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拂晓,第三师终于攻到德山外围,德山上的孤峰塔遥遥可见。此时,预十师孙师长集结身边千余名官兵,以猛虎下山之势,向日军发起冲锋,重创日军,预十师的猛攻吸引了日军主力。
在预十师全力掩护下,第三师趁日军兵力空虚,立即向布防德山的日军发起猛攻,经数次争夺,日军受创严重,慌忙渡过沅江,向北溃逃。傍晚6时,第三师收复德山。此即史上所称“第一次德山之役”。
第一九○师为策应第三师作战,竭力猛攻蓝宝冲,激战石门桥,因兵力不济,反复争夺,未获进展。
12月1日晨,在空军支持下,孙明瑾师长率部奋力推进,击破日军第三师团的重重设防,直冲该师团司令部所在地肖家冲。下午前锋部队杀进肖家冲,占领第三师团的核心主地,山本师团长震憾莫名。当预十师正准备向太平桥方向继续攻击前进时,日军第三师团增兵千余人,分三路向预十师猛袭而来,力求阻挡预十师的进攻。孙师长命令几位团营长速率部队,抢占高地,同周围强敌展开激战。预十师官兵奋战竟日,伤亡极重!
面对宿敌预十师的勇猛攻势下,日军抵挡不住,被迫向后溃退,日军防线全线崩溃。预十师的强大攻势,使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异常震惊,误判当前预十师即第十军全部,立即调集兵力,以重兵堵截、围攻预十师。横山勇命令如下:从主攻常德城的第六十八师团抽调两个联队,从正面逆袭强攻预十师;被预十师击退的第三师团重新集结部队,从西面压向预十师;从北面进攻常德城的第一一六师团,以一部兵力向西阻援,彻底割裂预十师等部队与外线兵团的联系。
日军的逆袭大部队很快赶到,日军第六十八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增兵至三、四千人,以炮火猛轰后,主力直扑预十师。孙明瑾亲冒弹雨,带队冲锋,奋力拼杀。此时,预十师腹背受敌,战况极为险恶。
尤为要害的是,汉奸彭叫驴子率领“三湘特遣纵队”为日军领路。日军第三师团师团长山本三男亲率簗濑真琴第三十四联队和桥本熊吾第六十八联队,在正面金麟(陵)桥和侧面赵家桥,对预十师第二十九团和第三十团展开迂回强攻,战斗异常激烈。在汉奸带领下,日军第六十八师团近四千人沿山间穿行,企图突袭预十师的战斗指挥所,途中遭遇第二十八团的拼死阻击,双方展开激战。日军一面加强正面进攻,一面由汉奸另带一个大队一千多名日军,继续迂回穿插,直扑预十师的战斗指挥所。
孙师长正率领师机关和野战医院等向第二十九团方向疾进,途中突遇大股日军。猝然遭遇,狭路相逢,双方都来不及展开兵力。孙明瑾立即命令部队投入战斗,掩护师野战医院伤员和医护人员迅速向山上转移。
此时,大股日军已经很快冲上来,形势万分凶险,部下请求掩护孙师长突围,孙明瑾拒绝部下请求,奋身投入激战,手持轻机枪猛射日军,日军不顾伤亡纷纷冲上来。孙明瑾机枪子弹打完,又用手枪、步枪向敌人猛射。随后,不顾贴身卫士的劝阻,持枪杀入敌阵,同鬼子兵拼杀起来。两名卫兵紧随孙师长左右,也持枪冲入敌阵,加入同鬼子兵白刃格斗的行列。
孙明瑾黄埔军校毕业,从排长一步步干起来。陆军大学十四期毕业,各科成绩优异,荣获第三名优等奖状。他中等身材,体格强健,胆略过人,刺杀技术高超。
孙明瑾冲入敌阵,凭借神勇的胆略和娴熟的格杀动作,接连刺杀六名鬼子兵。日本兵惊遇刺杀高手,又见他身着将官军服,便纷纷赶过来,将他团团围住。面对众多凶恶的敌人,孙明瑾毫不畏惧,又连续剌杀两名日军,日军仍然近不得他身。孙明瑾用力过猛,竟将刺刀折断!
