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民间珍贵文献——《镇江沦陷记》手稿在拍卖会上以119万元成交,创中国抗日史料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10年前该手稿第一次拍卖时,成交价为12.65万元。
4000册仅两本存世
1938年2月,身负家仇国恨的张怿伯在流亡中开始写《镇江沦陷记》。那时他不知道有个名叫拉贝的德国人在南京做了同样的事情。但他肯定比拉贝有更加强烈的冲动:无论如何要将自己所见的悲惨情景向外界公布出去,“唯一愿望在将个人经历忠实报道于社会,以求增强抗战意识,激发敌忾同仇”。在拍卖公司陈列的手稿中可以找到他写下的彼时心境。书页发黄,小楷工整有力。
张怿伯辛亥革命期间在北洋海军巡洋舰上做过正电官,职位大约等同于电台台长,策反了舰队起义。后来退出官场,改而实业救国,日本入侵中国时他是镇江工厂股份两合公司总经理。1937年12月8日,镇江先于南京5天陷落,张怿伯的工厂和家屋被日军强占,亲见了他们在镇江的疯狂烧杀淫掠。1938年2月张怿伯从镇江逃离到苏北老家,以半年间“身之所历,足之所至,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辗转中写成《镇江沦陷记》。根据匡时拍卖公司提供的手稿资料,《镇江沦陷记》主体内容包括9个单元,分别为“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侮辱”等日寇罪行,另有对沦陷区百姓的生活实录等文字。三四个月后,他增补12段内容,并收录了自己写的《守厂记》、《辛亥海军举义记》,以及镇江焦山定慧寺僧人德峻所著《焦山沦陷记》,美国人莫龙纳1938年7月15日发表在上海《大美晚报》上的《南京屠城记》等珍贵资料,最后完成稿共12.4万字。他隐去真名,将书稿在尚未沦陷的兴化自费印了1000册,从邮局向全国各地机关工厂寄送。此后他又凭一己之力再印两次,总印数达到4000册,近发上海、苏北等地,远至湘、鄂、川、滇、桂各省,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历经动乱,张怿伯当年的4000本印册几乎全部散失,目前所知仅有两本存世:当年被他埋藏在老家樊川地窖中的一本样书基本完好,赠给镇江档案馆后保存下来。另一本由著名出版人范用先生收藏。1999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人民出版社根据仅存的两本书重新整理出版了《镇江沦陷记》。
手稿两次拍卖
确切说,拍卖的手稿并非1938年原稿,而是1946年张怿伯依照地窖所藏蓝本重新誊抄的手稿。1999年11月9日,为人民出版社新版《镇江沦陷记》担任编注的嵇钧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镇江沦陷记〉和1946年手稿的真实命运》。从他的叙述中,大致可以了解到手稿第一次拍卖前后的情况。
第一次拍卖,手稿持有人为扬州中国古籍书店,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从当地征集了手稿,至于保存它的人是谁,为什么手稿没在张家后人手中而流落到了扬州,店方没有透露。从1946年到80年代这段时间,手稿经历过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是谜团。1998年初古籍书店清查仓库,将手稿重新翻出,决定送到北京参加拍卖。埋没了几十年后,这件珍贵的抗日史料终于因为拍卖事件重新引起关注。在1998年5月8日北京中国书店的春季拍卖会上,围绕这部手稿的竞价持续了将近10分钟。拍卖前镇江电视台在全市发起募捐,组成镇江市民代表团到北京参加拍卖。他们预估成交价位不会超过10万元,没想到在现场遭遇志在必得的竞争者,争夺从8000元一直拉升到12.65万元才落槌,心理准备不足的镇江人没能拍到手稿。嵇钧生在文中透露得主是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宋先生:“他说曾经有过一部描写德国法西斯罪行的影片《辛德勒名单》,那么在适当的时候,也许有可能编一部揭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