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点之一,重走长征路必到之地。
瑞金,因地产黄金(金为“瑞”),故得名;当年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即“红都”;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当时改名为“瑞京”。
行驶路线:我们是从北京出发去江西瑞金的,全程高速路,参考路线如下:(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下画杠数字是行驶的大约公里数)
北京北苑桥(北五环)37km→北五环西红门南桥向南上[G45大广高速路]34km→榆垡南站400km→冀豫界收费站556km→豫鄂界收费站556km→泰和枢纽(往兴国 泉州方向)转入[G72泉南高速路]107km→兴国60km→宁都枢纽(往瑞金 广州方向)转入[G35济广高速路]向南43km→瑞金北出口12km→瑞金沙洲坝
“红色故都”瑞金是当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1931年11月7日-20日,在瑞金叶坪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的庆祝日,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政权,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下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五省和瑞金、西江、长胜、太雷四个直属县,瑞金为共和国的首都,改名为“瑞京”。
瑞金还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地。
背景: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一苏大”(又称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各苏区、各地红军、各革命团体、部分白区及青年学生的代表共610多人,分别组成7个代表团。项英在会上致开幕词,毛泽东、项英、朱德分别作了报告。大会讨论通过了苏维埃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草案以及红军问题、经济问题、民族问题等决议草案。会上宣布成立“临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后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瑞金改名为“瑞京”,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11月19日,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项英、张国焘、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11月20日举行闭幕式,宣布大会胜利闭幕。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兼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经人民委员会提名,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了各人民委员会委员:王稼祥为外交人民委员,朱德为军事人民委员,项英为劳动人民委员,邓子恢为财政人民委员,张鼎丞为土地人民委员,瞿秋白为教育人民委员,周以栗为内务人民委员,何叔衡为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邓发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长。11月2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还任命了由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王稼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由15人为委员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2月,各部委基本组建完毕。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建立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终结,先后设立了外交、军事、劳动、土地、财政、国民经济、粮食、司法、内务、教育、工农检察、中央审计、国家政治保卫局、临时最高法院等14个工作部门,建立了各种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工农民主国家的成功尝试,是新中国的雏形。
我们先到瑞金的沙洲坝参观。沙洲坝红色旅游景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沙洲坝镇,距市中心区约5公里。
从G35济广高速路的瑞金北出口出来后,按照旅游路标的指示,去往“共和国摇篮景区”中的“二苏大”(即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在地)。途中有约1km的烂泥路,让我们有点意外。
1933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位于瑞金叶坪的中央机关暴露,遭到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为安全起见,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瑞金东部的叶坪搬迁至西部的沙洲坝,中央各机构分驻在沙洲坝及周围的村落。沙洲坝因而成为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在瑞金的第二驻地和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也成了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
沙洲坝革命遗址群有:闻名海内外的“红井”;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列宁小学旧址;张闻天(洛甫)、谢觉哉、邓小平等故居;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央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旧址、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旧址(下霄村)、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棘子排)、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白屋)等。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等光辉著作。
进入景区,青砖、鹅卵石铺就的步道引我们向前,毛主席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立在道旁。
道旁还立着一排塑像,表现毛泽东和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深情。
景区内一片老建筑,黄土色的墙,黑色的瓦,方形木窗、红色木门。旧址甚多,我们担心时间不够,没有按照顺序参观,寻主要的点先看。
在一棵茂盛的大樟树边,有一个独立的院落,门外房子的山墙上从右向左写着红色的标语“中國共產党萬嵗!”早期那枚著名的“沙洲坝”邮票就取此为景的。院子里面就是沙洲坝的“毛泽东同志旧居”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也是张闻天同志旧居)。
只有进入这个院落,才能看见正屋门口挂着“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牌子,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在此居住了一年多。
毛泽东同志旧居左边的屋子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也是张闻天同志旧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门口的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的最高行政机关,先后设有外交、军事、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司法、工农检察、国民经济、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毛泽东、张闻天先后任主席。中央人民委员会机关于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在此办公,张闻天在此居住。旧址原是杨氏私宅,建于1872年,1981年维修开放。”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院落的对面是列宁小学的一排房子。
再远一点,有一个石碑“沙洲坝革命旧址”,碑文指出“旧址前方还存有毛泽东亲自带领机关工作人员为群众开挖的一口水井,解放后人民称它为‘红井’。”
红井!沙洲坝革命旧址里最有名的地点!我们上小学时就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呀!果然,课文来了,一座青灰色石碑镌刻着第32课课文,读来依旧那么亲切!
