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92个,红安县名列其中,这件事对66万红安县革命老区人民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我又有几分疑虑,为什么全国解放50多年,红安现在才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改革开放30年,为什么红安人民还没有脱贫致富?这两个问题值得红安人认真反思。有研究表明,中东部地区差距主要不在城市经济上,而是体现在县(市)域经济上。
革命老区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沿江地区先富裕起来,对老、少、边、穷地区的一种称谓。实际上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有贬义之嫌。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曾经以红色革命根据地为荣。歌谣“小小红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歌谣是红安几代人引以为荣的荣耀,革命老区的概念,人们的理解实际上就是革命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地区。解放前,红安县就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曾经创造了26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解放后,红安县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红安原名黄安,就是因为牺牲的烈士多走出的将军多,而将“黄安县”改名“红安县”,这种角色和定位本身是对红安人的一种褒奖。红安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十四万英烈的生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安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具有先进性和领先地位,和平建设时期,更不能居人之后,保持战争年代的先进性,更应该发挥自身的山水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经济,让红安老区人民尽早脱贫致富,这才是红安的先烈们为之奋斗的初衷。革命战争年代,黄安县形成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红安人有“一要三不要,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宝贵的红安精神财富,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需要今天的红安人去传承和发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繁荣的经济不可能有精神思想层面上的东西。发展壮大红安精神的决定性因素是发展经济,是让英雄的红安人民早日富裕奔小康,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前几年,几位红安老家人到北京看望九十岁的红安籍老红军,一见到红安家乡人来了,老红军激动了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因为曾经叱咤风云的老红军因为年事已高不能下地走路,不能说话了。只能用眼泪释放对家乡红安人的牵挂。革命胜利的果实全国人民都可分享,革命老区红安跟应该有一份蛋糕。
红安革命老区的历史机遇,在《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国家将重点对革命老区进行扶持开发。2011年,省委正在实施大别山经济试验区,这是红安县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省委从资金、技术、人才都对革命老区红安县进行了重点支持。红安要紧紧抓住大别山经济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建设机遇,多栽摇钱树,多做聚宝盆。重点抓好与武汉市光谷科技园重点产业对接、配套、延伸,在重点项目上做文章,在招商引资上寻找出路。红安目前有“武麻高速”、八里火车站、“阳福线”一级公路等交通枢纽,到武汉市阳逻深水港码头不到一个小时,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明显。红安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使招商项目在红安成功实施、顺利推进、生根开花。红安人民要想早日脱贫致富必须综合开发,从土地、水利、林业、农业、工业、特色等多个项目寻找经济发展后劲,齐头并进综合开发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