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后辈讲述自己的故事 廖振华摄影
老战士的风采 廖振华摄影
满载志愿军官兵的列车驶过凯旋门回到祖国
昔日身影:胸戴大红花上战场 廖振华摄影
昔日战场身影和特殊的异国情结,烙印在老人的心底 振华摄影
享受爷孙含饴之乐 振华摄影
志愿军战士在零下30多度的战场上,不畏严寒,狠狠打击敌人
岁月消逝,无情的带走了我一个个至亲至爱的人。少年丧父、继而祖父离世,后来外祖父因病长辞,令我心伤不已。清明将近,更让我们多了一份追思已故亲人的悲情。
今天,2015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初九,是外祖父的生辰纪念日。转眼间,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而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和大白胡须,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一)
外祖父享年92岁,一生坎坷,历尽沧桑,但无论何时何地,他身上那种“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人精神不曾动摇,奋力与命运拼搏的斗志不曾减退。他的人生故事让我们受益终身。
出生于民国时期的外祖父,在战火纷乱中长大,由于家境贫寒,饱受困苦磨难,五岁时就放牛,六岁开始砍柴,打小从事农务劳作,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所幸的是,他在学堂里念了一年半的书,给人生启蒙奠定了些许基础。十五六岁的光景,他身高一米七八,身形很魁梧,力气更是“大如牛”。当时乡间挣钱没门路,只有挑脚工这一条,但是山高路险,异常艰辛,做的人并不多。外祖父见家中窘迫,每年趁农闲时去干一段时间,据同行的乡邻说:“这后生一人担两个人的份量,上下山都不带歇的!”在山间丛林,外祖父肩挑两筐沉重的矿石,紧赶慢赶,一天总要比别人多走两趟,吭哧吭哧赚到的血汗钱,换得全家人的基本花销。 后来,他与外祖母成家,先后生育了四女两子,家庭负担更重了。然而,由于战事频繁、动乱不堪,加之地少薄收、衙军收刮,农作物根本不够吃口粮,望着忍饥挨饿的孩子们,外祖父横下一条心,跑到几百里之外的深山挑矿,凭苦力干了半年,领到钱后,买了一担红薯,匆忙往家赶。谁知半路遇上了土匪,不仅抢夺他的工钱,还把红薯分吃了。身陷枪杆下的外祖父,痛诉陈情,才留存一条性命。
天无绝人之路,外祖父到资江码头卖苦力,一人搬运三、四百斤重的油桶,得到老板赏识,也获得了劳动报酬,他回到揭不开锅的家里,总算解决燃眉之急。为了度过难关,他和外祖母上山垦荒,昼夜操劳,勉强糊口,偶尔摘来的山野菜、野果子,成为全家人难得的生活改善。为此,外祖父在山上摔伤过很多次,外祖母黯然泪流,他却安慰道:“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二)
人的一生,总有很多拐点。在生活困苦、难以为继的时候,外祖父迎来了第一个人生拐点。
1938年,外祖父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抗战时期,他终于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心底里深深埋下红色的种子。1939年初,外祖父因忠厚老实,腿勤手勤,很快当上了抗日联队的班长。更令他无比兴奋的是,1940年正式加入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对此,外祖父铭刻于心、如数家珍,晚年时偶尔跟我们说起。在他床头的抽屉里,用塑料袋、棉布和手绢层层包裹着两件“宝贝”:《中共临时党员证》和立功奖章。我小时候见过,但不能理解其深意,直到从戎多年后,向外祖父汇报我荣获的五枚奖章时,才真正懂得了这份重量,他老人家如此珍爱那个早已泛黄霉破的红本本,还有那两枚用鲜血甚至九死一生换来的奖章,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回想当年在民族大义国家危难时刻,外祖父和革命先辈们毫不犹豫地将青春乃至生命付诸于一次次战火。相较而言,我们冲上地震、泥石流灾害救援一线,又算不了什么?
我记得,每次去看望外祖父,陪他聊天,总喜欢听他讲“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多的是,关于他在战场上血雨腥风的亲身经历。
1942年,外祖父随远征军南战至云南边界,他冒着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表现英勇,被破格提拔成副连长,战争取得胜利凯旋而归。后来爆发第二次国共内战,外祖父回到地方组织农民协会,担任乡农协主席,发动群众,团结力量,支援前线。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外祖父再次应征入伍,并志愿入朝,先后参加太川军用机场建设、上甘岭战役等,这成为他军旅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出国作战,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外祖父跟随部队在东北边境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适应性训练。1951年1月,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那时,由于我军空军力量薄弱,无法与敌空军抗衡,公路、铁路和桥梁经常被炸,导致作战和运输极不方便,外祖父他们接到紧急命令:立即在太川县清川江修建军用机场。白天,部队加紧速度施工,高射炮随时待命,防止敌机袭击,晚上作业时尽量避免明火、电光。就这样,夜以继日干了一个多月,接着传来消息:前线战事猛烈急需增援。未等机场告竣,外祖父申请加入新编成的战斗队,去了一线阵地。
时值异国隆冬,恰逢罕见的寒潮袭击,气温降到了-40℃!生长于湖南的外祖父初历刺骨严寒,也深切体悟到战争的残酷。那场高山阵地争夺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当时部队驻守在海拔不足500米的无名高地,离上甘岭数十公里,遭受美军轰炸机、坦克和火炮联合袭击,火力最密集处每秒落弹高达六发。如此狂猛的炮火,让驻守坑道的外祖父和战友们觉得乘坐在大海汹涌的小船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破了舌头、嘴唇,更为惨忍的是,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每次想起当时的情景,外祖父总会用一个词来形容——地狱,其恐怖无法想像。他们在阴冷的坑道里紧握着枪,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冻得要命。待敌军进攻时,才发现左手和枪冻住了,情急之下,他张开嘴用门牙狠力一拉枪栓,送子弹上膛,瞄准射击,一连多发后,枪管发热,才算解了冻。这个阵地你争我夺,反复拉锯,最后,战斗到了白热化阶段,从态势上讲双方都有一触即溃的危险,当决战打响的时候,志愿军在敌军负隅顽抗的弹雨面前,成排倒下而继续前仆后继冲锋的姿态,使得美军从心理上被彻底摧毁了。
战火中,外祖父亲眼目睹了战友倒下的悲壮,也感受到收复失地、挂上奖章时的荣耀。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全面胜利,朝鲜人民军授予外祖父一枚战斗纪念章,回国后,部队还给他颁发了三等功奖章。
当我身着军装,向他敬军礼时,久经沙场的外祖父颇感欣慰:“革命就是这样,一代接一代,需要接班人。”说完,他小心地打开床头柜,取出一本《贺龙传记》送给我,书皮用透明塑料胶装的很细密,内页有很多折皱、标注,泛黄的纸张透露浓郁的历史感。我用心捧读着,发现书末空白页留下了外祖父的墨迹,毛笔字工工整整:我是一个苦难人,农民工人是个兵,一十九岁参加党,只为解放地下人,抗日战争不怕死,朝鲜抗美赴前线,农协代表乡主席,运动建设带头人。
(三)
褪去了战斗英雄的光环,外祖父自愿回到了湖南老家,积极投身社会改造和改革开放大潮中。离开工作岗位前,地方政府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在离退休之间做出选择,外祖父二话没说,毅然选择了退休,用他的话说:“不能给国家增添负担,退休就要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