周围鬼子还未回过神来,孙师长迅速抓起地上另一支上有刺刀的步枪,举枪奋力向第九名鬼子兵刺去,鬼子兵被孙明瑾的神勇所震慑,竟弃枪退避,不敢以武士道精神接战。
两名日军机枪手见势不妙,躲在树后不顾一切,用机枪近距离朝孙明瑾一阵狂射,同时也击倒包围孙师长的好几名日军。
孙明瑾猝不及防,颈部、胸部、腰腹部和手臂连中五弹,顿时血如泉涌,鲜血浸透征衣。一名卫兵急忙扑向孙师长,企图用身体挡住机枪弹,另一名卫兵迅速拔出驳壳枪,连开两枪,击毙这两名日军机枪手,立即上前救护,要抬孙师长突围。
孙明瑾艰难地用步枪支撑住身体,力求不倒,目瞪部属,奋力疾呼:“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
战地医药不济,孙师长流血过多,伤势极重,临终前手扶卫士,频语部属:“贯彻命令,达成任务!”语终气绝,壮烈殉国。
师参谋主任陈飞龙上校(黄埔三期)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成仁,副师长葛先才(黄埔四期)和参谋长何竹本(黄埔六期)均身负重伤。
是时日冷西落。预十师官兵惊悉孙师长阵亡,无不悲痛万分,均鼓勇血战,奋力杀敌,誓为孙师长报仇。
11月26日到12月1日深夜,预十师经连续六昼夜血战,重创日军,吸引日军主力,自身亦伤亡惨重,全师八千名官兵伤亡达八、九成,突围生还者仅数百名,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预十师屡次参加对日作战,是一支坚强有力的抗战部队。此次驰援常德,血战日寇,伤亡如此惨重,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上级因素。救兵如救火,为达成目标,迭电令预十师,不惜一切代价,不顾战场情势,不断发动强攻,致使孤军深入,陷于险境;其二,预十师长途奔袭,驰援常德,饥寒交迫,疲惫不堪,地形复杂,连续作战,无法构筑坚固工事。日军则由汉奸带路,熟悉地形,以逸待劳,重兵堵截,炮火密集,致我军伤亡重大;其三,孙明瑾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贯彻命令,达成任务”,孤军血战,义无反顾,舍生救友军,弃家卫国家,“不成功则成仁”,战至最后,虽死无憾。
第六战区的第七十四军和第九战区的第十军,武器精良,战功卓著,是两支中央军嫡系王牌部队。在常德会战中,第七十四军伤亡惨重,尤其是第五十七师,团长柴意新壮烈殉国,该师几乎全军覆没。
在各路援军中,第九战区第十军长途奔袭,驰援常德,最先到达战场。拼死救援,出力最多,牺牲过半,损失大于第七十四军。该军预十师这支英雄部队,官兵牺牲达八、九成,师长孙明瑾、参谋主任陈飞龙(追赠少将)壮烈殉国,副师长葛先才、参谋长何竹本身负重伤。第十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张惠民(追赠少将)壮烈牺牲。后来,第十军虽经半年整补,兵力仍然不足,到衡阳保卫战时仅有一万六千人。
所以,第九战区参谋长、兵学家赵子立(赵与孙明瑾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和陆军大学十四期同期同学,武汉会战时孙明瑾任战区长官部副参谋长,赵子立任战区长官部参谋处长)说:“……当然运动中的部队比占领阵地的部队容易打”。此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孙明瑾作为一名战将,指挥沉着,善于应变。然而,此次会战彰显他另一特点,即不怕牺牲,勇猛顽强。在战况最险恶时,他完全可以应变,可以率部突围,但他为了祖国和人民,与日寇战斗到最后时刻,表现出一位中国将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他血染常德,壮烈殉国,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2月1日晨,第三师师长周庆祥命令第九团坚守德山,命令第七团向常德城方向杀去。第七团刚从德山出发,便遭遇数千名日军围攻。全团一层层杀出重围,九华里路竟用整整一个白天。傍晚赶至沅江边,见滚滚江面空荡荡的,南岸仅剩几条木船残骸冒着余烟。没有渡船,无法过江,七团官兵一筹莫展,望江兴叹。此时,日军合围过来,血战通宵达旦。