另有一座黑色石碑上的碑文是“红井”的说明:1933年9月,为解决当地军民饮水困难,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一道开挖了这口水井。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敌人曾多次要填塞这口井,沙洲坝人民与敌人坚持斗争,终于保存下来。1950年,对水井进行了修整,群众称它为“红井”,并在井旁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表达对毛主席和红军的尊敬和怀念。
关于红井,有着传奇的故事。当时瑞金沙洲坝人相信地下有条旱龙,宁愿用水不方便,也不敢打井。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毛泽东发现村里的群众喝的是浑浊的池塘水,他就同警卫员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9月的一天,毛主席亲自带领警卫员来到驻地前的一块空地上,先用锄头刨了一个圈,定下了井位,接着便抡起锄头挖起来。他让警卫员通知驻地机关的同志一起前来挖井。这引来当地群众的好奇,毛泽东一边挖井,一边乐呵呵地对大家说:“听说有的乡亲迷信风水,不敢打井,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好了!”不几天时间,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就挖成了。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泽东亲自下到井底铺沙石、垫木炭。涓涓清流从井底涌上来。喝上甘甜的井水,老百姓都感谢毛主席,认定毛主席为真命天子,愿意跟他打天下。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多次填掉这口井。敌人白天填,村民们夜里就再挖开。就这样填了又挖,挖了又填,反复好几次,沙洲坝人民不屈服。1951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将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取名为“红井”,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14个赤金大字,以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一圈栅栏围起来的石板地上就是红井所在地了,井边还有水桶,来到井旁的人都会打桶水上来喝一通。当年毛主席老人家为人民挖的井,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啊!
离红井不远,立着2009年竖起的一座群雕像,表现的就是当年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一道挖水井的情境。
这座群雕像的下方有碑文“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红一连』系毛泽东主席缔造的我军第一个工兵连队。一九三三年九月,连队随临时中央政府来到沙洲坝,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毛主席亲自带领连队战士和村民开挖了这口水井,后誉为『红井』。”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里的旧址建筑真不少!我们跑来跑去的,眼瞅着天色暗了下来。
抓紧!顾不上细看了,挨个找着旧址就拍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瞿秋白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部长,他牺牲前应该在这里办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历史陈列馆(也是旧址)。
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内的谢觉哉同志办公室兼住室。他时任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谢觉哉是中央苏区的“五老”之一(中央苏区“五老”即董必武、徐特立、何叔衡、林伯渠、谢觉哉)。
还有毛泽东同志办公室兼住室。但,前面已经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小院落了,为什么这里也是毛泽东同志的住室?来去匆匆,也没有顾及看清楚这间住室门前的说明牌内容。
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内的正屋,摆放着会议桌和长条凳,墙壁上挂着马克思、列宁的画像。
正屋右边就是毛泽东同志办公室兼住室,而左边是徐特立同志办公室兼住室。徐特立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徐特立也是红军“五老”之一。
里面还有何叔衡同志办公室兼住室。他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左”倾错误统治中央后,被撤销全部职务。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转移途经福建上杭县时,为敌人追捕,英勇牺牲。何叔衡也是中央苏区的“五老”之一。
背景资料:瞿秋白、何叔衡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不幸牺牲
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苏区、实施战略“转移”前,最高领导“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决定了留下来坚持斗争的领导人名单,瞿秋白和何叔衡都在名单上。
瞿秋白,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部长,他也和毛泽东一样,属于打击对象,所以博古说不同意他走。当他得知要他留在中央苏区时,就对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说“老毛,我希望随红军一起转移,但博古同志坚持要我留下,你给中央说说好吗?”毛泽东并不知道瞿秋白和王明、博古这些靠共产国际起家的宗派主义者之间有恩怨,认为自己是中央政府的主席,教育人民委员部部长的去留应当听听他这位主席的意见。因此,他痛快地对瞿秋白说:“请放心,我这就去找博古同志谈。”然而,当博古听到毛泽东为瞿秋白请命的话后,断然答说:“瞿秋白同志留下,不可更改!”毛泽东听后愕然,自知再说也不起什么作用,遂转身拂袖大步离去。毛泽东不甘心,他想到洛甫(张闻天)和王明、博古等人在苏联留学期间相知甚深,遂提议瞿秋白请洛甫出面再去找博古谈谈,瞿秋白听后摇了摇头,怅然地叹了口气,说道:“我跟他谈过了,他也找博古同志说了,结果是一样的:我必须留下。”毛泽东无比愤慨地拍案而起!博古为什么非要把瞿秋白留在苏区呢?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瞿秋白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时,曾经到莫斯科中山大学严肃地批评了王明、博古等人,平息了他们搞宗派活动酿成的“中山大学风潮”,以后,也不赞同他们的小宗派。
