼,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不动摇,坚贞忠诚,不胜不休,浴血奋斗,可歌可泣,雪洗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的百年民族耻辱,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重要影响。
1、金寨县抗战运动第一个阶段(1931年9月---1937年7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面对日本的大规模侵略,最早发起全民族抗战号召。从1931年9月20日到1932年春,先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对日战争宣言》等10多份宣言、决议和号召,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坚强决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民族抗战传到大别山区金寨县,在古碑镇陈冲村葛氏祠,有一幅被文物专家评为“极为罕见,全国少有”的红军壁画:一个被丑化的人正裂开大嘴,似乎是要吞下面前的一个大球,大球上书写着“中国”两个繁体字,左下方竖写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正下方写着“我看你怎能吞得下去!壹九三贰年”。在汤家汇镇豹迹岩胡氏祠东外墙壁有 “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等抗日标语。
1933年,从大别山区金寨县等地走到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就唱着《打倒帝国主义歌》:“我先把帝国打倒,再要把军阀肃清,要把豪绅铲除,再要把土地平分,平分呀,努力工作啊,到那时候,人人平等。”
正因为抗日救亡的战略需要,红25军2980人从金寨县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支先遣队”红旗,进行了伟大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红军增加到3400人,这不包括留在豫鄂陕根据地的700人游击队。红25军成为红军北上抗日的“长征先锋”。
其间,在金家寨、麻埠、流波等地,金寨县人民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教育等,召开会议,发表宣言,号召广大党员、青年学生团员和广大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了第一个阶段的抗战救亡运动。
2、金寨县抗日战争第二个阶段---成为安徽省乃至大别山地区抗日战争领导中心(1937年7月---1939年10月)。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毅然捐弃前嫌,推动国民党接受团结抗日主张,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达成协议,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金寨商南地区革命武装编入新四军四支队。四支队在流波镇集中后,成立了军政委员会,高敬亭负责支队的全面工作。同时,四支队在桃岭乡秦家湾建立兵站,后迁到张家湾,最后迁到花石乡汪家老屋。同时,中共安徽省委工委、鄂豫皖区党委迁到境内,具体领导了大别山区的抗日民主运动,1938年8月撤往庐江县东汤池。建立了中共立煌县委等,组建了立煌县动委会和各抗敌协会,充分发挥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委会的重要作用。
1938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打进六安城。11月16日,日军从皋城撤走。至此,日军从攻陷六安城到撤走,整整呆了80天。
1938年1月13日,安徽省府由安庆迁至六安,2月23日,中国抗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六安宣誓就任安徽省国民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会在六安市万寿寺巷的刘铭传家的“宫保第”(现明珠广场步行街内)同时成立。6月6日,日军攻陷寿县城;6月8日,攻陷舒城。至此,安徽省政府被迫再次从六安县城迁往立煌县金家寨。
3、金寨县抗日战争第三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时期(1939年11月---1945年8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对桂系顽固派破坏抗战作斗争,另一方面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顾大局,识大体,进了艰难的反顽、反逆流斗争。1939年冬,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共高潮,桂系势力开始在金家寨清查迫害进步人士。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纷纷向皖东、淮北新四军占领地区转移。
党还组建了中共立煌市委和抗日武装队伍,合并中共立煌市委、县委,组建了立煌中心县委,转移了一大批抗日力量充实到各个根据地。1940年,又重建了立煌县委。
