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杨至诚与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结下了浓厚的亲情。杨至诚到苏联以后,带着毛泽东的托付,细致入微地关心和照料在苏联学习生活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杨至诚在辗转蒙古和苏联布勒德等地时,也始终惦记点着毛岸英兄弟俩。1945年杨至诚返回莫斯科后,便把他们兄弟俩接来同住,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料他们。从留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毛岸英兄弟俩在这一时期享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他们亲切地把叔叔辈的杨至诚称呼为“亲爱的杨老太爷”。由此可见,在他们之间,无论情感、思想还是精神世界,都是息息相通的。
六、敢于担当、善于排难的精神。抗日战争结束后,杨至诚于1946年初从苏联回到国内,立即投入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这时的国内形势,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共产党所代表的正义、光明的力量与国民党所代表的落后、黑暗的势力之间的较量中,胜负的走向越来越明显。国民党反对势力已经完全失去了代表中国人民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担负解放全中国的历史重任。杨至诚回到东北后,主要负责林彪、罗荣桓部队的后勤工作。为保证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几十万大军的前方战争所需,杨至诚全力领导和组织物资生产和后勤供应工作。这支部队由北打到南,解放了大半个中国。而杨至诚始终在战火硝烟中负责提供后勤保障,保证大军的火线供给。他后来回忆说:“这一时期,主要是组织后勤生产、运输、开办汽车学校、军需学校,保证东北几十万大军解放东北的供应。1949年夏,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在武汉设立后方基地,建立各种军需工厂,保证大军供给。”应该说,在解放全中国的战争历程中,在极度繁忙的后勤工作岗位上,如果没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没有一种超强的担当精神,没有一种高超的排除万难的智慧和办法,保障大军供给的重任是肯定完不成的。因此,出色地完成火线供给的任务,成为杨至诚革命人生中的又一个光辉点。
七、甘居幕后、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轰轰烈烈的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了,接下来的工作是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任务的转变,并没有影响杨至诚的奋斗精神。这一时期的杨至诚,先后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根据任务的变化,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军队后勤工业正规化、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培养军队干部上来。他表示:“这时,我想从正规化来建设后勤工业。”“我对正规化建设的信念是坚定的。”实事求是地讲,在新中国火热的经济建设中,这时的后勤工作和军队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幕后的工作。这些工作需要具备“坐冷板凳”的风格。从资历上说,杨至诚分别从黄埔军校和苏联陆军大学毕业,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他完全可以坐享革命胜利的成果,或者申请到更显赫的位置上去工作。但杨至诚没有那样,他对党和人民从来都保持着一种至爱忠诚。他从不贪功自傲,相反甘于默默无闻地在军队后勤工作中和军事院校教学岗位上,勤奋地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热诚,他甘当人梯为人民军队培养高级将领。有人统计了一下,自红军初创时期开始,杨至诚先后参与筹建或创办的军队教学科研机构有:红军学校、红军供给学校、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军需学校、东北汽车学校、东北医科大学、东北护士学校、武汉军需学校(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现国防大学)等。他因此成为人民军队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开拓者。
虽然杨至诚甘坐“冷板凳”,但党和人民却没有忘记他。1955年,杨至诚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有意思的是,甘愿坐“冷板凳”的杨至诚,在1959年国庆节期间又“热”了一回。他参加了建国十周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共和国将军的活动。在照相时,上将杨至诚甘居人后,站到了后面几排的位置。没想到毛泽东到来后到处找他,问:“杨至诚在哪里?至诚呢?”硬是从后排把杨至诚拉到了前排,站在毛泽东的后面。这一场景,活生生地演绎了一幕冷与热的辩证法。
杨至诚的精神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回顾和学习的地方比比皆是。说到底,我们要回答的是:杨至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个人试图给他这样一个定位:他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是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或者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之父,他是人民军队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既是三穗人、黔东南人、贵州人的骄傲;他也是我党我军的骄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杨至诚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犹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和实践杨至诚的上述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特别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包括杨至诚在内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那些历久弥新的精神。因为他们的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群体精神的化身,是造就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和优秀代表的宝贵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