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酒厂,他们采用九龙泉的泉水酿造的酒,已能成批供应客户了。
从后九龙泉村往回走,经过前九龙泉村,路旁有一座烈士陵园,车停在路边,也就停在了陵园门口,陵园有三个碑亭,每个碑亭里矗立着一块石碑。正中的碑石上镌刻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碑文。我和朱秘书长不禁感慨万千。左右分别是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分别由当年的师长贺龙题字(为人民服务而光荣牺牲,为革命烈士要坚决复仇)和旅长王震题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面上刻满了烈士的名字,。陵园紧挨着公路,仿佛生怕多占一寸土地。门口无一遮拦之物,其实就是围墙留下的一个进出的豁口,两旁小石柱刻联:“忠烈为国死”,“志励敌胆寒”。。小小的陵园除了围墙、碑亭、石碑和几棵厮守的松柏外,几乎看不到一点点奢华。这一从俭、惜土的做法,与当今那些肆意吞占耕地的行为相比,耐人寻味啊!凝望着碑前几束野花和周围片片良田,不禁使人热泪盈眶。
车子回到阳湾,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景区首先映入眼帘。宽敞的广场上,一座巨型棕褐色的359旅官兵军垦群雕,在耀眼的阳光下显得恢弘而悲壮;纪念碑上有毛泽东题写的“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八个金色大字。在蓝天白云下愈加巍峨而庄严。雕像的后面是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我们随着游人进去参观。平房展览馆面积不大,馆内格局紧凑,陈设着大量的图片和实物,似乎任何语言在这里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透过那一幅幅陈旧的图片和一件件当年俭朴的实物,风雨沧桑的南泥湾仿佛一幕幕地呈现在眼前。仿佛一步一步地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毛泽东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怎么办?他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说:“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我们的回答是‘自力更生’四个字。”
在这严重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0年秋,朱德亲自到南泥湾勘察地形,部署了一场向荒山野岭夺粮的特殊战斗。南泥湾面积225平方公里,沟壑纵横,山峦重叠,。1941年春,在王震旅长、王恩茂政委的率领下,359旅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泥湾,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摆开了大生产的战场。经过一年坚苦卓绝的奋战,全旅共开荒一万多亩,挖土窑千余孔,盖房子六百余间,在南泥湾安下了家。1942年秋,朱德邀请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等几位老人视察南泥湾,并赋诗盛赞南泥湾的巨大变化。
1942年,三五九旅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达到100%。到了1944年,全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6万石,上缴公粮1万石,实现了每人生产6石粮,一人一只羊,两人一头猪,十人一头牛的目标。南泥湾到处呈现出“牛羊满山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的兴旺景象。
1943年1月14日,中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生产英模表彰大会,授予359旅 “发展经济的前锋”锦旗,授予王震等22人 “生产英雄”荣誉称号。2月,毛泽东亲自为359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并嘉奖了全旅将士。
1943年9月,毛泽东和任弼时、彭德怀等视察南泥湾,在听取旅团首长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