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毛泽东说:“靠乔木,有饭吃。”改革开放年代,邓小平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一书气势恢弘,视野开阔,集史料性、研究性、可读性于一体,向读者展示了胡乔木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才学超群的卓越才能和人格魅力,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决策内幕,尤其是客观真实地分析记录了胡乔木在邓小平时代经历的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引人入胜。全书分为“木卷:书生革命”、“火卷:战争年代”、“土卷:峥嵘岁月”、“金卷:妙笔春秋”和“水卷:黄河青山”五卷,共计56万字,全面客观地记叙了胡乔木革命奋斗和追求真理的人生历程,完整记录了胡乔木自1941年担任毛泽东秘书和1975年开始协助邓小平全面整顿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工作50年的台前幕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共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这部书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胡乔木始终是一个幕后的智囊人物。从1941年协助毛泽东编辑校订《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到编辑《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和《邓小平文选》;从在延安参与起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到20世纪80年代主持起草中共历史上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从在重庆谈判参与起草《双十协定》,到随毛泽东出访苏联起草《莫斯科宣言》;从参与起草《共同纲领》,到与毛泽东一起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从整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从撰写中共第一部简明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到发表《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协助邓小平起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在美国发表《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倾错误》的讲演;从撰写《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到撰写《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从发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撰写《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或参与起草、修改的中共中央重要、重大文件和文章没有人可以计算,或许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一辈子究竟写下了多少文字。而他笔下的许多文件、文章,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已成为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经典文献。胡乔木不仅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中共文献研究的奠基人;不仅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引路人,还是新中国社会科学的推动者。他筹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出任第一任院长,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主持了《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主持了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正如杨尚昆所说,胡乔木是“一个终生用笔来为人民服务的人”。
本书作者丁晓平系知名的红色传记作家,近十年来一直致力探索文学、历史、学术的跨界和跨文体写作,在海内外3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文艺评论作品,著述400余万字。他编辑校订的中共领袖唯一自传《毛泽东自传》和第一部毛泽东连环画《少年毛泽东》都是红色经典畅销书。他创作的《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解谜毛泽东自传》《毛泽东的亲情世界》《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有的填补了中共党史文献研究的空白,有的被台湾和香港出版机构购买版权,有的作品受到党史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对人们特别是青年人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增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会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本书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大选题备案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核。
作者简介:
丁晓平
诗人,作家,学者,文学编辑。
1971年6月出生于安徽怀宁。1990年12月入伍。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曾就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供职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十年来,一直致力探索文学、历史、学术的跨界和跨文体写作,在海内外3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文艺评论作品,著述400余万字。
主要著作:诗集《写在浪上》,长篇小说《爱着》,长诗《汶川九歌》,历史文学《五四运动:历史的现场和真相》《毛泽东的亲情世界》《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中共中央第一支笔》《感动中国:与毛泽东接触的国际抗日友人》《张万年传》(下册•中央军委十年)《记者之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解谜毛泽东自传》《王明中毒事件调查》,20集电视文学剧本《红星照耀中国》(斯诺传奇),报告文学集《大路朝东》和文艺评论《五问中国文学的环保问题》等。有多部作品在台湾、香港地区和韩国出版。
主编校订作品:《毛泽东自传》、连环画《少年毛泽东》和开国领袖印象丛书(《毛泽东印象》《周恩来印象》《邓小平印象》)等。
Email:dxp200199@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