2日黎明,血战仍在继续,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3日凌晨,守城军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率残部数十名突围,渡过沅江,被第十军第三师七团接应。常德城仅留几十名战士,由第一六九团团长柴意新将军指挥,继续抵抗,作决死之战。黎明时分,柴团长率领残部向日军发起最后冲锋,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残部与日军肉搏十余次后,全部壮烈牺牲,常德城失陷。
随余程万突围的守城军第五十七师副师长王大权(黄埔六期)激动地说:“我们在城里苦,第十军在南岸更苦。虽然因为失去联络机缘而没能进城,但本师全体官兵已感激涕零,因为他们为了救援我们,实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日军将第三师与其他部队分割,并拦截对德山的增援。第三师第七团继续与日军血战,伤亡惨重,一支两千余人劲旅突围返回益阳时,仅剩下七十几人。第三师第九团在德山孤军血战,亦伤亡惨重。次日中午,团长张惠民上校壮烈殉国,余部继续抵抗,师长周庆祥率残部三百余人由德山突围。6日,日军发起猛攻,德山重陷敌手。
4日,临时配属于日军第六十八师团的二三四联队(原属驻岳阳的第四十师团),在赵家桥战场发现一名身穿中国军队高级军官军服之阵亡者,该联队长户田义直大佐接到报告,立即策马前往察看。
户田义直大佐抵达战场,见山地尸横遍野,一片狼籍,正是一场激烈肉搏后的惨景。日军尸体已先行运走,但从阵亡者的各种姿态来看,生前的搏斗异常激烈,双方的伤亡同样惨重。
户田大佐俯身细察,见这位中国阵亡高级将领的呢质军服上与士兵一样满是血迹泥污,死者颈部、胸部、腰腹部和手臂多处中弹。当拭去军服领章上的血污,只见一颗将星闪光夺目,户田大佐遂派骑兵押解负伤被俘的我军士兵前来辨认。当这些伤员看到横卧在地上乃是他们敬爱的师长孙明瑾将军时,便放声恸哭,扑地扶起孙将军的遗体连呼“师长!师长!”
户田的联队隶属第四十师团,这次被横山勇调来参战,正因为他坚韧冷酷,作战悍勇,部队战斗力强。户田大佐通过翻译人员,得知孙明瑾治军严谨,作战骁勇却极其爱兵,平时对士兵和蔼宽厚,关怀体恤,每逢作战前后和节日,必去连队和医院看望慰问。孙将军对这些远离家乡、为国出征的年轻士兵,待之若家人。户田听罢,顿生敬意,即按被俘伤兵意愿,照中国风俗,就地给孙将军以棺木礼葬,在墓前立一碑,上刻:“中国将军孙明瑾”。他热泪盈眶,向这位战死沙场的中国将军深深地鞠一躬。(参见《日军侵华战争》王辅著 ;《湘水潇潇/湖南会战纪实》马正建著)
第九战区临时调集九个团兵力,由战区副司令长官欧震将军率领,向常德作第二期紧急增援。该兵团进抵沅江南岸,向日军发起反攻。因会战前期日军已伤亡惨重,我援军发起猛攻后,日军已无力再战,被迫全线溃退,仓皇突围,向北逃遁。
我军发起反攻后,第十军军部及直属部队进至斋公嘴,方军长乃集合预十师官兵近千人训话:“第三师成功了,预十师成仁了;但没有预十师的成仁,第三师决不能成功。希望预十师官兵再接再厉,追杀敌军,为孙师长及全师成仁的官兵报仇!”。
9日,我军再克德山,从东西两面夹击常德,常德城陷落六天后重新被我军收复。
10日,我军继续奋勇追击,歼灭大量日军,先后克复南县、安乡、津市、澧县、王家厂、枝江、新江口、公安等地。翌年1月初,恢复战前态势。
历时50多天的整个常德会战中,终于以国军的胜利告终。我军毙敌万余名,敌伤亡总数在4万以上。我军亦付出重大代价,守城军第57师官兵大部分牺牲,预10师师长孙明瑾、暂5师师长彭士量、第150师师长许国璋三位将军壮烈殉国,我伤亡官兵达5万余人。
