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常德会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烈士、抗日民族英雄孙明瑾将军壮烈殉国七十周年。
孙明瑾,号玉轩,黄埔军校六期、陆军大学十四期、陆军大学研究院毕业,原国民革命军对日作战第九战区第十军第十预备师中将师长。曾参加北伐、1932年“1.28”和1937年“8.13”两次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第一、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等诸多重大战役。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孙明瑾师长率部驰援友军,沿途与日寇血战六昼夜。在12月1日与日寇激战中,不幸身中五弹,壮烈殉国,年仅38岁。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孙明瑾为革命烈士,给烈士家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证》,证件号:上海333号。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1943年的常德会战被众多历史家和军事家视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国际形势对日本日趋不利:苏军在苏德战场全线反攻;意大利宣布投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遭到毁灭性打击。
1943年冬季,盟军为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共推蒋介石委员长为中印盟军统帅。国民政府为协同盟军作战,从位于湖南的第九战区、湖北的第六战区陆续抽调七个军,转用于滇缅战场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第六、第九战区以沅江为分界线,常德属于第六战区,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更是兵家必争之地。紧邻洞庭湖,溯沅江而上可达贵州,北可扼长江,其南可攻长沙、衡阳等地,西可屏障川黔、拱卫陪都重庆,东可威胁粤汉铁路,是湖南西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周边还集结大量中国军队主力部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出兵滇(云南)缅(甸),打击我野战军主力,夺取富庶的洞庭湖粮棉区,打通粤汉铁路,实现从朝鲜半岛畅达广州香港的补给线,削弱中国政府的抗战意志,决定以常德为进攻目标,集中第十一军五个陆军精锐师团又五个联队,配属航空兵团及毒瓦斯、辎重、战车等,加汪伪四个伪军师、汉奸彭大驴子的“三湘特遣纵队”,总兵力达十六万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亲至沙市附近之观音寺指挥。日军先是佯攻鄂西,继而挥师南下,疯狂进犯我第六战区战略要地常德。
第六战区由司令官孙连仲将军统领,会同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将军之一部,部署二十一万大军严阵以待。敌我双方志在必得,展开殊死的大血战,成为抗战以来以大兵团相抗衡的规模最大的会战之一。
日军的作战计划是:两翼掩护,主力直插纵深,一举攻占常德,追歼增援常德的中国军队。
我方则采取避敌锋芒,伺机歼敌的作战方针,以精锐部队固守常德城,主力先在正面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尔后适时转入外线,以强大的外线兵团与核心部队内外配合,两翼夹击,展开反攻,围歼日军。
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奉命以八千官兵固守常德城;第七十三军(军长汪之斌)、第七十四军另外两师(第五十一师,师长周志道;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以及第一百军在常德外围阻击日军。
会战期间,军委会先后陆续调集第十军、第四十四军、第五十八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七十九军、第九十九军和第一百军共八个主力军,从不同方向对包围常德的日军进行反包围,试图以第三次长沙大捷“求心攻击”的方式,围歼敌军于常德城外。
然而,当时的战局是:作战初期,第四十四军、第七十三军和第七十四军已受敌重创;第七十九军和第九十九军在常德以西被日军包围追打,自顾不暇;鲁道源第五十八军(滇军)远在江西,11月18日奉命驰援,虽马不停蹄,也无法如期赶赴战场,该军于12月2日始抵达常德以南九十里之大福坪;王耀武得蒋介石旨意,又不敢将第一百军拉上去硬拼。
