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
手推车,也叫推车子。是木制的独轮车,分为平地和山地两种。平地车车身较长,车排较宽,车轮较大。车辕与车排为一体,前窄后宽呈梯形,长七八尺,后端宽两尺多,前端一尺五左右。车轮安置在前端,直径约一尺多。车辕取整根榆、沙柳、桑、槐剖为两半,上安横向木桄子为撑,成为车排,用于载人装货。车辕两尺处安一支架,辕头装有扣环,车夫用皮带肩挎,双手扶辕,负重前行。
推车子是城乡底层劳动者的运输工具,适于短途运货,可负载二三百斤货物,省力省工。旧时市民购粮买煤,手推车常雇用推车子运送。郊区农民卖柴卖菜,也多用推车子。若路远货重又要上坡,就需两个人前拉后推,协同用力,方能运达目的地。
山地手推车形制短小而轻便,在兰州南部山区比较常见,主要用于田间运输。为适应高坡陡地,在车轮上安装刹车,俗称“抹板子”,即用夹板夹住车轮,增加摩擦力使之减速。在山高谷深的山区,糜谷、小麦等高秆作物和马铃薯的运输,除驴运牛驮之外,就是山民们肩扛身背,劳动强度很大,而使用推车子则事半功倍,十分方便。聪明的山民在劳动实践中,又对手推车进行了改进,把架子车的轮毂拆装在手推车上,装上轴承大大克服了摩擦阻力,减轻了自身重量,提高了负载量,山区农民形象地称之为“爬山虎”或“爬坡王”。
由此可见,手推车是山区农资运输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是山民生产生活中的好帮手。新农谚有云:“上坡推,下坡飞,下起雨来身上背”,这就是手推车的真实写照。
大轱辘车
大轱辘车,以其轱辘(车轮)大、结构合理、坚固实用而得名。其车轮高大,直径可达1.5米左右,车轮外沿上安装铁瓦,用大铁钉固定,以增加耐磨性。车毂大如水桶,辐条18根,辋子宽23—26厘米,厚10—13厘米。这个看上去的庞然大物,实际只要一头毛驴就能拉动。它的特点是轴长、轮高,这种高大宽厚的轱辘,很适合于跃坎跨沟和复杂地形,行进阻力小,道路通过性好。而且车轱辘大了,车底盘就高,装得越重,惯性就越大,虽然起步费劲一些,但是走起来就比较轻松,这是老百姓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大轱辘车虽然颠簸较大,可当年却是农村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田间运输和长途拉货都少不了它的。直到20世纪中后期,这种车才逐渐退出运输活动,转变为旅游观光景点上观赏体验的道具之一。
骆驼客
骆驼,人称“沙漠之舟”,是西北大漠常见的运输工具,也是昔日丝绸古道上的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唐诗中就有“无数铃声摇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句,过去把专门从事骆驼运输的人叫“骆驼客”或“拉骆驼的”。
从兰州向西走有新疆,往北走有宁夏、内蒙古等地,这些区域多沙漠、戈壁,缺少水草。骆驼生性耐饥渴,只要一次吃饱喝足,往返路途中可以数天不吃不喝,骆驼的这些生理特性牛马根本无法可比。因此,每年入秋,兰州城里的“骆驼客”也多起来,他们牵着骆驼拉煤、运木炭或其他日用货物,走街串巷,驼铃悦耳动听,一队队骆驼出入各城门,来来往往,很是壮观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