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庙(吴德荣摄)
王衙前一带如今叫劳动巷,劳动巷大概是解放后才有的名号,“劳动巷”与历史久远的“王衙前”相比,显然是稚嫩小儿。王衙前巷虽是短短的一条巷子,却留存着一座古老的家庙——汀州刘氏家庙。刘氏家庙也属兆征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所以这座家庙既有古汀州的历史记忆,也有光辉的红色记忆。
刘氏家庙的苍古之气最合汀州古城的风貌特征,青砖黑瓦,对峙几百年的风雨,留下的是漫长岁月雕凿的风骨。多少尘土与枯叶随风而去,古家庙的精、气、神却依然承接着金色日光的涂染,无论时序如何更替,都更替不了那片庄严气象。
刘氏家庙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是客家区域始建的第一座刘氏庙宇,据说也是江南刘氏五大宗祠之一,为刘氏八闽始祖刘祥公七代孙河南怀庆府尹刘参常为首倡建。最初为奉祀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次子鲁王刘永及入闽始祖刘祥,所以称“鲁王庙”,俗称“王衙”,这就是王衙前地名的由来,先有刘氏家庙,后才衍生出这一方地名,足见刘氏家庙在古汀州城的突出地位。刘氏家庙元初因兵变被烧毁,明永乐三年重建,后又经多次重修,但依然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
刘氏家庙可谓大型建筑,由门楼、边门、照壁、天井、上中下三厅,以及东山书院、朱子阁、桃园结义亭、左右厢房组成。门前一对石狮,以及石板条筑起的高大门楼框,首先给予这座大建筑的是威严之气。上厅高高悬挂的“敦睦堂”巨匾,以及各厅所挂的众多匾额、楹联,又给予了古宗祠金光耀目的气象。繁浩刘氏,英才辈出,名将刘国轩、雍正御前四品带刀侍卫刘英、“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都是闽西刘氏所出的英豪,一辈英豪一段史,风起云涌,汇聚成刘氏家庙脉流的浑厚涛声。刘氏家庙是大器的,宋末文天祥的足迹,太平天国石达开部的号角,开国上将刘亚楼寄居求学的身影,以及红色革命时期兆征县苏维埃政府的豪气,足可汇聚成刘氏家庙历史的滚滚波澜。
古宗祠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深厚历史既是一股威严之气,又是一道温暖之光。刘氏家庙的温暖之光无疑是“崇文重教”的特色。据载: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70年),进士刘子翔任汀主簿时,力主办教育启后贤,捐奉于家庙后购民房创建东山书院,招收后裔子弟及地方绅士子弟入学,聘地方名儒任书院山长和教习,并请其堂兄、著名理学家刘子翬专程从崇安来这里讲学三天。此外,还有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汀州名儒杨方等人,也都曾在东山书院讲学课徒。因而身临刘氏家庙,那些儒学丛林中谈古论今的古朴画面闪过脑际之时,跨越时空的温暖也将随风而至,那是文道相续的温暖,那是心有所依的温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