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王朝田:百年追思 不朽丰碑 永远怀念——纪念杨至成上将诞辰110周年
2013-12-10 15:38:30
作者:中国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 王朝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杨至成将军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后勤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他戎马一生,赤胆忠心,鞠躬尽瘁,功勋卓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杨至成将军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以寄托我们的无尽思念。

    一、后勤奠基建奇功

    纵观杨至成将军的一生,是为我军后勤建设战斗不息的一生,是为我军后勤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生。他创造了我军后勤工作的“六个第一”: 担纲了“朱毛”红军的第一任大管家,制造了红军第一身军服,开辟了我军第一条邮政通道,建设了我军第一个电讯系统,提出了我军第一部后勤供给标准,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后勤学校。作为我军后勤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杨至成将军的卓越功勋永载革命史册。

    1928年1月,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举行湘南起义,时任师部副官长的杨至成开始从事后勤工作。4月,“朱毛”红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杨至成任红4军28团连长。在参加保卫井冈山的战斗中,杨至成身负重伤,他一面养伤,一面兼任28团留守处主任,胜利完成了伤病员的管理、给养和医药供应工作。1929年4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整编,杨至成被任命为红四军的副官长,从此走上了他漫长的部队后勤领导征程。在担任副官长期间,杨至成完成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协助军需处为全军制作统一的军装。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千方百计筹款5万元,建立了临时被服厂,日夜赶制4000多套军服。这是红四军第一次统一着装,指战员们穿上缀有红色领章的灰色军服,戴上缀有红五星的军帽,顿时军容一新,军威大振,受到毛泽东、朱德的高度赞扬。

    1930年至1934年期间,杨至成先后担任红十二军副官长、红军总兵站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统管全军被服、装具、粮秣、炊饮、财务、宿营、武器、弹药等物资生产和供应工作。为了筹集必需的经费和物资,他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兴办和整顿了枪械厂、弹药厂、纺织厂、被服厂、鞋袜厂、卫生材料厂等20多个工厂,工人达两三千人,使苏区的军工生产蒸蒸日上,增加了部队经费,杨至成也因此被称为红军“大管家”。在这位“大管家”的精心管理下,短短的几年时间,红军各项后勤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后勤保障日渐充足。据1934年3月中央军委一位负责人的文章所载,“春夏季的衣服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保障,步枪弹的生产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百分之百,手榴弹增加百分之百,三月份又增加几倍,卫生方面能够自己制造药品、器材,有些药品比西药的效力还好,而且还能保证部队的需要”,这些都为部队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期间,为了保证前线战斗后勤保障的需要,他调动各种力量,狠抓兵站建设。通过精心组织,建起以瑞金和兴国为中心的五条兵站运输线,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同时,兵站线还担负起了邮政线路的作用,靠着这些畅通的“邮政网络”,杨至成组织同志们把中央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中央军委的《红星报》和其他报刊、书籍、信函、邮包等发往各地、各部队,而基层的信件、邮包也能通过“网络”及时送到目的地和收件人手里。这一工作受到中央、前方部队和后方人民群众的好评与欢迎,大家称赞杨至成为苏维埃中央政府和红军办起了第一个“赤色邮政”。为使部队领导机关指挥有力、快捷及时,杨至成还想方设法,让总司令部与各军、军与军、军与师之间都建立了有线电话,有些机构还有了无线电联络,使红军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讯事业。

    在后勤的实际工作中,他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后勤工作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绝对不行的”。为此,他请示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建议在红军大学第4期供给班的基础上创办一所专门培养后勤专业人才的学校。经批准,1932年冬,杨至成在江西瑞金创办了红军第一所供给学校,归军委总供给部领导,他亲自兼任校长。在他精心组织和管理下,这所学校为各路红军培养了大批后勤干部,其中有的学员在解放后还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高级领导职务,为我军后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杨至成还从实际出发,根据红军后勤保障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科学的后勤保障供给标准,根据他的提议,中央军委于1933年7月正式颁发了我军第一个供给标准,使我军后勤保障向标准化、正规化发展方向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红军长征时期,杨至成先后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等职,肩负着开辟前进道路和筹集粮食物资供给的双重任务。他身先士卒,利用自己贵州侗族人的身份,协助打通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使红军比较顺利地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为了筹集到必需的物资,他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了大量红军长征必需物资,为支持红军完成万里长征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杨至成在东北的后勤战线上,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等职。他根据解放战争多以运动战为主,机动性强、规模大、任务紧、物资消耗集中等特点,狠抓后勤建设和后方基地的发展,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建立起具有相当生产能力的机炮厂、子弹厂等军工厂36处,兵站、医院、仓库和后勤院校50多个,大力生产军需产品,培养后勤人才,有力地保障了东北的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杨至成又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军队后勤的建设和发展中,先后担任了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在他担任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期间,他深谋远虑,以武汉为中心,分别在郑州、广州、南昌、长沙、岳阳、焦作等地建立起几十个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同时又帮助地方接收、巩固和筹建了几十家工厂企业,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我军军需事业的基础,也为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后勤保障创造了物质条件。