所以,重庆军委会地图上虽然有八个军,但是落实到战场上,标在日军司令官横山勇作战地图上的只有一个第十军。
第十军战功卓著,武器精良,是蒋介石中央军嫡系王牌,第九战区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军长方先觉,辖第十预备师(简称预十师,师长孙明瑾)、第三师(师长周庆祥)和第一九○师(师长朱岳)。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十军(泰山军,军长李玉堂)驻守长沙,预十师(师长方先觉,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孙明瑾)坚守长沙南大门。预十师成立于浙江,官兵多系苏、浙、皖籍子弟 ,多次参加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是一支坚强有力的抗日部队。会战中,日军误以为该师由新军组成,战斗力弱,便以南门为突破口,发动猖狂进攻。孰料该师在主管部队训练的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孙明瑾训练下已成英武之师,战斗力极为顽强。日军三个精锐师团(第三、第六和第四十师团)攻打长沙城,连续四昼夜,伤亡惨重,终不得逞。尔后,我城外大军从南、东、北三面压来,对日军形成强大包围态势。日军见长沙坚不可破,自身又陷入重围,无力再战,被迫停止攻城,仓皇北逃。4日夜,我军全面反攻,奋勇追击、阻击和侧击,歼灭大量日军。
第三次长沙大捷共历一月余,我毙伤日军五万六千九百余人,其中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十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大尉以下一百三十九人,击毙、缴获战马千余匹和大批枪炮、弹药和辎重。俘获之多,为抗战以来历次会战所仅见。因坚守长沙,战功卓著,预十师师长方先觉升任第十军军长,预十师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孙明瑾升任师长,团长葛先才升任副师长。
11月2日,常德大会战拉开战幕。日军以强大兵力,迅速突破我军重重防线,攻占澧水以北广大地区。随着第七十三军14日失守石门,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18日失守慈利,加津、安乡和澧县一线也被日军攻陷,常德西北地区已经无险可守。
19日,日军攻至常德城外围,与常德守军展开激战。常德城久攻不下,日本军部大怒,限令第十一军两天内攻占常德城。横山勇孤注一掷,将攻城部队剧增至八个联队三万余兵力,守军殊死抵抗数倍于己的敌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周志道)和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近在咫尺,因自身遭敌重创,无法前去救援。此时,常德城势如累卵,危在旦夕之际,第九战区长官部急令第十军火速驰援常德。
第十军驻扎衡山、衡阳一带,距常德城三百多公里。为如期到达目的地,决定选择一条较为便捷的路线,经湘潭、宁乡、益阳、泡水铺折而向西,渡过资水,兼程北进,赶赴战场。
11月19日,预十师师长孙明瑾率领八千官兵,随第十军一起,从驻地衡山出发,昼夜兼程,每日强行军百余华里,向常德方向疾进。部队每晚抵达某地,无线电台天线刚架起,战区长官司令部电令即到,限第二天务必赶至某地。
守军第五十七师的无线电台也昼夜不停地呼叫,切盼从衡山远道驰援的第十军速来解围。救兵如救火,尤其友军指明第十军解围,可见对该军之信任与期盼。为此,第十军官兵极为感动与同情,义不容辞,不顾辛劳,昼夜兼程,疾进驰援。
常德城外以南地区属山地池沼地带,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丛林杂处,湖川纵横,水田密布,部队不易运动,更不宜大军作战。
不料,第一九○师在三堂街附近渡河时,师长朱岳突然接到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直接发来的电令,要他经牛路滩向谢家铺挺进,配合暂五十七师进攻汉寿之敌,以解第一九七师之危。这样,第十军只剩下第三师和预十师两个师,仍马不停蹄,继续前进。
预十师经连续七天强行军,25日准时到达常德以南的马迹塘,立即渡过资水,赶奔黄土店。官兵备感疲劳,士气依然旺盛。第一九○师奉命去汉寿解第一九七师之围后,又回归第十军指挥。
第十军为三路纵队行进,自左至右,预十师(师长孙明瑾)为左纵队;中央纵队为第三师(师长周庆祥)及军直属部队(军长方先觉),位于中央靠后;右纵队为一九○师(师长朱岳)。
武汉会战期间,孙明瑾任战区长官部少将副参谋长和军官队队长,办事认真负责,忠实无伪,司令官薛岳异常器重,直接指挥,严令孙师长不顾当面之敌,向前猛进,驰援友军,以解常德之围。
预十师最先到达战场,长官部直接命令孙明瑾不待军主力到达,立即向常德东南面兴隆街进发,到达兴隆街后,立即同傅仲芳第九十九军联络,并暂归傅军长指挥。
