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里热播着大型抗战电视剧《太行山上》,战场上抗日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身影,让我不禁想起了也曾在太行山上战斗过的我的爷爷。
爷爷名叫王德欣,民国初创的1912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当时为临淄县)西南羊村的一个士绅家庭,当时家中有田产果园,还算富庶。我的太祖父名叫王怀璋,是晚清的秀才,后来经人指点,转攻武学,精通拳术。在太祖父的熏陶教导下,爷爷自幼饱读诗书,勤于习文练武,而且还精通木工手艺,在当地有一定名气。现在老家仍保存爷爷留下的藏书、字帖和诗句,以及他年轻时练武用的棍棒,还有爷爷亲自手工制作的家具、厨具、文具(算盘)和玩具等,足以见证爷爷的多才多艺。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燃遍整个华北,当时爷爷已萌生参军报国的想法。1937年底,时任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弃守济南,齐鲁大地惨遭日寇蹂躏,爷爷满怀报国热情辞别家人,与同乡十多名有志青年一起去寻找抗日武装。当时忻口会战已结束,华北主要抗日武装力量集中在太行山以及山西局部地区,在报国热情的鼓舞下,爷爷一行多人离开山东老家,途径河南郑州和山西晋城等地,徒步跋涉近900多里,历时数月,于1938年抵达当时的晋绥军驻地山西临汾,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年少习武的基础为当时爷爷在部队训练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再加上爷爷作战勇敢,多次在军中立功授奖,据说还曾作为军功代表受到战区长官阎锡山的接见。后来随着抗战形势日益严峻,战争残酷持续,爷爷跟随队伍转战太行山地区的洪洞县、隰县、蒲县等地,多次冲锋陷阵,几次死里逃生,但最后都化险为夷,直至迎来了抗战胜利。
爷爷后来经常回忆起在山西太行山打鬼子的那段艰苦岁月,还曾根据他在抗战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了一本笔记体回忆录,起名为《打桩记》,一是因为“打桩”即“打仗”的谐音,二是意味着抗战打仗也应像打桩一样坚持不懈、执着不息,不幸的是,这本回忆抗战的宝贵资料在后来的文革中遗失了。
不过,爷爷不时还会哼唱起当时的抗日歌曲,其中有一首叫《月儿弯弯影儿长》,歌词我当时记不太清,后来经父亲回忆,又通过网络搜索查找到这是当年十分流行的《抗日流亡小调》:
“月儿弯弯影儿长,呀儿哟咦呀儿哟,呀儿哟咦呀儿哟咦呀儿哟, 流亡的人儿想家乡,呀儿哟咦呀儿哟,呀儿哟咦呀儿哟咦呀儿哟。 问你家住在哪里?长城外大道旁,村口紧对松花江。 莫非就是王家庄?王家庄是家乡,九年不知怎么样。 问你为何不回去?提起来话儿长,日本鬼子动刀枪。 日本鬼子怎么样?怎么样?赛虎狼,奸淫烧杀又抢粮。 他们都抢啥东西?什么东西他都抢,家具骡马都抢光。 他们都烧啥地方?什么地方都烧光,烧了这庄烧那庄。 他们都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也难防,十个九个把命丧。 日本鬼子真可恨!呀儿哟,咦呀儿哟,呀儿哟咦呀儿哟咦呀儿哟, 此仇不报脸无光!呀儿哟,咦呀儿哟,呀儿哟咦呀儿哟咦呀儿哟。”
如今这些抗战歌曲时隔多年原已十分罕见,好在现在很多有心人借助互联网在整理抗战歌曲。当时战争的残酷,如今我们已很难想象,而这些当年的抗战歌谣,寄托了对父辈或祖辈的怀念,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另外还有一首,是爷爷在山西从军期间学唱的军歌,名字也已很难考证,歌词经网络整理,内容如下:
同胞们,细听我来讲。我们的东邻舍,有一个小东洋。 几十年来练兵马,东亚逞霸强,一心要把中国亡。咿呀嘿! 九一八,平地起风浪。一夜里领人马,强占我沈阳。 杀的杀来抢的抢,老百姓遭了殃,东北四省遭沦丧。咿呀嘿! 同胞们,大家一条心。不记仇,不计派,齐心打敌人。 中华同胞四万万,哪怕他小日本,消灭日军享太平,咿呀嘿!
1945年抗战胜利后,爷爷面临着人生的抉择:一方面,爷爷在战场上多次立功,且是军营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当时他的长官上司看好他,并力劝他留在军队发展,或转业到山西地方上做行政官员。但另一方面,爷爷是家中独子,思乡心切,他认为既然鬼子打跑了,应该尽快回老家探亲尽儿女孝道。最后,爷爷婉拒了长官的再三挽留,毅然返回了山东老家。(当年曾同去山西又返回老家的同村战友中,只剩爷爷和王龙章二人。)
抗战虽然胜利了,但接下来内战又持续三年,爷爷后来也曾接到过原晋绥军长官的信,邀请他再赴山西打内战,但被爷爷毅然拒绝了。直到解放前夕,爷爷才成家娶了奶奶,随后我的姑姑和大伯、父亲以及叔叔先后出生,爷爷一家才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勤劳灵巧的爷爷通过做鞭炮、打家具等手工活,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赚些外快,补贴家用。文革期间,由于爷爷地主的家庭出身,再加上曾参加国民党部队的原因,爷爷全家又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爷爷对于破四旧、烧旧书更是十分抵制。根据后来父亲转述,爷爷的很多珍贵藏书在文革中惨遭焚毁遗失(包括他写的《打桩记》),不禁让人感慨叹惜。
终于1976年文革十年浩劫结束,爷爷等来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老家分得了承包的土地。我后来从父亲的口中得知爷爷当时曾说的话,大意是:人怎么能离开土地呢?只要有了土地,一切就有了着落。我印象中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爷爷都已经七十多岁了,还经常到自家的地里走走转转,看看庄家的长势,判断当年的收成。可见爷爷作为一个农民,对土地的那份依赖、眷恋和深厚的感情。
1992年4月,爷爷因病离世,享年80岁。我那时刚满10岁,还是上四年级的小学生。爷爷给我留下具体的记忆虽然不多,然而却依然深刻。由于小时候父母比较忙,是爷爷大部分时间陪着我和姐姐长大的。“背着俩,压不煞”就是当时爷爷背着我姐弟俩出门遛弯时自编自唱的顺口溜,至今仍为村里的人们称道。爷爷饱读诗书,知识渊博,也称得上是我和姐姐的启蒙老师。我还记得他小时候教我背“乘法口诀”和“韩信点兵”的速算歌谣,令我当时的小伙伴十分羡慕。爷爷还给我们讲了好多故事,比如,三国演义、杨家将、岳家将、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故事,在小时候信息闭塞、知识匮乏的乡下,这些故事成为我启蒙教育的第一堂课,并伴随了我们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