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畜牧业是丝绸之路上国家间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动物疫病管理不力将会给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认可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有利于控制重要动物疫病, 对于动物疫情复杂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采用区域化管理措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都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是丝绸之路上国家间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农业部计划在畜禽良种繁育、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把控、畜产品出口贸易等领域与这些国家加大交流与合作力度,如果动物疫病管理不力,不仅会影响畜禽养殖产业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还将影响人畜的共同健康,给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
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近年来发生的几次重大动物疫情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很多养殖企业破产,多年的积累瞬间化为乌有。动物疫病的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物流将异常活跃和发达,必将给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地区即便是防控工作做的再好,如果不断的从外面传播进来疫病,也一样无法抵挡。所以疫病防控是不能够各扫门前雪的,必须要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协调统一的防控体系,才能够有效的抵御动物疫病的侵袭,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认可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有利于控制重要动物疫病,提升区域内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对于地域广阔,动物疫情复杂,畜牧业发展水平区域间差别明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采用区域化管理措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自从我国1998年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建设以来,经过十五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制约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长远发展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区域化管理的中长期规划。不少地方政府认为建设无疫区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口贸易,而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在控制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长远打算和安排,难以按照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建设的无疫区难以符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与OIE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2.对无疫区建设的主体认识存在偏差,对无疫区建设工作的复杂性及长期性认识不足。政府是无疫区建设的主体,兽医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在无疫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应从技术和措施上提出规划,同时由政府主导,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交通、检疫检验、林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无疫区建设。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无疫区建设缺乏动力和热情,兽医部门孤军奋战,缺乏协调,没有调动政府的积极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应用区域化措施控制、消灭动物疫病的一个过程,一些地方建设单位一宣布开始建设无疫区,就希望马上得到认可;有的单位认为动物的流通难以控制,监测需要巨大的经费,试图减少必要的步骤直接得到认可。
3.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目标过大,实施时间短且缺乏充足的财政保障。目前一些省市开展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目标,但有的地方制定的管理目标不明确,盲目地照搬示范区模式,没有根据当地的养殖特点和疫病流行特点,制定了过高的区域化管理目标,导致区域化管理工作的盲目性,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财政保障和持续投入机制,使得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往往出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没有真正发挥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4.区域化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技术措施难以有效到位。目前,在OIE推荐的区域化管理标准中,既有区域区划模式,又有生物安全隔离区模式。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单一的免疫无疫区建设的模式,尽管我国山东德州六和集团准备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但是到目前,也未正式纳入国家生物安全隔离区示范区建设。还有一部分地方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认知不到位,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监测监管等证明无疫的措施建设,难以提供有效证明无疫的证据,一些地方认为以为只要投入一些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建设无疫区,拿不出科学的证据说明该区域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无疫区。
5.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及时开展建成无疫区的国家评估。在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过程中,由于经费投入和项目建设缺乏连续性,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不足,没有建立起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对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激励政策,疫病监测、病畜扑杀销毁、免疫标识制度的实施等工作还有薄弱环节,一些区域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控制措施,无疫区建设的各项措施在有的地方难以全面落实,难以保障已经建成无疫区无疫状态的维持。我国无疫区示范区经过10年的建设,无疫区内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在2003年无疫区示范区基本建设项目验收完成后,一些地方认为无疫区建设已经完成,没有及时申请国家评估认可。
主要措施与建议
随着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理论、实践以及国际规则的发展,我国一方面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官方兽医合作交流,加强区域间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工作,推进动物防疫技术与信息交流及兽医药械应用合作,并积极推进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双边多边贸易协定谈判,形成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坚强壁垒,给丝绸之路经济带畜牧业发展建设一个安全的防护罩。同时,我国应强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理念,率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国际接轨,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提升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创新区域化模式,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根据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畜牧业发展水平,结合当地的动物卫生状况、疫病流行特点等采取不同的区域化模式,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动物疫病区域标准,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和类型。对于一些我国已经消灭或接近消灭的动物疫病,推动国家无疫的国际认可;在自然屏障体系比较优越的区域,按照目前示范区建设的模式,提出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净化的控制计划和目标;在一些自然屏障虽然不是十分优越,但经过人工屏障补充,可以有效防止疫病传入的区域,要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特点,按照区域区化的有关原则,建设控制消灭某种动物疫病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在规模化发展比较好,自然屏障又不是很优越的区域,按照生物安全隔离区化的有关原则,依托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以企业为核心,建设无疫企业。对于一些特定动物疫病,适时推动非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特别是在国家即将启动的无疫企业建设试点过程中,应着力推动非免疫动物疫病的无疫企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