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毛泽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邱锋在延安。(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国毛泽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邱锋在延安。(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国毛泽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邱锋在延安。(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2年5月19日,我们在延安宾馆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高峰论坛会闭幕后,幸得南泥湾镇党委李书记自驾车接我和组委会朱秘书长一块去参观,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前两次来延想去都没有去成,今天终于如愿了。
车子自宾馆向南穿过如今高楼林立的市区街道,进入柏油高速路,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山峦叠翠,植被绿装,路旁田地成片,阡柏相连,间有新房和新窑。
据介绍: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由三条河川构成,三条川道组成一个“丫”字地形,呈东西走向,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西边是南盘龙川,南边是九龙泉川,东边是南阳府川,三川交汇处叫阳湾,也就是现在南泥湾镇的所在地。过去,这里又称南阳府,其实这里并非建过府设过衙,只不过是曾经物产丰富、人口稠密、街市繁华而已。据史料考证,清兵入关以后,曾经在这里挑起回汉民族纠纷,相互仇杀,后来渐渐地演变为殃及百年的匪患。周恩来去西安解决“西安事变”,途经劳山遇险,据说就与这一带的土匪有关。从那时起,人们陆续地逃离了这里,富甲一方的三川之地便蒿草丛生,荆棘遍野,渐渐地变成了人烟稀少的烂泥湾,南泥湾便由此而来。
车子经过收费站后直开到桃宝峪停车,村口有两处新建的石碑,左边是“北京知青林场”,右边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南泥湾综合教学基地”。 李书记带着我们先向桃宝峪参观八路军战士自力修建的两层土洋楼——红楼(原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张协和设计)旧址,朱德邀延安五老(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等)到此小休,体现当年延安有敬老助残的优良传统。
接着参观八路军炮兵团和炮兵学校旧址。炮兵团是1941年7月和359旅4支队先后进驻此地,劈山开窑洞,当时邱创成是政委兼团长,炮兵团3营9连奉命仅用99天就修通了南泥湾到延安城南三十里铺的公路。1943年12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到此视察,毛泽东高兴地对邱说:炮兵团在南泥湾搞得很不错啊,看来困难这个怪物不是不可以克服的,你们做到战备、生产两不误,对成立炮兵学校打好了物质基础。1944年1月“延安炮兵学校”成立。郭化若任校长,邱创成是政委。我们站在郭化若题字的旧址碑前留影纪念。这里,我们还参观了当年大食堂“第一灶”和“北京知青林场”、“养牛场”等,还和在这里扎根落户的北京知青老周合影留念。
从桃宝峪出来后,车子经过阳湾,是南泥湾镇政府所在地,李书记下车去开会,换上小李司机开车送我们到南边10公里处的九龙泉川参观。
九龙泉,位于后九龙泉村,因山下一处聚集了九眼泉水而得名。当年,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视察南泥湾时曾多次前来饮过水。过去,这里山林茂密,阴霾弥漫,沼泽遍野,水质又硬,一种大骨节病肆意流行。方圆几十里,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八路军部队初来时,战士们顶着水土不服的艰辛,一边开渠治理沼泽,一边掏井去污治病。经过几年的不懈治理,不仅使这里的大片沼泽变成了粮田,而且还改变了九龙泉的水质,缓解了大骨节病的流行。后来,村民们为了感激子弟兵,在此建两亭,并立碑纪念。
清澈的九龙泉从9个小龙嘴日夜流淌,汩汩的泉水泛着碎银般波纹,流淌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思念,也流淌着这块土地日新月异的变迁。小李司机从车上拿出保温杯给我们接水,我们每人畅饮一杯清澈、甘洌的泉水,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凉甜意!眺望远处的南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