在1943年元旦前后,金寨县军民不屈不挠,奋力抗击,进行了一系列抗日斗争。1942年12月19日,日本侵略军6000人由鄂东地区罗田县进犯金寨县瓮门关,经叶畈直取后畈,炸毁黄氏祠国民党军火库,炸死30多位民工。1月2日,夜袭青山茅坪村,残酷屠杀中国人562位,烧毁房屋400余间。接着,国民党第7军8连和省战干团学员等分别在查儿岭、长山冲阻击日军,毙敌200余人。不久,金家寨陷落敌手,出现闻名中外的大别山惨案。5日,日军兵分两路分别到商城、霍邱侵扰。秋天,共产党彭安仁帽顶山便衣队100余人分为6个小分队。冬季,中共霍英岳太立五县边委在钟子恕组成50多人抗日武装,1944年,中共立煌县委书记李中元发展50多名党员,建立6个支部。党领导的这些革命武装,在金寨广泛宣传抗日,坚决打击敌人。
1945年8月10日,金寨县得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金家寨各界隆重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二、金寨县在安徽省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贡献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金寨县的抗日战争历史是中国伟大的反法西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别山辉煌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阶段。
(一)金寨县是安徽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九一八”事变传到大别山金寨县,在金家寨、麻埠、流波等地,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教育等活动,号召广大党员、青年学生团员和广大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了第一个阶段的抗战救亡运动。
古碑镇陈冲村葛氏祠红军壁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我看你怎能吞得下去!壹九三贰年”,在汤家汇镇豹迹岩胡氏祠“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等抗日标语。红25军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支先遣队”红旗,成为“红军长征先锋”。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金寨县曾经是安徽省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战争的中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活动在鄂豫皖边区的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奉命开赴皖东抗日前线。随着日寇的节节逼进,京津沪宁等城和京浦市、陇海沿线地区相继沦陷,国共两党都以金寨县(时称立煌)为中心领导指挥大别山地区和安徽省的抗日战争斗争。抗日战争前期,金寨县成为安徽省和大别山部分地区抗日战争的军政中心。
1、金寨县是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党委、新四军兵站所在地。
1937年7月底,中共鄂皖特委书记何耀榜与国民党代表在岳西谈判达成停战协议,标志着大别山十年内战结束和鄂豫皖边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形成。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长江局及新四军军部等,先后派李世农、郑位三、曹云露、郭述申、彭康、叶剑英、董必武、张劲夫、叶挺、张云逸等大批干部到大别山区金寨县帮助成立党的组织、指导新四军整训与东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先后在六安、金寨成立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党委,领导安徽省长江以北和大别山地区党的工作及抗日救亡活动。
1938 年4月中旬成立了新四军四支队留守处,外称10O 号兵站。兵站最早在金寨县桃岭乡秦家塆成立,不久迁移到桃树岭头张家湾。8月,迁移到金寨县花石乡白水河边的汪家老屋。兵站主要任务是,保证抗日前后方的通讯联络,调拨军需物资,密切配合地方党组织抗日救亡工作,保持同群众抗日团体的联系。接待、护送从延安、湖北等地经立煌到南京、江苏等地的抗日干部、战士。
1938 年冬至1939 年夏,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机关驻金寨县汪家老屋。中共立煌县委、立煌中心县委、立煌市委均设此地。立煌县委下属一个县委直属支部和4个区委,分20多个支部,党员有200多位。边区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和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董必武、郑位三、彭康、何伟、郭述申等高级干部在这里领导大别山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四军叶挺、张云逸等也来金寨县视察工作。
