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军写就标语墙,红三军团旧址,最简洁红军墓牌)
我们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脚步,继续西行,从湖南蓝山县土市乡新村村到楠市镇楠市村、下洞村、中洞村、朱家村。
行驶路线:离开土市乡新村村,还是沿[S322]西行,到楠市镇。参考路线如下(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
新村村[S322]往西16km→楠市镇3km→朱家村
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长征都经过楠市镇,这里的红军遗迹遗址分布在楠市村、下洞村、中洞村、朱家村、田心村等多处。
红军长征足迹:
据蓝山县志记载,1934年8月29日,红军第六军团在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中央代表任弼时率领下,从嘉禾县下车进入蓝山县境土桥圩。经洪观圩到达下洞铺村,曾在此有过短暂停留,留下了这些珍贵的标语,再经过楠市村和元家冲向蓝屏圩挺进。同年11月20日凌晨,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从郴州嘉禾进入蓝山,沿下洞铺村的石板古道蜿蜒前行。
中央红军从土市新村渡过钟水河后继续往西。为阻击尾追的国民党第二十七军李云杰部,1934年11月20日,红三军团第四、五师埋伏在大叶岭、打靶岭等九个山头上,布下包围圈,朱德亲自与彭德怀指挥,打响了洪观圩阻击战。当李云杰的部队进入刘八五村埋伏地点后,红军展开攻击,通过一天的战斗,几乎全歼李云杰部邓挺元的一三六团,但红军也有两百多人牺牲。当时的《大公报》长沙版以“洪观圩战斗激烈”的字样,对这次战斗情况进行了连续报道。战斗中,彭德怀左臂受伤,来到楠市村一村民中药铺(楠市村党支部写的简介中,是在楠市村的本地医师黄元吉家)暂时疗伤。当晚大部队驻扎在蓝山县楠市镇周边,指挥部设在“宗心庙”(楠市村村委会写的另一份报告中,指挥部设在朱家村的一家大院里)。然后于次日临晨向祠堂圩方向进发。
我们先到了楠市镇乡政府,乡、村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派出楠市村支部书记曾龙顺领着我们寻访。这位曾书记(照片中右数第二人),倾心红军遗迹遗址保护,宣扬本地红色文化。有他带领,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干红军遗迹遗址,还看到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得以传承!
楠市村支部书记曾龙顺亲自带我们在辖区里的几个村子里转来转去,让我们看到了鲜有人见的多处红军遗迹遗址。
曾书记最先带我们来到下洞村,沿着村中石板古道来到一座破旧的老房子前。紧靠老房子是永州市人民政府和蓝山县人民政府于2013年12月竖立的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下洞红军标语”。碑记表明:“下洞红军标语位于楠市镇下洞村,距县城北约15公里,11条标语写在钱光明、钱光学铺子里的老屋北间上厅墙内上,其门面临古道,坐西朝东,面阔15.8米,进深19米,二开二进,泥砖木结构,硬山顶,盖小青瓦。标语近年曾填写加墨,字迹清楚,因房主搬离,年久失修,房屋有倒塌之虞。1934年底,红六军团九千多人在中央代表任弼时等同志领导下,从江西永新、遂川出发,8月29日上午,加入蓝山县土桥圩,经洪观、楠木桥往宁远下灌方向前进,沿途留下许多革命史迹,下洞标语就是其中之一。”
这座破旧的老房子原是钱家的铺子。民国初期,楠市镇下洞铺(下洞村)还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也是马帮从郴州进入蓝山的必经之地。这个铺子紧临湖南郴州-广西宁远古道(石板铺路),民房外屋为木质结构,邻街有大门和铺面橱窗。
进入钱家铺子,在已经倒塌下来的残砖碎瓦中小心翼翼地跨步,来到上厅的墙前,所有人都惊叹了!那是一面红军标语墙!在有些烟火熏黑的墙面上,从左至右的横书和从上到下的竖书有十多条墨迹标语,书写着“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自己军队!”“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去,打到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去,打到卖国的国民党!”“红军是民众抗日战争的主力军!”“红军是公买公卖!”“立即分配土地给士兵,改善士兵待遇和生活!”“组织学生反日会和义勇军!”“革命学生及智识劳动者自己武装起来北上抗日收复失地!”“武装起来暴动起来实行不交租不纳税!”“农民组织游击队夺取地主武装!”“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共13条标语,字体雄浑遒劲,给人以鼓舞与力量。
据曾书记介绍,蓝山县文广新局确认这是迄今蓝山县境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红军标语墙,并且据村中的老人们回忆,这些笔力遒劲、笔道老练的标语出自一位14岁的小红军之手。我们一片赞叹,红军军中太有人才了!
我们望着这个老铺子的房顶透了、墙体倒了,真担心红军标语还能够保留多久。
曾书记和我们中的队友在谢家老铺子前留影。
所幸,在我们离开后不到两个月,永州新闻网2014年11月17日报道,蓝山县楠市镇下洞村红军标语墙抢救性维修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工程投资金额为5万元,将有效保护游客和文物古建安全。永州市文物处组织专业队伍在严格保障建筑原貌及架构的前提下,对标语墙所在房屋进行维修,重点对屋顶青瓦,屋面木结构,垮塌墙体和地面排水系统等进行了加固和恢复性修缮,工程顺利完工后将有效地消除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隐患,既可以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游览环境,又可以对文物古建安全提供有效保护。
下洞村里的郴-宁石板古道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往广西走的路。村里还有红六军团医务所旧址等。
随后,曾书记带我们来到距下洞村不远的朱家村(朱家坪),这里一处富裕人家的宅院曾经是毛泽东住过的地方,也曾经是书香人家(前面我们说到了,是毛泽东乐居的屋宅类型),房主人已迁居香港,如今这宅院也没有设立任何标志。〔在楠市村党支部的简介里,毛泽东住宿的宅院是杨晓龙家,杨晓龙现居香港,他回忆说,当年他的父亲是教书先生,与住在家里的毛泽东先生有过几次交谈,毛泽东希望他国难当头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多作贡献。毛泽东当时患病,杨晓龙父亲还给他弄了一些中草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杨晓龙回来探亲,还嘱咐村干部要保护好这座毛泽东曾经住过的宅院。〕
这个宅院边上是做过红军指挥部的杨家祠堂,现在已经今非昔比,变成了现代化的祠堂。再往旁边不远则是红军电台驻地旧址,也没有设立任何标志。曾书记说,村中老人们记得,当时,从这屋里拉出蜘蛛网一样的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