何叔衡,中共“一大”代表,当时在中央苏区,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被人尊称为“五老”。何叔衡曾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检查部部长、临时法庭主席,因反对极“左”的肃反政策,被诬为“右倾”并撤销了全部职务。他被以“年龄较大”为由留在苏区,帮助当地乡政府做动员工作。
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之后,在中央苏区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负责领导中央苏区及附近苏区的红军和人民坚持斗争。1935年初,中央分局根据中央指示开始作分散突围的准备工作。2月11日,项英派出数十人组成的便衣队,由邓子恢任队长,护送已花甲之年的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还有项英的妻子张亮等去闽西,再绕道上海。2月26日,他们渡过汀江、到达水口镇附近的小径村时,因生火做饭暴露目标,被当地保安团包围,激战中,何叔衡为了不拖累队伍,纵身跳下陡崖受重伤,被搜寻的敌人枪杀,时年59岁。而瞿秋白被敌人俘获,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其祥,被叛徒指认,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6月18日晨,瞿秋白写完绝笔诗,高唱着由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在长汀罗汉岭从容就义,年仅36岁。
旧址墙上挂着的“工农红军”斗笠。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检察委员会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部交通管理局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
我们到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史展览馆。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总社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劳动人民委员部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看清了,门口有小红军站岗哦!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部税务局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
我们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旧址。
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
在夕阳中,我们回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机关的这一片旧址群,这些普通的砖木结构的农村民房就是当年苏维埃政权最高机构所在。
我们不敢断定我们在沙洲坝革命旧址群里是否把所有旧址都看全了,但议论起来,皆心生感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这么健全!不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不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摇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些部委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前身,在这些旧址的门口挂上了教育基地的牌子。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里非常有名的还有中央政府大礼堂(“二苏大”会址),它与红井不在一个院子里,在附近的另一个院子里,相距不远(沙九路的路边)。到达这里,首先看到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博物馆,旁边立着说明牌。
中央政府大礼堂是两层建筑,我感觉有一些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响。大礼堂掩藏在树林中。
大礼堂正中是“苏区秀才”黄亚光(曾任中共汀连县委宣传部长)手书繁体“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正面有6根柱子,开有三个门、两个窗,正门上方是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五角星中间嵌着半球形的地球仪(也是黄亚光设计的),地球仪四周镶着小金星和麦穗图案,五角星两侧对称布放了小红星和镰刀斧头党徽。
整个大礼堂与四周的建筑迥然不同,看上去很大气。
大礼堂旁边立着说明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二苏大”会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于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落成,由钱壮飞设计,袁福钦任工程指导。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土地法、婚姻法等法律法令,选举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
背景资料: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后,为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二苏大”),决定在沙洲坝老茶亭村的树林中,建造一栋规模大,造型美,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大礼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