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餐饮行业数不胜数,位于北京市广安路社会主义大食堂,可谓独树一帜,社会主义大食堂既有主弦律的理念,又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草根”意识。
看到社会主义大食堂,自然会联想到1958年8月人民公社成立后,涌现的社会主义大食堂的新生事物。当时,社会主义大食堂归农村集体所有,由集体经营管理,服务对象是全村村民,实行免费就餐。这种形式意在体现社会主义集体性的特点,但在物资比较匮乏的情况下,缺乏雄厚的财物作基础,社会主义大食堂的形式难以持续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良好愿望,导致“吃大锅饭”的消极现象,在很短时间社会主义大食堂就停办关闭了。
57年后,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眼光、善经营的有识之士,扬长避短,又树起社会主义大食堂这块招牌,北京市广安路社会主义大食堂就是一个例证。广安路南一座墙面上醒目地标注着:社会主义大食堂,下方写着:红色主题餐厅、百姓生活菜馆广告词。门框上方悬挂两个红灯笼,右联:共产党万岁!左联:毛主席万岁!上联:为人民服务。正门左右两侧各悬挂一组红灯笼。门前右侧停放一轮东方红拖拉机,上边右侧竖着五星红旗。
社会主义大食堂借用57年的名称,经营管理方式与以前截然不同。大食堂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顾客就餐自己“掏腰包”, 在“物美价廉”、“优质实惠”的前提下经营者获取利润所得。
社会主义大食堂将计划经济时乡村元素予以保留,大食堂门窗上挂着玉米、大蒜、红辣椒,大蒜和玉米都是真的,有人直接摘俩头大蒜吃,墙上贴着那个年代旧报纸和的宣传画。服务员穿的是红卫兵的衣服,餐具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搪瓷缸子、碟子、碗筷。社会主义大食堂主打东北菜,材料有东北特色,人均20元至40元足以吃饱,菜做的很入味,大肉少整,来两三样就行,小炒个个好吃,东北豆角、洋葱鸡蛋、手撕茄子推荐。服务方式富有特点,饭菜由两个服务员抬着小轿子,在客桌前放下小轿,敲两下锣,掀去红盖布,将饭菜逐一摆在客桌上。大食堂的菜量大,价格比较适中。餐厅音响播放着20世纪六七年代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抬头望见北斗星”、“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草原上升起不落的红太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代过来的人听了倍感亲切,勾起很多老一辈的回忆,中年轻人听后觉得这些“红色歌曲”很有意义。
社会主义大食堂在区位上并不占优势,他们也不宣传、不张扬,仅凭着独具特色的名称、经营理念、饭菜品种招揽顾客,每天慕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常常出现不事先预订就没有座位的现象,正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