中共鄂豫皖区工委、区党委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加强对动委会和工作团领导,重视对党的青年干部、妇女干部和文化干部的培养使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方针得到贯彻执行,壮大了党的组织,团结了各方面的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民主运动,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省抗日民主运动的领导。1938年6月,中共安徽省工委在桃树岭举办爱国进步青年抗日骨干培训班,结业后派到各县工作团工作,推动抗日民主运动向前发展。不久,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在汪家老屋附近的袁家老屋举办3期训练班,分别对地县级干部、区级干部、基层干部和党的活动分子进行教育,计培训240多名。1939年,中共通过省动委会同志,在金家寨举办100多名皖政妇女干部培训班。后来,这批妇女干部在中共的领导下奔赴皖东参加抗日游击战争。
2、金寨县是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皖中、皖东地区抗日的集中地、出发地。
1937年7月,红28军政委高敬亭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向国民党鄂豫皖边区剿共办卫立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倡议,双方经过半个月的谈判,7月28日,在岳西九河签订了停战协议,红28军更名为“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
全面抗战开始后,1938年2月中旬,活动在鄂豫皖边区的红二十八军以及商南、熊家河等便衣队、游击队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成为南方唯一一支成军建制的、人数最多、也是唯一一支江北抗日新四军。1938年3月,新四军第四支队所属5个团(含手枪团)经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双河、古碑到流波镇会师集中休整,召开会议,成立四支队军政委员会。当时,国民政府承认的新四军编制是4个支队8个团,实际上10个团。其中,第一至三支队均为2个团的编制,而且都在长江以南地区;只有第四支队4个团地处长江以北地区,内设第七、八、九团和手枪团。据新四军秘书处1938年4月12日统计,第四支队共有3136人,在新四军的4个支队中,兵员占36%,长短枪占38.4%,轻机枪占62.5%。
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四支队第九团巢县蒋家河口设伏,打响新四军对日作战第一战。20多分钟歼灭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20多人,我方无一伤亡。5月16日,蒋介石致电叶挺:“蒋家河口出奇挫敌,殊堪嘉慰。”一个多月以后,1938年6月17日,粟裕指挥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镇江卫岗伏击日军成功,是为江南新四军对日军的首战。
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四支队从1938年3月东进皖中至1939年6月,是新四军当时的4个支队中作战次数最多,战绩最大的一支部队。在1年零4个月中,作战90多次,其中与千人以上的敌军进行集团作战4次,阻击80—500辆汽车的车队6次;毙、伤敌2300多人,其中日军1700多人;俘敌400多人,含日军9人;消灭反动武装和土匪3700多人;缴获长短枪1400多支,轻机枪17挺、军马20匹;击毁汽车156辆、汽艇2艘,给日军和伪军以沉重的打击,给抗日民众以极大的鼓舞。新四军秘书处1939年1月统计,与1938年4月12日比较,新四军4个支队总增加兵员4523人,其中第四支队兵员为6941人,增加了3805人,占增员总数的84.12%,是4个支队中兵员增加最快、最多的一支部队。1939年3月20日,叶挺、项英致电毛泽东、刘少奇:高(敬亭)部有6700人。
从大别山金寨县等地走出的第四支队先后扩建成东北抗日挺进纵队、淮南抗日游击纵队和游击第二纵队。四支队后来发展为新四军第二师及第五师的一部分。第二师创建了著名的淮南抗日根据地。
3、金寨县是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桂系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6月27日至1945年11月,金寨县是国民党鄂豫皖大后方,安徽省临时省会驻地。
1937年底,上海、南京、芜湖相继失守,国民政府暂迁武汉。安庆居南京、武汉之间,位置十分显要。为避日寇兵锋,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南京失陷不久,于1938年1月13日,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安徽省政府由安庆迁至六安。2月13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六安就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8年6月8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由六安再迁金寨县的金家寨。桂系21集团军总司令部兼豫鄂皖苏游击兵团总部和各种政治集团、安徽省保安司令部、省军管区、省临时参议会等也在金寨成立。李宗仁主政安徽期间,着力整顿治安和吏治。宣布铲除“营私舞弊之贪官污吏,鱼肉乡民之土豪劣绅,不守纪律之武装部队,杀人劫舍之土匪强盗,敲榨善良之流氓地痞”。一经查明,立即严办。李宗仁对行政人员禁绝4件事:“一、虐待应征壮丁,擅加捆缚殴打;二、妄征民间财物,不给赔偿;三、擅拉夫役,不给工钱;四、藉征兵征工为名,敛钱肥己。”还积极推进整理财政,以求杜绝贪污浪费。
