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一平同志临死不忘自身职责,具有严守纪律、恪尽职守的严明党纪。1945年8月,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共产党为了和平建国,与国民党签订了《双十协定》,根据党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指示精神,位于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分批向江北转移,奉命沿太湖经长兴、宜兴、溧阳一线北撤。10月15日晚,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韦一平在完成掩护兄弟部队渡江的任务后,率四纵机关、十支队一部和浙西地方干部近千人,乘“中安”轮渡江北上。由于该轮连续7昼夜运部队过江,未经检修,风大浪急,加之超载过重,当轮船行至泰兴天星桥西南江面时,船底漏水,倾沉在即。警卫员找来救生器材,要韦一平立即离船。在这危急的关头,他却平静地说:“这时怎么能走,一走就动摇军心,只要一乱,船会沉的更快!这是同生死共患难的时刻!”在他完全可以得到营救的时刻,他想到的是如何稳定军心,如何使数百名指战员脱险,却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始终坚守在甲板上,全力组织部队泅渡上岸。就这样,韦一平与800多名壮士在黑夜中被滔滔江水吞噬,光荣殉职。
直到最后,虽然近千名的指战员只有100多名生还,但如果当时失去了这种铁的纪律,可能后果会更加的严重。正如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与我们党制定和执行铁的纪律分不开的,党需要这种严守纪律、恪尽职守的优秀党员,在任何危难关头,以身作则,始终走在群众前面,时刻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正如韦一平同志在六师十六旅党务委员会书记颁发给陆农同志的优秀进步党员奖励书上写到——“我们的位置在群众前面”。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的位置在群众前面”是他永远的座右铭。苍劲有力的字体,是他倔强不屈性格的体现,肺腑之言更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的自身形象的光辉写照。
(三)
不论是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还是在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以及率领部队作战中,韦一平同志是一位为人民奉献一生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将是全体党员永远学习的光辉典范。
韦一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66年了,现今,他的忠骨安葬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平山堂烈士陵园,他那以身作则、不畏牺牲的高大形象亦然浮现于我们的眼前,他那“我们的位置在群众前面”的真实感言至今回荡耳畔,他那矢志不渝、忠于革命的理想信念也充分体现了优秀共产党人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而今,中国共产党已走入了第90个年头,中国共产党人的队伍也在90个年头中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像韦一平一样的先烈甘愿抛头颅、洒热换来的,为了让先烈用生命创造的新中国变得更加兴旺发达,为了让先烈遗留下来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作为中国共产党员,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拥有坚强党性、优良党风、严明党纪是我们党的重要标准,党员的位置要始终走在群众的前面,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并以此为精神来源,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履行新世纪新时代下党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