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的当年芦花会议室门口。
芦花会议室非常简陋。
在楼里墙上挂着宣传画,这在城里是看不到的。
队友们在院子里听房东泽旺家的女主人介绍当年的长征。
最后,我细致一些介绍当年的芦花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7月18日、21日在芦花(今县城附近)两次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芦花会议:
背景:1935年7月,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中央派出慰问团到茂县杂谷垴慰问四方面军。中央慰问团团长李富春找张国焘谈话,张国焘说:“两军会合,摊子大了,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总司令部须充实改组,必须加强总司令部。”张国焘的话令李富春大吃一惊,赶紧在7月6日凌晨1时给中共中央发去了电报:
“朱、周、王、毛、张: 国焘来此见徐、陈,大家意见均以总指挥迅速行动坚决打胡为急图,尤关心统一组织问题。商说明白具体意见,则为建议充实总司令部,徐、陈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我以此事重大,先望考虑。立复。 富春”
周恩来说,这是自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第一次有人伸手向中央要权。
7月9日,一封署名为“中共川陕省委”的电报又到了,电报建议加强总司令部同时增设军委常委:
“党中央: 依据目前情况,省委有下列建议:为统一指挥、迅速行动进攻敌人起见,必须加强总司令部。 向前同志任副总司令,昌浩同志任总政委,恩来同志任参谋长。军委设主席一人,仍由朱德同志兼任,下设常委,决定军事策略问题。请中央政治局速决速行。并希立复。 布礼 中共川陕省委:纯全、瑞龙、黄超、琴秋、维海、富治、永康”
署名的即川陕省委领导人:周纯全、刘瑞龙、黄超、张琴秋、李维海、谢富治和吴永康。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级省委要求中央改组领导层,并提出具体人选且要求“立复”,此封电报可谓空前绝后。
中央红军于1935年7月10日到达芦花(今黑水县城)。朱德、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张国焘,催促他立刻率部北上,并要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迅速到芦花集中指挥。
给张国焘什么“官”?毛泽东看出张国焘是个实力派,想当军委主席,但“这个职务现在由朱总司令担任,他没法取代。可只当副主席,同周恩来、王稼祥平起平坐,他又不甘心”。张闻天就说可以将自己的“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毛泽东断然否定了,他说张国焘“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了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经过反复权衡,毛泽东对张闻天说:“让他当总政委吧。”这样做既考虑了张国焘的要求,又没让他把军权完全抓到手,是惟一两全其美的办法。
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毛泽东、张闻天等同志一直商量怎样使一、四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行动,认为关键就在张国焘。恩来同志发高烧,病中仍为此事烦心。我听到毛泽东和闻天反复商量,谈得很具体。毛泽东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毛泽东分析,张国焘想当军委主席,这个职务现在由朱总司令担任,他没法取代,但只当副主席,同恩来、稼祥平起平坐,他不甘心。闻天跟毛泽东说:“我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好了。”毛泽东说:“不行,他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考虑来考虑去,毛泽东说:“让他当总政委吧。”毛泽东的意思是尽量考虑他的要求,但军权又不能让他全抓去,同担任总政委的周恩来商量,周恩来一点也不计较个人地位,表示赞同。
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7月18日、21日在芦花两次召开会议。
7月1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只有一项议题:研究解决统一指挥和组织领导问题,就是给一再要权的张国焘一个“官”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洛甫(张闻天)、张国焘、周恩来、毛泽东、博古(秦邦宪)、王稼祥、凯丰、邓发共九人。与会的四方面军方面只有张国焘一人是政治局委员。
张闻天首先发言,他提出:中革军委设总司令,由朱德兼任;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是军委的总负责者。军委下设小军委(军委常委),过去是4人,现增为5人,陈昌浩同志参加进来,主要负责人还是张国焘。周恩来调到中央常委工作,在国焘尚未熟悉前,恩来暂帮助工作。这是军委的分工。关于总政治部,本是王稼祥任主任,因病实际是博古。现决定博古任主任,设副主任两个:富春和四方面军一个。昌浩、向前两同志仍任原职,更扩大权力,前面部队都归他们指挥。
张闻天讲完后,张国焘、毛泽东等相继发言。张国焘提出要向中央委员会增补人员。毛泽东说:提拔干部是需要的,但不需要这么多人集中在中央,下面也需要人。婉转地拒绝了张国焘的要求。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同意张闻天的意见。最后张闻天说:大家一致意见,很好,张国焘任总政委,徐向前、陈昌浩任前敌部队指挥,博古任总政治部主任。
会议当天,中革军委以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名义,向红军各部首长发出通知:“奉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治委员直接统率指挥,仍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同志兼总司令,并任张国焘同志任总政治委员,特电全体知照。”
就这样,针对自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第一次有人伸手向中央要权的会议结束了,也是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权力分配会议。为了照顾红军的团结,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让出来给了张国焘,自己只剩下一个军委副主席的名义。在此之前,周恩来在长征路上一直是军事上“总负责”、“最后决定”者的领导角色。
当时彭德怀等人都不明白毛泽东“宁可让出总政委,不能让出总书记”策略的奥秘,后来形势的变化,让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远见佩服不已:“如果当时让掉总书记,他以总书记名义召集会议,成立以后的伪中央,就是合法的了。这是原则问题。”