廖磊到任后,基本沿袭了李宗仁的政策。主要做9件事:“一、征辟地方绅耆,延揽人才,共济时艰;二、妥筹难民生计,成立难民救济会,设立难民工厂;三、蠲免沦陷区域田赋;四、推行农村合作贷款,改正农村经济,活动金融流通;五、保障法币流通;六、扑灭汉奸及伪组织;七、重行整编民众武力,寇来大家出击,无事各自归农;八、铲除贪污;九、肃清盗匪。”廖磊把民众动员、组织工作列为首要任务,向民众提出3点希望:“一、坚定必胜信心;二、协助军队作战;三、帮助政府除奸。”省动委会增设动委会文化事业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等各级机构,开展敌后文化、妇女工作。将各地方武装统一改编为“抗日人民自卫军”,分为六路,人数达十万之众,在淮河两岸地区向敌开展游击。安徽“竟形成令人羡慕的小康之局”,“比大后方还要安定繁荣”。
1945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金寨设立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以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区域包括山东全省、安徽和江苏长江以北及鄂东、豫东、豫南等地。
省政府在整修、启用原来金家寨红军飞机场的同时,又于1944年—1945年在金寨县吴家店建成一个飞机场。
4、金寨县是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主要活动地。
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是国共合作抗日在安徽的产物。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安徽省动委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安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七.七事变”以后,共产党党组织先后派遣张劲夫、彭康、李世农、谭光廷等同志到六安,发展安徽地方党组织,组建中共安徽省工委。受中共驻南京代表团董必武、叶剑英的委托,安徽省六安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老同盟会员朱蕴山,建议李宗仁成立第五战区安徽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后改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中共安徽工委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促成建立了安徽省动委会。
1938年3月5日在六安市正式宣告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为省动委会常委兼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并邀请来安徽省内的朱蕴山、光明甫、沈子修、常藩侯等名士参加,就关于“如何发动皖省人民武装抗日以及改革省政问题”等重大问题进行发动民众工作。李宗仁也认为,“只要民众没有愤怨不平之气,社会没有惶杌不安之象,民众一定会起来自动为国效命”,同时下令整顿治安和吏治,安抚民心,激发民志,共御敌寇。
5月14日,六安陷落,动委会迁至六安城内孔庙,后因徐州战事吃紧,日军逼近,6月7日又迁至金寨县麻埠镇,7月17日再迁金寨县金家寨镇。下设总务、组织、宣传、后勤、情报五部。 在中共的指导、促进下,全省及大别山区各地各级青抗、农抗、妇抗、商抗等群众性抗日团体普遍建立起来,数十万有组织的群众在中共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全面抗战的大好局面。全省相继成立了43个直属工作团,30个委托工作团以及1个少年宣传团,妇女战地服务团等,吸引和容纳干部2400多人。
安徽省动委会从1938年2月成立至1942年7月撤销四年多时间,经历三个阶段:1938年2月到1938年10月廖磊主皖;1938年10月到1939年底;1940年1月李品仙主皖到1942年7月撤消。主要任务是国民动员、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和军事动员。
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省动委会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动员民众抗日,团结进步力量,以工作团为基本力量,深入到各县开展工作,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仅在1938年,省动委会就举办了民众总动员宣传周、肃清汉奸宣传周、雪耻宣传周、兵役宣传周等活动,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培养青年干部,推动了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省动委会曾在金寨县麻埠镇举办4期抗日骨干训练班。1940年春,党组织转移3000多名干部和进步青年到淮南、淮北和皖中新四军队伍中,为推动抗日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省动委会还成立了各种民众抗敌协会。各协会都设有交通队、运输队、侦察队、慰劳队、救护队以及盘查哨、递步哨等组织。这些组织在支援前线、救护伤病员、运送粮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与此同时,京沪线大中城市的逃难而到金寨县的北平救亡服务团、上海流亡青年内地服务团、武进青年抗敌服务团以及延安派遣陕北公学、抗大毕业的学生也到大别山区开展救亡工作。