当年,《纽约时报》以常德会战为题发表评论:正“如尼米兹(注: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所言,中国为远东地区进攻日本的决定性战场,中国境内的陆战规模远大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任何战事。日军这一次在中国湘西(常德)方面的进攻,或将使此地成为日军的坟场”。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战区首脑说:“发生在常德的这场战役不仅震惊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关于日军攻占后又撤离常德的原因,史学界普遍认为,是因为受到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击,自身伤亡重大,无法在常德立足,才被迫撤离常德。
也有人说,日军撤出常德的主因是,日军认为攻占常德已达预期目的,是按原计划撤退。 史料清楚显示:日军原想继续占领常德,但是,在常德会战前期,日军亦损失惨重,又迫于我军第二期增援部队的强大攻势,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深惧部队被围歼,才被迫下达撤退令,实在是横山勇的无奈之举,这并非大本营的原意。
所以,日军撤出常德数天后,大本营出于战略考虑,仍下令第11军重占常德。然而,司令官横山勇则以“部队极其疲劳”为由,断然予以拒绝。横山勇抗令不尊,使大本营十分恼怒。
为调查此命令的下达是否得当,以及横山勇拒不执行此命令之真实缘由,大本营特别派遣总参谋长松田太久郎飞抵南京,在中国派遣军总部的一名高级参谋陪同下,亲抵湖北沙市第11军常德作战指挥部,当面了解战况并视察作战部队。
几天之后,日本天皇听取大本营关于常德会战的战况汇报,确认再占常德已属不可能,当即向参战部队下达“勇战奋斗”的敕语。同一天,大本营终于撤消要第11军重占常德的命令。
我军收复常德后的12月中旬某日,第十军军长方先觉陪同孙将军夫人姜文珍,来到赵家桥村旁一面向阳山坡,决定将孙将军的遗体先行起运长沙公祭,然后再移往南岳衡山忠烈祠附近山麓安葬。
在日军监督预十师战俘营造的坟墓中,杉木所制棺木虽然较薄,但因冬季寒冷,时间又不长,遗体尚完好无损。
孙夫人扶棺,痛哭失声,方军长命令士兵在原地搭一棚子,为烈士洗身更衣。当孙将军的遗体从棺木内移出,但见他目睁口开,紧握双拳,满身血污,遍体弹洞,肠子流出来,额部尚有同日军肉搏所留刀痕。孙夫人见状,悲恸过度,顿时昏厥倒地,方军长和在场官兵无不悲痛欲绝!
给孙师长洗身换衣后,遗体移入一副上好的金丝楠木棺,十几名士兵将灵榇抬上军用卡车,方军长乘吉普车在前缓行。在灵车前后,有两车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祭奠仪式在第十军军部所在地益阳举行。
孙将军的灵车驶经益阳街区,城内万人空巷,人们沿途肃立默哀,家家门前摆祭桌,设路祭。灵车所到之处,人们痛哭失声,纷纷磕头鞠躬,学校众多师生将一幅幅挽联悬挂于灵车之上,广大民众对为国捐躯的抗日民族英雄孙明瑾将军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12月15日,孙师长的灵柩沿水路运抵长沙,长沙各界代表及民众数万人到码头迎灵。19日、20日两天,长沙举行隆重公祭,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主祭,各界人士纷纷前往悼念,备极哀荣。21日,孙师长的灵柩起运南岳衡山,经长(沙)衡(阳)公路、盘山公路,到达南岳山腰,在南岳忠烈祠前方山麓南坡建墓安葬,树立纪念碑,并入祀南岳忠烈祠。
据回忆,孙明瑾葬礼悲壮隆重。孙夫人姜文珍怀抱仅三个月大的幼子参加葬礼,悲痛欲绝,参加葬礼者无不哀伤垂泪。
孙将军灵柩下葬时,方军长手拉绳索,亲自将灵柩放入墓穴。在孙师长墓前,方军长带领第十军官兵们宣誓:“杀尽日寇,为孙瑾师长报仇!为死难的军民同胞报仇!”
孙师长殉国时,双亲在堂,遗孀姜文珍及子女六人,最大的十岁,最小的仅三个月,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情实可怜。
常德会战,我军毙敌万余人,敌伤亡总数在四万以上。守城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官兵大部分牺牲,第十预备师师长孙明瑾、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第一五○师师长许国璋壮烈殉国,我伤亡官兵达五万余人!
