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后胡家祖坟地里有一座抗日烈士的陵墓,墓前有块一人多高的墓碑,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记得从上学起 ,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扛着自制的花圈,去给烈士扫墓。每次扫墓,老师都带着我们举起右拳宣誓:“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然后请村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胡秀年大爷给我们讲烈士的故事。从那时起,我们只知道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胡,是八路军的一个连长。都叫他胡连长。是参加攻打大官庄日本鬼子的战役中牺牲的。
每次扫墓回到学校。老师都叫我们写一篇清明节扫墓的作文。也就从那时候起,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印下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胸前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辈的鲜血染成的。
奶奶九十多岁了。听说年轻的时候在村西的庙里给和尚做饭。学会了一手做小米饭的本事,几十斤小米下锅,上百人吃饭,做熟的米饭既不糊锅也不夹生。八路军来到村里打鬼子,奶奶就给八路做饭。所以每年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后回到家,都叫奶奶给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后放学回家。问奶奶:你知道村后死的胡连长吗?奶奶说:知道。他死的那天早晨,就是吃我给做的饭。那天去大官庄跟鬼子“开火”(打仗),每人一碗小米地瓜干米饭,一勺子豆腐菜。几十号人,都是一二十岁的小年轻,一边端着饭碗一边淌眼泪。都是父母生的,吃了这顿饭还不知能不能活着回来?怎不哭啊!早晨走的时候几十号人,响午回来只有十多个人。都浑身是血。姓胡的连长就是那天死的。他们去“开火”的时候枪子(子弹)少得可怜,每人只发了三棵,装枪子的袋子里装的全是秫秸杆。
奶奶说:他们刚进俺村的时候,身上都是“破衣达挂”,没一件象样的衣服;晚上打地铺睡下,没有不咳嗽喘的。那些受伤的病号缺医少药,疼得哭爹喊娘睡不着啊。有的伤口化脓都烂了,臭味都熏人啊。晚上只好给找点爱蒿,烧点开水加点盐给洗洗消炎…..唉,想想他们受得那个罪,吃的是高粱煎饼,吃到嘴里,嚼碎了也难咽。平常吃的菜,都是咸菜疙瘩,能吃上点辣椒就算是好的了。高粱没有了,就得吃喂牛的黑豆,吃了黑豆不消化,肚子胀得难受,光放屁阿不出屎。只有和鬼子开火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好饭,也就是小米干饭,豆腐菜。吃了这饭还不知是死是活。
也就是这个胡连长,在俺村后的小沟里砍死了他手下一个司务长,听说那司务长贪了队伍上买粮食的几块大洋。那天村里人都去看的,为了省个枪子好打鬼子,是用大刀砍了。想想砍得也该,他们缺吃少穿的,也只有和鬼子“开火”的时候,才难得吃上一碗小米干饭和豆腐。那几块大洋得买多少小米和豆腐啊。这可是他们上“火线”去杀鬼子的“生死钱”啊。也就是这胡连长砍死了司务长没几天,在大官庄和鬼子“开火”死了,抬回来后埋在俺村后老坟地里。也没人知道他家是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奶奶故去也已四十年了。几十年过去了,奶奶讲述的胡连长和八路军的故事却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也只是从奶奶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抗日战争的残酷和八路军的艰苦、艰难、英勇。并不象现在有些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 。
铭记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抛头颅撒热血而献出生命的先烈们。随着现在网络通讯的发达,想寻找烈士是哪所部队,哪里人的心情越发急切,通过查找资料和网络。也只能查到“1943年11月19日, 115师军区主力老六团、二十三团以及海赣独立营等部队在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统一指挥下,一举攻克赣榆城。赣榆城解放后,我军民一面破拆城墙碉堡,一面扩大战果,向县城周围据点进攻。至22日午后,海头、兴庄、芦沟子、李巷子、海脐子、桥南头、大官庄等13个伪据点被我军全部攻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