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古城城门
黄安古城街景
黄安古城鸟瞰图
《铁血红安》在影视城拍摄画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黄安古城。
黄安古城又名中国红安将军影视城,坐落于红安县城关镇迎宾大道似马山,占地46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不叫红安古城,而称之为黄安古城呢?这里我为大家讲解一下古城名字的由来。
红安原名黄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县,古老的黄安县城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共产党将军和14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儿女。这是一块用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神圣土地。后来,为了表彰黄安人民为共和国解放事业做出的牺牲和奉献,1952年中央政务院将黄安改名为红安。
2012年红安县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大发展决定恢复古黄安县城,再现100余年前县城的原貌。包括城墙、县衙、文昌宫、教堂、大宅院、武庙及部分老街、牌坊等古建筑,建成了集影视拍摄、旅游参观、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便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黄安古城了。
现在,大家就跟我一起伴随城门厚重的吱吖声回到100年前那个酒肆飘香、市井云集的时代,亲历一次时空旅行,还原这座古城全部的气韵神态。
映入眼帘的便是古朴的黄安城了。街道道路条石铺就。一路逶迤,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车辚马萧的意境。大宅院气势非凡地矗立在山脚,抬眼便可以望见三层高高的马头墙,九曲回廊,雕梁画栋,庭院幽深,紧闭的门廊已成为燕雀趋避风雨的天堂。与高耸的大宅院相比,周围普通的民居则简陋许多,昔时贫穷与富贵在这里真的是一墙之隔。
街道两旁,老街牌坊的伫然挺立,折射出红安人“忠、孝、廉、礼”的精神信仰。排着木板门的店铺在大宅院的映衬下显得有些低矮,桐油漆得锃亮的门板无言地诉说着古城昔日的繁盛。戏楼是古城中为数不多的双层建筑,风格与其它建筑无异,只有那富丽堂皇的气势才是别处无可比拟的。
座落于古城东西中轴线上的县衙是古城规模最为恢宏的建筑,也恰好寓意“处中正之位”的司法内涵,门前石狮守护,拾级而上,大堂门廊开阔,威严肃穆。古城中保存着急速前进的中国艰辛与辉煌的过去,保存着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县衙里刑具和牌匾,映照出县太爷审案时的刚柔相济;文昌宫本为祭祀文昌帝君的香火之处,黄安先贤却创造性地将学堂设在庙堂,让“之乎者也”的童稚之声与星君相伴。如今这里的座椅板凳,记载了学子们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辛酸与得意。自明代户部尚书耿定向致仕归乡后,黄安文风日盛,文坛巨擘汇聚于此,兴建书院、登坛讲学,以至出现“惟楚有才、楚亦在黄”的盛况。
黄安古城留存着斑驳的记忆。1927年继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中共黄麻特委在七里坪镇成立黄麻起义指挥部,当时潘忠汝、吴光浩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于11月13日领导发动了“黄麻起义”。当时的口号就是“暴动,占领黄安”。这是黄安古城第一次经历炮火硝烟的洗礼。从此以后,它抵御了敌人一次次的炮火进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武装起来的劳苦大众,夺取和掌握政权;见证了大别山地区组建了第一支革命军队——鄂东军(这是红四方面军最初来源和骨干力量);见证了黄安人民英勇抗日的喋血牺牲......最终这座古城因战争而亡,日军在1938年8月1日开始轰炸黄安县城,10月7日黄安县城惨遭沦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