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1936年4月,刘志丹在红军抗日东征途中英勇牺牲。遗体安葬在瓦窖堡。
1943年4月,边区政府发布政令:任命延属专署副专员、延安市长马豫章为移灵专员,参预负责刘志丹灵柩迁葬故乡工作。(移灵路线均在延属分区)。他与烈士遗孀刘嫂(同桂荣)、烈士胞弟刘景儒等一起去瓦窑堡移灵。由一个骑兵排护灵,将灵柩送至延安。再从延安送抵志丹县安葬。鲁迅艺术学院乐队承担了为移灵奏乐的任务。在整个移灵过程中,一路哀乐低回。沿途群众焚香烧纸,跪迎道旁,悲声不绝,有的端着米酒、麦馍,拦路祭奠。有的自组乐队,随灵行进,哀音远播。一些因战争致残的老游击队员踉跄地跟着灵柩,护送“老刘”,回忆起陕甘边红军的草创岁月,悲从中来,依依惜别。沿途每路过一个村子,都有路祭:守候在路旁的干部群众,焚香烧纸,洒泪送灵。途经县界,均有属地县长率众迎送。灵柩抵达延安桥儿沟,与边区政府的迎灵队伍汇合。马豫章一再拱手相谢,请大家回家休息,百姓们坚持要把“老刘”送到灵堂,亲眼看着把灵柩安放好了,才缓缓离去……⒅
1921年,刘志丹以第五名成绩考入榆林中学。父亲得以和大英雄同学。入学考试第一场是国文,作文题目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校长杜斌丞亲出此题,似可理解为:读书人首重人格、道德,次修专科、技艺──体现了榆林中学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1925年,中共党员刘志丹受党的嘱托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四期,先在步兵科,后转入炮兵科;同年父亲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新闻系。我北你南,一文一武。两个陕北老乡,一对榆中同窗。(这里只论同学、老乡,功绩等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胜利已经降临,战云终于消散。六战友和一男孩护送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烈士的铜像返回他的山村故乡,途中不禁深陷对英雄的忆念……其中三个战友都是在他动员下加入游击队的。这真是一个伤感的行程。每个人都有的插叙、每个人的刻骨铭心的回忆──轮到第八个人时就戛然而止,原因是──这也就是影片的名字: 《第八个是铜像》。
一样的陪伴英灵故乡行,脚步更加沉重,悲痛更加深沉,黑发人送黑发人,棺中是同学遗骨,身边是烈士遗属,眼前是路祭民众。这一切,还让父亲想起去年牺牲在太原日本法西斯集中营里的入党介绍人张友清,想起在前头牺牲的更多的烈士们……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人民的哀悼,说明烈士的未竟事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因为它就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备极哀荣的葬礼结束了。大地上的怀念却扩散开来……
比起“八月桂花”、“茉莉花”等江南小调,陕北信天游慷慨激越,响遏行云。
阵阵山风掠过黄土高原──旋过那里的沟壑梁峁,天地之间长久回响着:
“三月里来三月三,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呀是好汉,他领上队伍上呀上横山,……” “一杆杆那红旗呀半空中那飘,当红军的哥哥哟出发那了。”……
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延安《解放日报》:“【本报讯】 延安各界人民二万人,于昨日(1945年9月5日)下午二时集会于南门外广场,热烈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乐队奏起同盟国进行曲,曹力如同志宣布开会。选出朱德司令、刘少奇同志、林主席、高岗同志、李副主席、谭政同志、邢副议长肇棠、刘副议长少白、黄齐生老先生、蔡畅同志、崔田夫同志、柯仲平同志、吴满有同志、王克温同志、马豫章同志、曹力如同志等十六人为大会主席团。……” 接受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9月,延安中共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强调全党全军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发展和控制东北。为此,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兵员部队挺进东北,从延安“三山”下来的各路“山人”,正在和从峨眉山下山“摘桃”的蒋委员长派往东北的大员们“赛跑”。
[本年中共党员人数为121万人,1945年中国人口有5.4053亿,党员与总人口之比为千分之二]
告别延安,父亲从黄土高原挺进黑土地。他奉调任中央冀热辽分局财政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冀热辽是华北与东北的过渡地区,是我党我军陆路挺进东北的要地。后又任中共松江省哈北地委委员、哈北行政专员公署专员,松江省人民政府秘书长。这个地方,正是曲波在《林海雪原》后记所说:“在牡丹江周围,东至绥芬河、东宁、苇河,南至镜泊湖、额穆索,北至方正、土城子这片广大地区的林海雪原里,……”那里正是为人民剿匪反霸打天下的英雄们爬冰卧雪、出生入死的战场……
惜别延安,再看一眼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再和乡亲们、战友们合个影;窑洞存贮记忆,硷畔放飞希望;河滩蕴育思绪,土路奔流岁月……随干部队东向收复沦陷14年东北国土,扎紧绑腿,扛起背包,满怀战斗豪情,不惑之年的父亲又踏上新的征程……
参考书(文)目:
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 第一章政治人物 米脂县志编纂委员会: 《米脂县志》第二十九卷人物志P718-719 吴志渊:《西北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湖南出版社 赵超构: 《延安一月》① P54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雷欽:抗大育英才》② 中央苏区红色旅游网 刘益涛: 《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③ 中共党史出版社 吴介民主编: 《延安马列学院回忆录》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毛齐华回忆录 《风雨征程七十春》⑤ 当代中国出版社 陈 晋: 《毛泽东广读天下奇书 揭其生命中的“二十七个书目”》 ⑥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学昭:《延安访问记》⑦ P140 P277、278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李兆炳: 《往事琐记》⑻ P132、133 、P142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肖劲光: 《肖劲光回忆录》⑨ P318 解放军出版社 王健英:《八路军和中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机构的演变》⑩ 《抗日战争研究》期刊 《高岗书信电文集》 ⑾中红网 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⑿中共党史出版社) 梁星亮、杨洪:《陕甘宁边区著名人物》⒀ 中央文献出版社 张文军:《陕甘宁边区的保健药社和卫生合作社——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雏形》⒁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王天丹: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医疗工作研究》⒂ 《西北大学》校刊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⒃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⒄ 《毛泽东文集》 (第三卷) 姜永明: 《刘志丹移灵始末》⒅ 《延安文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