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先引用一段记者采访张力雄将军的回忆文章中说: 1936年12月下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打通“国际路线”,背靠苏联,建立一个有利于回旋的战略基地长期抗战,红军西路军从甘肃靖远西渡黄河,占领甘、肃二州(即张掖、酒泉),控制了河西走廊。西路军总部令我红五军为先头部队,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下,于12月30日从山丹城出发,绕过甘州城,经过一天急行军,于当天黄昏一举攻克临泽,全歼该城守敌。
第一个偏差:1937年1月1日拂晓,红五军在董军长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高台城发起猛攻,一举攻克。长期盘踞在该城的伪县政府、保安团等1500余名敌人被歼。我军两天内连克两城,势如破竹,极大地震憾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马步芳的“马家军”,他们视高台我军为心腹之患,急欲消灭之。( 注:引文见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三日《中华网论坛》)
(注:老红军张力雄将军, 16岁投身革命,1932年加入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其间三次过草地,在“西路军”的残酷血战中死里逃生;1938年在“抗大”学习后奔赴抗战前线,经历了淮海战役、中原突围和进军大西南等100多次大小战斗;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被评为“全军健康老人”。 ) ( 注:引文见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三日《中华网论坛》)
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与实际不符的回忆-----“1937年1月1日拂晓,红五军在董军长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高台城发起猛攻,一举攻克。长期盘踞在该城的伪县政府、保安团等1500余名敌人被歼。”我了解的历史的真实是1937年1月1日,赶董振堂所率部到高台前,国民党正规军一个团和一部分有钱有势的人,早就逃到酒泉去了,只剩下民团,出城缴械投诚,董振堂所率部没费一枪一弹就进驻了高台城。何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猛攻,”“1500余名敌人被歼”?我估计是张将军久经沙场,身经百战,时间过去的太久,记忆出现了模糊吧!
另外。我有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的电报为证:
“连日西路军全部已行军通过沙漠滩地,且战且行,虽极艰苦,各军圆满达其任务,均无伤亡。五军一日占抚彝(今临泽县廖泉镇)城,昨晚打开高台城,敌只打一枪,县长及民团千余人被俘。人、粮均极丰。”(引自《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第二个偏差:张将军在谈到高台失守的原因时说:正当敌我双方殊死搏斗之际,扩充红军队伍时混进43团的个别坏分子打开了西城门,引狼入室。英勇顽强的红军将士与敌人在城内展开了长达数小时的激烈巷战,大街小巷洒满了红军的鲜血。( 注:引文见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三日《中华网论坛》)
据我了解的情况是,在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是守卫西城门的民团反水了,打开了城门。并不是什么“扩充红军队伍时混进43团的个别坏分子。”再说了红五军在高台时间短,本身就没有招收多少新兵,参加红军的十几个人,都被分散到各连队去了,就是有个别坏分子也干不成这么大的事,因为他们连枪都没打几次,怎么会造反,怎么敢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