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王锦思《发现东北》吉林出版集团北京博闻天下出版公司
抗战结束67年了,对于一个生命来说是接近一个古稀之年,岁月无情地将数不清的风云人物、王侯将相、公子王孙送进了历史书。
2011年4月,日本东海大地震震后不久,笔者王锦思考察,同时试图采访最后一个活着的日本侵华名人未果。这个人是谁?
衡量最后一个日本侵华名人,标准就是当年被中日两国媒体广泛报道,并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无论是东条英机,还是广田弘毅,亦或是冈村宁次,这些侵华名人相继成为历史的垃圾。不过,抗战电影虚构的“龟田小队长”等脸谱化、愚蠢至极的人物,难称抗战名人。而能够经历侵略战争和社会动荡,以及各种数不清的意外活到现在的日本侵华名人,只剩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女性,竟然是以中国人的身份成名的,她后来表达了积极的反战和平诚意,名字成为香港歌星张学友的歌名,显然值得我们细细研读,她有个中国名字——李香兰。
李香兰(1920年2月12日-),本名山口淑子,生于辽宁省抚顺市,祖籍日本佐贺县杵岛郡北方村。1906年,山口淑子的祖父山口博酷爱汉学,仰慕中国文化,所以在当年举家来到中国东北抚顺。1933年被中国官僚李际春收为义女,改名为李香兰。
李香兰美丽大方,极具天赋,正式的西洋声乐教育,很擅长美声唱法。
伪满政权成立后,奉天放送局有“满洲新歌曲”栏目来来美化侵略,于是向社会招募专职中国女歌手,13岁的李香兰正好入选,但要求假扮作中国人,不能说出日本出身。于是成为日本侵华的宣传工具,为日军演出助威,演唱《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等歌曲,成为精神炸弹。她在电影《支那之夜》中扮演中国姑娘,要死要活地嫁给日军,麻痹了中国人的灵魂和斗志,粉饰日本侵略战争。在日本剧场演出时,观众排队7圈半买票。
当然,李香兰对日本和中国的感情都十分深厚。她以中国人的身份在北京上学,又改为名潘淑华。她也在组织下参加抗日集会,同学们不知道她是日本人。每个人都表态"假如日本军侵入北京,诸位怎幺办?"她表示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的最好的出路。"
1937年8月,在日本侵略者的授意下,伪满洲国通过了“电影国策案”,决定在长春,也就是伪满洲国的首都,成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任命伪满洲国民政部警务司长甘粕正彦为“满映”理事长。李香兰成为“满映”的正式演员,开始出演由“满映”策划的影片。
我接触到1938年问世的歌曲《满洲姑娘》,石松秋二作词、铃木哲夫作曲、服部富子唱红、李香兰再唱,表现的是16岁花季。
我是十六岁的满洲姑娘, 春天三月雪化时, 等到迎春花开放, 我就出嫁到邻村, 王哥,你可要等着我呀! 铜锣大鼓送着我, 扎花的马车摇又晃, 也许含羞也许开心, 做的全是出嫁那天的梦, 王哥,你可要等着我呀! 雪呀冰呀冷冷的风, 最好只吹在北边的俄罗斯, 等着和妈妈做嫁衣裳, 满洲的春天快飞来, 王哥,你可要等着我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