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河水,在阳光底下闪闪发光;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秋天的衣裳。红了辣椒,紫了茄子,黄了南瓜……缤纷的季节,多彩的心情,让我们走进这个秋天,感受秋天的果实带给我们的喜悦。这时,我们无需用华丽的辞藻,图片就是这个秋天最好的语言。
又是一年秋收时,很多人都会禁不住想起自己朴实的父母——那守着一亩三分地、守着盼子成龙的庄稼人。而我,却突然又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祖国山河破碎到统一,从受人欺辱到倍受尊重,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直到让我们中华民族从此屹立在东方的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他八十八年前发动的秋收起义。
《红源》刊物 了解秋收起义的窗口
多少年中,关于秋收起义的背景和意义,我可以说都是一知半解的。三年前,我有幸参加了“重走秋收起义路”活动后,才真正了解了这次起义的前因后果、重大意义。
来到来到湘赣边界的文家市得知,关于秋收起义前后经过、重大转折、历史意义,一直是秋收起义纪念馆刊物《红源》关注的重点。围绕这些问题,这个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和党史工作者们研究成果不断。在文家市,我通过《红源》及其展陈内容,对秋收起义有了较为全新的了解——
1927年8月18日,中共湖南省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举行湘赣边秋收起义。9月9日,34岁的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江西修水爆发,然后起义军进入湖南境内。何长工、陈树华、杨立三人接受了设计军旗的任务。三人反复推敲,终于设计成功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秋收起义,又称“秋收暴动”, 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彭公达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广州起义)。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秋收起义 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会师旧址在湖南浏阳县城东南51公里,与江西交界,可通江西黄茅、慈化、桐木。旧址前及两侧为开阔田野,后面山峦起伏,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为湘赣边区军事要地。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
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毛泽东回到湖南,组织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起义部队在修水县城举起义旗,向长沙挺进。卢德铭任总指挥,总指挥机关设在县城,修水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发展武装,组织群众支持起义军。师部参谋长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根据前敌委员会指示,在修水设计并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
这天清晨,驻守在修水的师部及其所属一、四团,师直特务连在修水县城紫花墩举行了气壮山河的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腾代远、萧克、王首道均在修水留下战斗的足迹,数万名修水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起义部队向长沙方向进军中相继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指挥各路起义部队于9月19日在浏阳文家市会师,并于当晚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
在这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果断否定了继续攻打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和蓄积革命力量,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9月20日上午,嘹亮的军号声将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身着普通老蓝布农民服装,打着绑腿,脚穿草鞋,站在操场前的台阶上讲话,鼓舞大家说:“反动派并不可怕,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随即,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后来,在井岗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得到当地武装袁文才和王佐的帮助,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成功走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这次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
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在连受挫折的情况下,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功不可没。他是秋收起义的灵魂,引领着秋收起义渡过重重难关,走上了一条代表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正确道路。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特点和它对中国革命的特殊的历史贡献及深远影响在于:
它创造性地把战略退却和战略进攻结合起来,使起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胜利,对执行八七会议方针、挽救中国革命起了指引方向的作用;它是中国第一次打出共产党旗帜的起义,提出并正确地回答了挽救中国革命和夺取革命胜利的关键问题——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真正开始;它以军队为主力,把军事运动与民众运动相结合,在起义中建立政权,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马克思主义著名论断提出后的第一次全面实践,是“工农武装割据”的萌芽;它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产业工人、农民、革命兵士和知识分子组织起来,以农村为战场开展武装起义,第一次显示了中国近代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它组建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湘赣边界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祥地之一;起义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以农村为中心、以土地革命为主要任务的革命新阶段,开始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战略大转移——全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的开端;这次起义也是毛泽东本人革命生涯的伟大转折——由群众运动的领袖转为革命军队统帅的开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台的开端,是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开端,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一个里程碑。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
1、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2、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3、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4、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永远听从党的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