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木质楼梯往上走,便来到了二楼陈列室。一间摆放着当时杭州政府赠予他的“杭州市金钥匙”和“杭州市荣誉市民”的证书,以及他的博士袍等等象征着荣誉的珍贵物品。另一间房间则展示了一系列关于司徒雷登的书籍文献,有他本人所著的《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日记》等以及其他名人所著的关于他的书籍。最里面的小房间摆放着一些友人赠与司徒雷登先生的礼物,字画、屏风等,由此看出司徒雷登先生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1949年8月2日因为美帝国主义阻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已彻底失败,他不得不离开中国返回美国。据说在他离开中国的前夕,曾经和中国共产党高层有过秘密的接触,本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事宜,但是因被提前召回,而未能成行。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也正是毛泽东写的这篇文章而使他在中国非常有名,在当时这篇文章还被编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但“司徒雷登”这个名字瞬间在中国成了声名狼藉和失败的代名词。
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写道:"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伟人们对司徒雷登的评价是那么的不一致,而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单方面的支持和信服某一种评价,而应以历史为主线从多个视角去理解伟人的评价,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司徒雷登在回忆录《在华五十年》开篇就写道:“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以中国为家。精神上的缕缕纽带把我与那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不但出生在那个国度里,而且还曾在那里长期居住过,结识了许多朋友。我有幸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后来又回到那里当传教士,研究中国文化,当福音派神学教授和大学校长。”开篇就总结了自己在中国的日子,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他对在华日子的留恋,虽然他无法与我们以血脉相连,但精神纽带把我们和他连在了一起。
在我们看来,司徒雷登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不可磨灭的。他为燕大学子创造一个可以汲取中外文化的学习环境,倡导学术自由要求学子们既要中国化也要国际化,这大大提高了学子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学术水平。他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在队伍最前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他的这一声呐喊,喊出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他跟我们站在一起、一起抵抗外侮。1946年7月11日他任美国驻华大使以来,积极支持国民党政府进行反共内战,又拉拢民主个人主义者,培植中间势力。这阻碍了中国的革命胜利,但作为一个美国驻华大使他这样行为也是不难理解的。总而言之,他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所付出的是我们必须承认的,而他作为一名驻华大使所作的虽不可原谅但也是不难理解的
文献:《在华五十年》 作者:(美)司徒雷登著,常江译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