    二、教育事业呕心血

    杨至成将军不但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开创者,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教育家,他为我军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军事后勤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杨至成将军一生钟情教育事业,参与创办了我军多所军事院校。土地革命时期,在红色首都瑞金,他参加筹建了红军学校,并担任红军学校的校务部长,并在第4期供给干部班的基础上,创办了第一所红军供给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参加筹建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并担任“抗大”的校务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主持创办了东北军需学校、汽车学校、医科大学(下设六个分校)和护士学校。东北军需学校后随军南下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后方勤务学校,杨至成不顾百事缠身,仍兼任后勤学校校长。几十年后,这所学校已换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的牌子,成长为我军后勤战线和全国经济战线的著名学院,而其第一任军事经济学院院长正是当年东北军需学校毕业的学生。1958年,杨至成奉命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当时国内条件极其艰苦,物资短缺,建材供应难,杨至成上跑国家有关部委,下奔广东、内蒙古等省市,四处求援支持,整整奔波了一年时间,终于如期建成了我军第一座包括办公楼、宿舍楼和食堂、门诊部等基础设施在内的大型现代化的科研城,实现了所有营房通电、通水、通气,保证了军事科研人员能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开展科研工作。军事科学院建成后,杨至成又担任副院长兼院务部长的职务。1962年初,杨至成调任高等军事学院(即国防大学前身)副院长,在此期间,他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杨至成将军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为建设我军军事后勤学科、繁荣军事后勤理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红军供给学校成立之初,既缺教材,也缺教员。为了能让学员们更好地学到部队急需的后勤保障知识,他费尽心思,一方面请有丰富作战保障经验的指挥员、熟悉业务的后勤干部走上讲台为学员授课,另一方面组织人员抓紧编写教学提纲和讲义,并形成了我军第一本军事后勤教材——《红军簿记学》,事隔几十年,这本教材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他紧跟战争发展的需求,亲自制定教育方针,审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每开设一门课程就组织教学人员编写相关教材,这些教材为发展我军军事后勤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他强调既要学习理论,更要注重战场实践。他还经常给学员讲课,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他的正确领导下,培养了我军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后勤领导干部和骨干。在担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期间,他高瞻远瞩,组织编写全军后勤史。通过调查访问、广泛征集,搜集到了几百万字的宝贵资料。尽管这部后勤史因“文化大革命”而未能全部完稿,但为我军抢救了大批不可多得的后勤史料,为后来的后勤史编写及后勤教学打下了丰富坚实的史料基础。

    杨至成将军不但重才,而且爱才,在军事后勤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红军供给学校成立时,条件非常艰苦,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租借当地的祠堂和空房做教室,为教员授课和学员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担任中南军需大学校长期间,全国刚刚解放,他深刻地认识到:后勤建设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都要从头抓起,不解决人才问题,工作就无法开展。他指示学校有关部门大胆从地方公开招聘教员,并由学校认真审查、考核,最后从400多报名者中筛选录用了十几名有财贸、金融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人员充实到教员队伍中。但在确定这些地方招聘教员的工资待遇时却遇到了难题,因为解放初期学校的军队干部教员实行的是供给制,没有工资。学校有关部门担心如果把地方招聘人员的工资定得太高会引起争议,造成待遇的不平衡。杨至成却坚决地回答:“对他们的工资,要就高不就低。为办教育,我们不怕多花钱!你们思想上也不要有顾虑。对聘任的教员多花点钱值得,你给人家一口水,人家就会给你一罐蜜!”这些做法,充分反映了杨至成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对知识分子、对人才的挚爱。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才,才使我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后勤干部,才使我们日后取得的成果填补了我军军事后勤多项专业的空白。杨至成在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期间,正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他为了保障全院人员的生活,领导院务部先后建立了农业生产基地、副食生产基地和牧业基地,在物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全院没有一个人得浮肿病和营养不良症。作为高等军事学院的领导干部,他非常关心和爱护教职员工,总是想方设法改善学院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他从不摆架子,时常亲自到教员办公室和学员宿舍征求大家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杨至成这种爱护、关心军事科研人才,当好军事科研人才的“后勤部长”的风范,受到全院人员的好评。可以说,他为军队院校培养我军高级军事人才,为发展我军军事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赵朋洋:“东野进关65周年纪念会和四野子弟联谊会”在京召开(组图)
·下一篇:朱玫、尹芳:《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哈尔滨站开展仪式(组图)
·卓著功勋铭青史 崇高精神励后人——纪念杨至成将军诞辰110周年
·吴跃军、曹婧:贵州省举办我军“后勤之父”、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侗
·特稿:贵州省举办我军“后勤之父”、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侗族开国上
·杨明伟:杨至成的精神境界及人生的几个闪光点
·特稿:杨至成的精神境界及人生的几个闪光点
·郎友良:功勋卓著垂青史 道德风范树楷模——纪念杨至成同志诞辰110周年
·特稿:功勋卓著垂青史 道德风范树楷模——纪念杨至成同志诞辰110周年
·特稿:百年追思 不朽丰碑 永远怀念——纪念杨至成上将诞辰110周年
·吴跃军:我军“后勤之父”杨至成的一到十趣谈
·特稿:我军“后勤之父”杨至成的一到十趣谈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马云龙:军民一致筑造钢铁长城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