省动委会是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形式,“开辟了大别山区八年抗战中最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使“抗日红旗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5、金寨县境内诞生了一批抗日游击队伍。
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金寨县境内,组建了双河悬剑山游击队、长岭关游击队、五县边区抗日武装(后改编入新四军第五师)和七邻湾、帽顶山、抱儿山、笔架山、金刚台、苏仙石等6支抗日武装小分队,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战争。
(1)悬剑山游击队。1940年5月13日,国民党立煌警备司令部,在双河窑冲一次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6人,公开制造反共反人民事件,破坏国共合作。同日,中共双河区委委员冯远清,以新四军驻立煌办事处撤离前交下的12支枪,王如祥、赵克厚组织起30多人的武装,分成两个班,分任班长,活动于双河悬剑山、全军熊家河、桃岭大河冲一带,宣传抗日救亡,反击国民党的反共反人民行为,伺机打击日军。
(2)长岭关游击队。1940年8月成立,长岭关游击队组建时20余人,队长曾庆恩,指导员袁化民,活动在鄂豫皖边区。
(3)五县边区抗日武装是1943年冬,中国共产党立煌、霍山、英山、岳西、太湖五县边区工作委员会成立,设五县边区抗日指挥部,拥有50多人的抗日武装,活动于五县边区,保持新四军五师与七师的联系,五县边区工委副书记鲁教瑞任指挥长,工委书记钟子恕兼政治委员。次年春,工委撤销,抗日武装改编入新四军第五师。
(4)七邻湾、帽顶山、抱儿山、笔架山、金刚台、苏仙石等6支抗日武装小分队。根据金寨县大事记记载,1944年6月,中共立煌县委组织的抗日武装小分队活动于七邻湾、帽顶山、太平山等地。这种说法与上面有差异。
6、金寨县境内爆发大别山抗日4次重要战斗。
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部驻金寨县,以金家寨为中心,向横贯豫鄂皖三省的大别山区展开。金寨县为了配合武汉会战等,境内爆发了抗日战争一些重要战斗,也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
(1)沈家畈战斗。1938年9月,日本侵略军一小股25人秘窜至白沙河禅堂沈家畈时,当地农民自动组织起来围歼日本侵略军,斑竹园守碉堡的常备队10余人闻讯后赶来共同作战,激战两昼夜,毙日本侵略军7名,后敌弹尽,一名匿逃,余均被农民乱棍打死,并将首级报立煌军事机关验收;战斗中,农民郑家安、郑家礼、郑家松、曾照勉、田南斋、肖大春6人牺牲;11月,逃匿的一名日本侵略军在西河桥被立煌县后备队捕获,于25日将其押送立煌。
(2)富金山血战。1938年秋,在金寨县与霍邱县、河南固始县交汇处爆发了富金山血战。富金山原称富鑫山,义称富青山,位于豫、皖边界,大部分属河南,东南部属安徽,南面被长江河切成两岸峭壁名石门口,为军事要地。武汉会战时,富金山北线及纵深区是国民革命军宋希濂七十一军布防,南坡和东麓由国民革命军于学忠五十一军守卫。沿六安至信阳公路西犯富金山的日本侵略军是第十三和第十师团,后又增第十六和第三师团。
(3)1938年9月2日,于学忠部进驻富金山南线,迅速修好工事。黄昏,日本侵略军先头部队的一个大队爬向马鞍山腰,30分钟激战,日本侵略军死伤过半,退下山去;3日拂晓,富金山血战开始,于学忠五十一军吉团长沉着指挥所部打退日本侵略军六次冲锋,敌死伤甚众;5日下午,日军分三路进犯:一路向马鞍山,一路向主峰,一路向石门口;6日,枪炮声,厮杀拼搏声,终日不断,打退日军无数次冲锋,侵略者丢下数百具尸体。
7日以后,日本侵略军第三和第十六师团各一部分逐次加入战斗。9日上午增至5架轮番轰炸,陆军反复冲杀,富金山头几乎削去了一公尺多。血战极为悲壮惨烈,多数东北籍的于学忠五十一军的一一三师、一一四师的战土,怀着国恨家仇和爱国杀敌精神,壮烈地为国牺牲;9月11日,富金山虽然失陷了,但日本侵略军丢弃在皖西土地上的尸体1000多具。
于学忠的五十一军和富金山北线的宋希濂七十一军,在各自阵地上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两军在保卫大武汉的外围战中,均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的功勋。
(3)康王寨战斗。1938年9月,日本侵略军一股约数百人,由河南省商城县长竹园、汪家铺经县境牛食河、雀儿笼绕道去鄂东。驻守大别山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闻讯急调一七一师布防于康王寨附近的邓家湾、西河桥、祝田畈、白沙河等地;10月7日(农历八月十四日),一七一师得悉日本侵略军将翻越康王寨东侧鹅公包山消息,于是取葛家山近道抢占康王寨主峰,为日军带路人常国贞将敌诱至康王寨悬崖。两军短兵相接,肉搏拚杀,后续部队则进行远距离的射击。的日本侵略军为抢占山头,脚登皮靴、不识路径,常跌进深壑峡谷,为一七一师服务的民伕和群众搬动巨石滚入敌群,敌阵混乱,四面挨打。日本侵略军总部得悉该部被围的呼救讯号后,派十数架飞机助战,空投物资,因秋雨连绵,云雾笼罩,目标不清,空投的干粮、弹药落于深山密林。绝望的日军舍命突围,沿康王寨北侧滴水崖方向撤退的被一七一师的猛烈炮火逼上了悬崖峭壁,多数坠崖毙命,残存的夺路逃遁;循鹅公包背后杨树坪向东南方向逃跑的另一路敌军,误入一七一师伏击圈,面临深谷,退路被炮火封锁,激战半天,大部被歼,少数溃逃。其中有8名逃脱的敌军,后为西河乡农民阎玉山、汤本仁、吴三载、李侉子等击毙。这次战斗,虽然没有看到当时的战报记载,但在金寨县西河、沙河等地群众都记忆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