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
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毛泽东
莽莽黄土高原,最美的还是延安窑洞。
为了看窑洞,我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就像久别的亲人重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站在杨家岭窑洞宾馆楼上,举目四望,巍巍宝塔山下,滚滚延河水旁,随处可见的一排排一孔孔拱形门窗毗邻相连的窑洞,构成了延安一道著名的风景。上凤凰山,过王家坪,进杨家岭,再赴枣园。每到一地一处,我都仔细观看这些山沟沟里的黄土窑洞。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革命领袖居住的窑洞里,木桌、木椅、土墙、土炕……每一处摆设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朴素得不能再朴素。
在毛泽东等领导同志住过的窑洞里,就散发出这种朴素而高尚的气息。延安的窑洞同延安的小米一样,培育了一代革命志士。窑洞里,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部署一次次惊天动地的战斗。他们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从容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革命战场。窑洞简陋,油灯如豆,却如沉沉夜空中明亮的北斗,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我在窑洞里久久徘徊,看着绵软的黄土,不禁勾起了遥远的追忆。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面对气焰正盛的日本侵略者,迷茫和焦虑的情绪在全国各地传播蔓延……正是在凤凰山麓那孔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写出《论持久战》这篇光辉著作,拨开了当时笼罩在国人头上的阴云,也留下了因为专心写作直至棉鞋被炭火烧穿方才发觉的佳话。
一夜夜的挑灯苦思,一夜夜的奋笔疾书,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不知熬干了多少灯油。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就陈列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当年,在延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一盏这样的灯。在灯下,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写下了卷卷雄文,指引中国革命阔步前进。正是在异常困苦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解放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