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项集观光、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愉快而美好的活动。在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话说旅游,别有一番情趣。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而且是地形地貌与生态类型最丰富。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山水风光秀美奇特,有南岳衡山、泰山、洞庭湖等秀美奇特的自然风光,有岳麓书院、韶山、凤凰古城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类型多样。这里长眠着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和舜帝,这里留下了屈原、贾谊、朱熹等历代文人墨客的经世之作,这里走出了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等众多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这里还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等一批领袖人物的故乡。截至201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7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50项)。
我国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39处,5A级旅游景区15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51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18个,国家森林公园76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4处等众多主要旅游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中国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城市(2004年,第28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充满时代生机的东方大国,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旖旎秀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56个民族风情浓郁。目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达31处。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代中国的风采神韵与现代中国的蓬勃英姿交相辉映,这些都为发展国内外旅游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会上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已超过10.8亿人。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出境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均位居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中国出境游客全球最多,进入了全球前四强的还有美国、德国、俄罗斯。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4年,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旅游市场将有所好转,但中国仍将以16%的增长率引领全球出境游市场。亚太地区特别顾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首席研究员张科德,在主题发言中认为中国在世界旅游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世界旅游组织数据还显示,在旅游消费方面,2013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名列全球第一,高达1290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增幅超过20%,比美国多420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旅游收入位居全球第四。
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旅游业,旅游业不会被任何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所摧毁,而作为天然跨国界的产业,旅游业的振兴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旅游业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旅游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经济地位显著提升,旅游活动愈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文化、增进友谊、扩大交往的重要渠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我国旅游资源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品牌知名度较高,旅游资源规模最大,占全国总量的36.6%,拥有优秀旅游城市、5A、4A、3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数量在全国的比重最高。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拥有广阔的森林、草原、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节庆活动等地域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总量排名第二,占全国比重为30.2%,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的数量在全国的比重最高。中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旅游资源数量有限,占全国总量的23.7%。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地理区位和气象气候条件处于弱势地位,可达性较差,季节性明显,旅游资源数量最少,仅占全国总量的9.5%。
古往今来,旅游一直是人们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强健体魄的美好追求。在古代,中国先哲们就提出了“观国之光”的思想,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名山大川,承天地之灵气,接山水之精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目前,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跃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已经成为旅游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