此时,常德西面桃源县已陷敌手,长官部竟忘记将此重要情报及时电告孙明瑾。预十师到达兴隆街后,又未能和傅仲芳军联络上。于是,孙明瑾所率预十师已呈孤军深入险象。
26日上午8时,预十师在兴隆街与日军遭遇,孙明瑾下令向日军发起攻击。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预十师击退日军阻击,继续攻击猛冲,黄昏时分到达兴隆街以北地区。
27日清晨,孙明瑾率领部队出发后不久,便得知桃园方向有万余名日军大部队向预十师前进方向开来。孙明瑾毫不畏惧,不改变计划,指挥部队仍向原目标前进,沿途加强搜索警戒。
当部队通过黄土店时,孙明瑾发现前方地形开阔,不利于隐蔽,易遭敌机轰炸,便命令右纵队和师部等改经大道右侧向孤峰岭前进。上午8时,当左纵队第三十团行进至驴岭一带丛林时,突然遭到日军第三师团四千余兵力伏击,双方展开激战。
此时,第十军之正面宽达十六公里,军部直属部队及第三师则在左(预十师)和右(一九○师)两师中间偏右后方机动,尚未接敌。军部命令两师不分昼夜,不惜玉石皆焚,向当面之敌发起最猛烈的连续进攻,吸引敌军之主力。命令第三师利用夜色掩护,大胆钻隙前进,奔袭常德城南约四公里之德山。
孙明瑾将左右纵队改为左右翼队,部署部队与当面之敌作战,要求作战兵力重点保持在右翼队方向,向伏敌作钳形包围,猛烈袭击。
日军将炮火指向预十师左翼,第三十团伤亡较大。但预十师后续部队已及时移向右侧,日军炮弹虚发很多。预十师的炮弹也猛烈地射向日军,使日军伤亡也很大。右翼队第二十八团官兵奋不顾身地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预十师官兵同日军第三师团激烈交战,终将日军压迫至驴岭以西。日军伤亡惨重,尸横遍野,我军缴获不少枪支弹药军装等辎重。
德山,雄踞常德东南方,距常德城十华里,俯瞰沅江,地势险要,是常德城东南门户。21日,德山已被日军突破。第九战区长官部对攻占德山极为重视,迭电令孙明瑾立即“攻占德山,打通常德,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是夜,孙明瑾师长更改原计划,决定缩小正面,集中兵力,予敌以重创后,继续向德山突进。此时,中央纵队方向尚未遇敌,未闻枪炮声。
28日,孙明瑾不顾日军的疯狂阻击,率领部队顽强地向德山推进。其时,日军不惜一切代价,向预十师发起全线总进攻,预十师亦全线向日军勇猛冲击,双方伤亡皆重。日军对我军切割包围,数次强攻未能奏效后,一方面增加援兵,一方面加强攻势,四架战机在预十师阵地上狂轰滥炸。
在日寇强攻下,第二十八团与第三十团结合部一度被日军突破,情况万分危急。孙明瑾沉着指挥,两团联系密切,顽强反击,经一个半小时血战,终于击退日军,使战局转危为安。
此时,第九战区长官部再次电促预十师迅速接近德山。孙师长复电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斩钉截铁地表示:“本师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打到一兵一卒亦向德山方向突进!”殊死抗日,气概非凡!史料可查,这是孙明瑾殉国前签发的最后一封电报。
预十师经三日孤军激战,虽重创日军,但自身伤亡很大,难以排除日军阻击。孙明瑾决定转移攻击轴线,以东北约十五华里之赵家桥为目标,钻隙前进,如能如期集结,则可转向西北攻击日军左背侧,并攻占德山,万一不利,也可与军主力靠拢,摆脱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
孙明瑾师长把部队调整成单线,除以第二十八团猛攻正面之敌牵制日军主力外,另以本师主力由东北绕道,经雷家冲、江西冲、斋公咀、易家冲,如一把尖刀般地直向德山插进。
上午11时,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及师部直属部队先后向东北方向挺进。道路狭窄,地形复杂,搜索瞭望均极困难,途中又常常遭遇小股日军的袭扰,部队进展较缓。下午2时30分,第二十九团、师部直属部队与第三十团主力在团山岭东南附近集结,随即继续前进。下午四时,当前卫部队抵达斋公嘴时,突遇从斗姆镇窜来日军第十三师团千余名兵力,双方又发生激战。孙明瑾下令第二十九团在斋公嘴东南端高地一线立即展开,保持重点于右,努力击破当前之敌,进出易家冲西端。第二十九团与日军狭路相逢,短兵相接,互不相让,一直奋战至深夜。
当日夜,孙师长部署次日战斗:拂晓前击破当前敌人,继续向德山攻击前进,重点指向斋公嘴。
29日晨,第三师师长周庆祥率部向赵家桥钻隙前进,途中与日军遭遇。担任阻击任务的日军企图打胶着战。周师长因奉命限取德山,不宜久缠,遂以第八团(欠一个营)于原地制敌,主力则快速进扑德山。
同日,孙明瑾传令预十师的迫击炮集中火力,向斋公嘴日军第三师团阵地猛轰。在炮火掩护下,部队全线出击,向日军猛扑过去。第二十九团第三营进至易家冲东端高地,猛攻日军左侧,双方展开拉锯战,血肉拼搏,场面极其惨烈。战至中午12时,日军不支,向西北方向溃退,预十师向前推进至易家冲。
为救援常德城友军,孙师长毅然把“助攻”变为“主攻”,吸引大量日军主力部队。这种引火烧身、自寻牺牲的打法,却使自身陷入极为凶险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