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黄喆 摄
军旗制作过程还原 黄喆 摄
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 黄喆 摄
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 黄喆 摄
制作 黄喆 摄
制作 黄喆 摄
制作军旗场景 黄喆 摄
制作军旗场景 黄喆 摄
制作现场还原 黄喆 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中国革命,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等数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会后,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来到湘赣边界组织领导和发动秋收起义。
地处湘鄂赣边界的修水县,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率先爆发地,是秋收起义主要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在我党史、军史上创立了“三个第一”的永恒丰碑。一是组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支军队成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红军核心力量;二是诞生了我党我军第一面军旗,标明军队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公开打出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面旗帜;三是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标志着我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的秋收起义正式爆发。秋收起义的爆发,让初次领导军事斗争的毛泽东同志激奋不已,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秋收暴动》诗词,词中的“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的“修”字,指的就是修水。这首词真实反映了秋收起义的率先爆发地,以及起义初期部队的进军路线。
一、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该师师部及所属第一团的主要指战员,来自北伐时享有“铁军”盛誉的叶挺独立团。该部转兵井冈山后,成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军事力量,是长征路上的红一团和驻港、驻澳部队的前身。
1927年8月12日,遵照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的指示,余洒度率领警卫团辗转来到修水,与之前到达修水的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会合,攻占并进驻了修水县城。8月底,罗荣桓率领的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来到修水,编入师直特务连。余经邦率领的修水农民自卫军,同时编入起义部队。
根据中共中央和江西省委的指示精神,8月下旬,卢德铭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驻在铜鼓的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等3支主要部队,在修水、铜鼓两县交界处的修水县山口镇,召开了建军编师大会,史称“山口会议”,正式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对外称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成立了由师团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师委会。师长为余洒度,副师长为余贲民,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为钟文璋,第三团团长为苏先骏。师部、第一团团部分别驻扎在修水县城的县商会和凤巘书院,第三团驻扎在铜鼓县城。起义前夕,师长余洒度收编了黔军旧部邱国轩团,作为第一师的第四团。
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同志以湖南省委名义致信中央,坚决主张“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诞生在修水的这面军旗,成为我党公开打出的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面旗帜,成为我军的第一面军旗,有别于南昌起义时打出的国民党左派的旗帜。
1927年9月初,师部把设计军旗的任务交给师部参谋何长工、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和副官杨立三。何长工同志根据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的苏联红军军旗的旗样,提出了设计草案,经过陈树华、杨立三的反复修改,最终设计出了军旗的样式,并报告师部获得一致通过。军旗的红色旗面象征革命,旗面中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管标明军队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的整体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队。
军旗设计好以后,修水党组织协助部队,聘请县城部分裁缝连夜赶制出100面军旗。在1988年1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何长工生平》的纪念文章。该文指出:“他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由他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