张国焘担任了红军总政治委员后,立即以统一指挥为由,下令收缴各军、军团的电报密码本。这一来,一方面军各军团和远在湘鄂川黔的二、六军团与中央之间的直接联络全部被切断,只能同张国焘联系。
接着,7月2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四方面军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李富春、张国焘、邓发、凯丰、刘伯承、陈昌浩、徐向前13人。张国焘首先作关于四方面军发展历史的报告,接着徐向前、陈昌浩分别就四方面军军事方面的情况和政治工作情况作了补充报告。会议对3个报告进行7讨论。邓发、朱德、凯丰、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样、博古等先后发言。发言中,对四方面军在巩固和发展、提拔工农干部、壮大红军、扩大红军、遵守纪律、反第四次“围剿”失利后创建通南巴新根据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发言中也指出了退出鄂豫皖和退出通南巴根据地以及退出通南巴后缺乏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错误和战略上的失策。发言的调子并不一致。朱德、毛泽东、周恩来、邓发都以肯定为主,善意地提些意见。凯丰则是措辞严厉,大有批判的味道。会议结束前,张国焘作了补充发言,代替会议的结论。他承认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是因为对蒋介石军队的力量估计不足,打得不够坚决。当时考虑保存红军是主要的,对游击队的作用重视不够。张国焘讲完,就散会了。这两天的会议没有形成文字决议。
有资料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一次非正式的交锋,实际上是在讨论或者说是在争论一个问题: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是不是一个错误的行动?无论张国焘其时处于何等地位,向中央汇报工作、在四方面军放弃苏区的问题上对中央有所交代,是符合组织要求的。问题是,在红军去向未定,大敌当前的形式下,在这个不毛之地争论如此问题?用意是明显的。加之,会议开始前,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予徐向前一枚金质“五星”奖章。意味深长!
为加强前方作战的统一指挥,利于部队迅速北上,会议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从一方面军抽调干部到四方面军各军任参谋长,以加强其参谋工作。即日,中革军委以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王稼祥名义就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和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组织序列番号及首长变更情况发出电令。
前敌总指挥部以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兼前指总指挥,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兼前指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一方面军:一军团改为一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五军团改为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治委员曾日三,参谋长曹里怀(代);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四方面军:四军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九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治委员张广才,参谋长李荣。
这一时期,本来是应该坚决执行两河口会议结束后中革军委发布的《松潘战役计划》的,尽快打通松潘去往甘南大道,但,松潘终究没有拿下,红军不得不改道经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北上,从而大大增加了长征途中的困难和部队的损失。时至今日,对没有按计划进行《松潘战役计划》的原因有N多种看法,包括张国焘拖延北进、贻误战机,国民党胡宗南部得以完成了扼守松潘的多方部署,红军缺粮、亦无重武器而无力攻击城防坚固的松潘城,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步步进逼,对红军形成了北堵南压的态势,等等,不得不说,红军内部出现了极大的干扰!
在芦花镇还有黑水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5.12”大地震后改建。
在陵园中有红军无名烈士墓,代表了牺牲在黑水境内的上万名红军烈士,墓前石碑上面铭刻碑文:“天上有几十架敌人飞机轰炸,扫射,地下有几十万敌人军队的围追堵截。你们翻越了高耸入云霄的大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沼泽草地,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幸英勇牺牲了!你们用鲜血铺平了长征胜利的道路,你们的牺牲换来今天各族人民的解放。”
在陵园中还安葬着在1952年剿匪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和1956年平叛中光荣牺牲的解放军军人、地方干部及民兵、民工。
建国初期,黑水剿匪斗争非常严酷。1952年国民党的残余部队纠集当地的反动武装共5000余人准备在黑水建立一个“陆上台湾”,以配合蒋介石的反攻大陆。台湾当局向黑水空投物资给予支援,局势十分严重。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11,000人的部队,5万多民工,十余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参加了规模空前的黑水剿匪战役。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全部消灭了这股猖獗一时的土匪。1956年,根据黑水剿匪的战役,拍摄了电影《猛河的黎明》。
黑水民兵,是全国民兵的一面旗帜、高原藏区民兵的一张亮丽名片!黑水民兵精神“爱党报国、爱军尚武、骁勇善战、战无不胜”是黑水各族人民群众与生俱有的坚毅顽强性格和红色革命优良传统的真实载体。2010年12月,军委首长称赞黑水民兵“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攀登,是全国民兵的一面旗帜”。
我们离开黑水县城(芦花镇),继续向北,往长征路上的其他几个重要会议地——沙窝、毛儿盖开进。
我们自驾已经重走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号《重走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