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 杨德忠,在杨至成的影响下,十五岁参加红二方面军长征,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八连连长,这时他刚满18岁。先后担任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一团二营营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一团二营营长、四师十一旅敌工科长、师文化部长。解放后,杨德忠调四野后勤部工作,后调湖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2000年去世。2011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作家王国华的长篇章回体纪实小说《十年征战》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十年征战》描写了贵州省三穗县侗族老红军杨德忠从万里长征到抗日战争结束的全部经历。这部小说27章13万字,时间跨度14年。书中展现了这位革命前辈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那个年代爱国热血青年的时代风貌。小说叙述流畅,故事情节生动,是用本地人文典范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十年征战》作者王国华编写出版过《雪凉合围》、《回顾三穗解放》等百余万字党史资料,著有《黔东文史拾零》、《杨至成将军传奇》等文学作品,公开出版有长篇纪实小说《邛水歼匪记》。
侄女: 杨伦筠,1960年在贵阳见面,解放后在三穗家乡当过村长。后在贵阳商业部门当营业员,已退休多年。
杨至成的六
六任副职(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东北局财政经济办事处副主任、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六人治病后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刘亚楼、杨至诚、李天佑、谭家述、钟赤兵、卢冬生。)。
杨至成的七
七个院校负责人或创建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红军供给学校校长、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东北军需学校、中南军需学校校长(现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至成的八
八年留苏国外生活(1938-1946)、八大代表、军科开创八将帅(叶剑英元帅、粟裕大将、王树声大将、宋时轮、彭绍辉、王新亭、杨至成、钟期光上将)、军科八上将(宋时轮、彭绍辉、王新亭、杨至成、钟期光、肖华、邓华、刘震)。
杨至成的九
九个名号(学名杨序清,改名杨至诚,后名杨至成,留苏名李康,红军大管家,杨老太爷,算命先生,将军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之父”)。
杨至成用过的名、字、号:
他是红军和解放军后勤事业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之父”。 参加革命改名杨至诚,授衔时还是杨至诚,后改名杨至成。 在家乡小名(乳名)梦清,学名序清。 周总理签名为志成,毛岸英签名为志诚。 新闻报道有时经常误作杨志成。
杨至成是个急脾气,直性子。士兵们有时领不到粮饷,就找他这个军需上士吵,言谈之间,好像他克扣了大家的伙食费,他感到很委屈,就找上级去吵,时间一长,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好斗的公鸡”。 在苏联治病和留学时化名“李康”。 毛泽东叫他“杨副官”、“红军大管家”,在苏联学习的毛家兄弟和留学生们尊称“杨老太爷”。 杨至诚还有个外号叫:“算命先生”,这个外号叫了一辈子,特别有故事,。真是“半个神仙,算命将军”。杨至诚的名气在于他的识人,眼光那叫一个毒。所以,大伙都叫他“算命先生”,因为算的准啊。他一生给无数人定过论,基本没有失过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这么几个人物:何挺颖(牺牲)、许光达(文革遇害)、毛泽民(新疆遇害)、林彪(蒙古)、叶剑英。
杨至成的十
十任部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改为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部长、陕甘支队后勤部部长、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长、西方野战军前敌总指挥部后勤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东北(华中)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
总之,我军“后勤之父”杨至成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一名优秀的老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他戎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战斗在后勤工作和部队教育的岗位上,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主要创始人和部队院校创建人之一。他是中国少数民族49名开国将帅之一、是15个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之一,贵州省和侗族惟一开国上将。两次在世界名校黄埔军校和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就读、两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两次参加共产国际会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40多年的奋斗中,他出生人死,历尽艰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欣欣向荣,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建立了众多勋劳,受到党、军队和人民的尊敬。他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他有很高的觉悟和很强的组织纪律性,一贯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时时事事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地走过了杰出共产主义战士光辉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