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的震撼朱新生
声讨“四人帮”李晓斌
松花江畔彭越关
本次展览的摄影作品,题材的历史跨度半个多世纪;纪实的作品中既有伟人毛泽东,又有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在中国现代摄影的历史中,许多时期的经典之作,也都一一展示在我们《红色记忆》的展览中。是我们这些革命后代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掘,关注,以摄影镜头的语汇,陈述给今天的观众。
叶利亚拍摄的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到农村视察的组照,是她当时还是少先队员时的作品。叶利亚的父亲叶子龙同志是毛主席办公室的主任,小记者叶利亚是在随父亲陪同毛主席视察的过程中,为我们今天的观众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历史的审判》、《声讨“四人帮”》是揪出“四人帮”以前,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所引发的天安门“四五事件”时,李晓斌所拍摄的著名作品,他和诸多年轻的摄影者,从那一刻起,用手中的照相机作为武器,投身到社会大变革的潮流中。今天,这些当年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我国摄影工作的中坚力量。
凌飞、鲍昆、李川的《国魂》,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刚刚迈步走向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对北京晚报发起的修长城活动,提出“修我长城,爱我中华。”,举国上下迫切呼喊“振兴中华”的时期;这些当时年轻的摄影爱好者,用着简陋的设备,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创想,给中国摄影写下一个里程碑。
李斌斌的《苏醒》在1988年“艰巨的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中获得最佳风光奖。对长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有着两代人的理解。他的父辈,开国老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与黄河以北广袤的崇山峻岭与平原上。作品的镜头语言,凝聚了父子两代对长城的情感、认识。
东北抗联的后代们,对父辈战斗过的白山黑水寄予深情,他们几位献给《红色记忆》和观众们的作品:白雪皑皑的松林山野,炊烟渺渺的山屯晨景,幽静深邃的东北泡子,还有喜气洋洋的东北山村夜。在新四军将士的后代,在老水利工程师的后代,在老摄影家的后代眼中,祖国秀美的河山与人民的朴实生活,都浓缩到他们方尺的作品空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