当年《大公报》在《常德外围的争夺战》(战地特派记者高集)中报道:“在这次湘北战役中忠勇杀敌的将士,有许多人都是从‘八.一三’上海战役就开始效命疆场,是身经百战的健儿。他们都认为这次常德会战是上海战役和台儿庄战役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两方面都动员了很大的兵力,以大兵团对抗大兵团。而且,两方面都是打硬仗,是硬碰硬的战斗……”
该报在记述常德外围争夺战时说:“(我军)攻击在二十六日晨开始,二十八日就包围了薛家铺(距德山七十公里)。这时攻击部队接到了长官的命令,要在当日攻克德山。我军遂两路推进,一路由薛家铺通过石门桥攻德山,一路由兴隆街向太平桥攻赵家桥(是沅水南岸之敌后退必经之路)以切断敌军退路。……由兴隆街向太平桥、赵家桥攻击的一路,不顾敌人顽强的抵抗勇猛前进,孙明瑾师长就是在带队冲锋时阵亡的……我军真是前仆后继。孙明瑾师长阵亡后,副师长葛先才继续领队冲锋,腿部和腹部都中了弹,师参谋长何竹本继孙师长后受重伤。”并评价说:“这真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让我们向这一役牺牲的官兵致以诚挚的敬礼吧!他们的勇敢将永垂青史!”
该报在《常德之战—战区指挥部的作战报告》中写道:“十二月十三日……一间宽大的房间里,指挥常德之战的薛岳将军,接见由陪都赶来观战的中外新闻记者。……薛将军穿着上将军服,头发有些斑白,那是他运筹帷幄的表现。在旁边站着薛将军的参谋长赵子立将军,紫红脸膛,宽而结实的体格,是一位年仅三十七岁的军人,然而他已经几次协助薛将军完成了打击敌寇的作战计划。薛长官和记者寒暄后,赵参谋长便开始了战役经过的报告。他面对一张湖南省的大地图站着,他的后面坐着十几位中外新闻记者,他们希望把这一页中国英勇将士用血肉写下的光辉战史,报道给全世界为自由而战的各国人民。……夺回常德是硬功夫,其关键尤在两次德山的争夺战。我增援部队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一日,与敌血战六昼夜……在第一次进攻德山之役,一位英勇的师长孙明瑾阵亡了。他是赵参谋长军校和陆大的同期同学,而且年龄和相貌都相似。赵参谋长得到孙师长成仁的消息,痛哭了一整天(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孙明瑾任战区长官司令部副参谋长,赵子立任参谋处长)。孙师长是一位布衣将军,从没有一个人见他穿过华丽的衣裳;忠厚有证,有“圣人” 之称;然而在冲锋陷阵的时候,他却是急先锋。德山之役,他便是在冲锋时为敌人的机关枪射穿了胸膛。这位淳厚文温的布衣将军便以身殉国了。”
《大公报》还特别发表社论《孙故师长精神不死》,以悼念这位抗日英烈。内中之辞,褒谥之语,令人震撼:“孙故师长,成仁取义,死重泰山”,“勋业名山,共乘不朽,可谓生荣死哀”,“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古人称之为大勇,孙故师长,庶几近之”,“其为国奋斗,临难不苟如此,实可媲美古人”。
《扫荡报》(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44年1月10日在《来回在薛家铺与兴隆街》(本报记者彦歧)中记载:
“……现已阵亡的孙明瑾师长亦率部前进,向黄土店及常德方面推进,沿途搜索警戒。……孙明瑾师长率部在十一月二十六日的上午八时,就在兴隆街与敌军遭遇,展开了一幕激烈的遭遇战。二十八日薛家铺与兴隆街都有激战,田堤成了战场,山路上烽烟弥漫。十二月十九日李玉堂将军(注: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召集我们谈话的山坡上,正是当时敌军所占有的炮兵阵地。这是一段最艰苦的森林战,遍地是丛松茶树,也正是我们英雄的好杀场,在这里,莫不显身手,敌人的头颅与肢体,在松林中四分五裂,作了无言的凯旋。……我们的牺牲极大……孙明瑾师长就在这一处山隘前进时,遭到侧面敌军机枪的扫射,颈部、肺部(胸部)、腰部与手臂都中了弹,当时就光荣地殉职,成仁取义,做到了蒋委员长嘉奖将士电中的‘忠义表天地’。…”
为表彰孙明瑾英勇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一九四四年二月二日,国民政府颁发命令,追晋为陆军中将军衔,批准入祀首都忠烈祠,并以十万元作特别抚恤金。其忠烈事迹,经以第一六五三号令明令褒扬,将其存备宣付国史馆,并编入中华民国褒扬令集(载四七九二-四七九三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