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女儿方惠平(右)与永安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张丽华在阅读《燕江红旗》上有关方方《三年游击战》的节选文章(管其乾 摄影)
方方写于1948年的《三年游击战》发表在1979年复刊后的《红旗飘飘_丛书》第18集(管其乾 摄影)
中红网福建永安2011年5月30日电(管其乾、彭永森)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并为永安市申报原中央苏区范围寻找历史见证人,笔者随中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丽华等于2011年5月7日至10日赴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拜访了土地革命时期永安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红九团政委兼红九团军政委员会主席、(龙)岩、连(城)、宁(洋)边区根据地沙田特区主任方方的女儿方惠平女士,以及《方方传》作者、广东省党史研究室新闻编辑出版处处长、《红广角》杂志主编王国梁,随后又到方方的故乡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参观了方方纪念馆,了解到了方方的生平以及他对建立和巩固永安红色政权所做出的贡献。
一、寻找方方女儿方惠平
从永安市出发之前,张丽华就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一些有关方方的资料。方方是广东普宁人,在广东普宁市的洪阳镇,还建有方方纪念馆。 为了查找方方儿女的准确线索,张丽华还拨通了广东省普宁市党史研究室的电话,通过普宁市党史研究室得知方方的女儿方惠平现住广州暨南大学,是暨南大学外语学院的离休教授,并且找到了方方女儿方惠平的电话。 随后,张丽华又与方惠平教授多次通了电话。接到张丽华主任的电话,方教授颇有几分意外的惊喜,对于党史部门的来访,她表示放心并表示乐意合作,但还是有点不放心,因此,在后面的几次电话中,今年76岁的方教授要求张主任开好组织介绍信,随行的每一位人员姓名都要写在介绍信上,而且要与随行人员的身份证、工作证和记者证相符。此外,方教授还十分关心我们的吃、住、行。当张主任一一告知后,方教授才略感放心。 5月7日,星期六,早晨7时许,我们乘坐租来的一辆商务车从永安出发。出发时,永安的天气正是大雨滂沱,但越靠近广东,天气越来越晴朗,真是天公作美,天佑永安,赶到广州市暨南大学旁边的凯旋龙连锁宾馆时已是傍晚5时许了。 到了广州,张丽华马上给方教授去了电话,报了平安。因为翌日是星期天,一般情况下,方教授是不愿意在双休日接待客人的,但考虑我们远道而来,所以还是答应在翌日下午3时在暨南大学的离退休老干部办公楼接待我们。 为了稳妥起见,曾在永安市老干局工作了26年的张丽华还主动联系了暨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的邓科长。 翌日下午3时许,我们来到济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在那里,我们见到了邓科长,稍后,我们又见到了方惠平教授。
二、方惠平:我父亲对永安县情有独钟
方惠平1935年出生在泰国,那时,她的父亲方方正在(龙)岩、连(城)、宁(洋)边区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战,2岁时回到岩连宁边区根据地与其父亲重逢,4岁时离开闽西,1942年冬,年仅7岁的方惠平与老大娘在福建上杭的公路上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被投入监狱。1949年三八国际妇女节那天,一个叫陈康的菲律宾华侨奉组织的委托找到了方惠平,并带着她逃离了蒋管区,从厦门飞到了香港,与时任中共香港分局书记的父亲方方重逢。1949年5月,方惠平加入了中共人民解放军的行列。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方惠平随军进入广州,后到叶剑英与方方等中共华南分局领导人亲手创办的南方大学攻读马列主义课程;1952年至1954年,方惠平作为叶剑英的文员,一直工作在叶剑英的身边,并与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同住一个房间。 2011年5月8日下午3时许,我们见到了今年76岁的方惠平教授。方教授中等身高,圆圆的脸庞,有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看就能想象出她年轻时曾是一位外秀内慧、福德双全的大家闺秀。虽然历经70多年的风雨侵蚀,却无法掩盖她曾经的美丽。 从方惠平教授提及的资料中,我们得知,方方,原名方思琼。190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洪阳镇一个破产的小商人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方方以巨大的爱国热情,投入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开始探寻救国的道路。1924年暑假,他到广州第二届农讲所学习,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教育。1925年,方方写下了抒怀诗“欲抽越王弓,慷慨射潮汐,欲挥鲁阳戈,回首止落日”。1925年5月,方方加入共青团,任团支部书记,在普宁、潮安等地从事工农运动和学生运动,积极组织农会、农民自卫军。当东征军进抵潮汕时,他发动群众在潮阳县关埠袭击潮汕军阀洪兆麟,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有力地配合第二次东征。1926年春,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方方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土豪劣绅的仇视,扬言要把他开除出方氏家族,要杀掉他来“祭旗”。他得悉后,毫不畏惧,一笑置之,说:“我就是要革他们的命!不让姓方,我偏要姓方!就叫方方!” 1932年至1933年,方方在任中共杭武县委书记、上杭中心县委书记期间,领导开展了影响全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创建了全苏维埃“第一模范区”才溪乡。当时,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一文,对才溪乡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卫中央苏区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经验广泛推广。 1934年4月,中革军委任命方方为红九团政委兼红九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军解放永安城后,方方还兼任了永安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方方在龙岩、连城、宁洋、永安边界,建立了纵横数百里的游击根据地,后来又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一起坚持巩固了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抗战后,这些保存下来的红军游击队,成为新四军的主力之一。 对于方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活动,方惠平印象深刻,她的记录本中还保留一段根据着方方在世时形成的记忆整理的文字,其中写道:“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表扬了方方领导的上杭才溪区‘福建的才溪乡,红军多得很呀!才溪乡百个人当中有八十个人当红军去了。公债也销得多……我们要学习长冈乡(在江西)和才溪乡,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老百姓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才溪乡的这类工作做得非常好哟”。 对于方方来到永安县创建红色政权和革命根据地的这段往事,方惠平也印象深刻,对着方方写于1948年并于1979年发表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红旗飘飘•丛书》18集的《三年游击战》一文,方教授讲解说:“我父亲,把他当时要去的地方称为‘敌人的后方’,文章的第一个标题就是‘到敌人的后方去’,去永安之前,我父亲方方就到瑞金叶坪见到了朱总司令、周恩来、刘伯承和贺昌同志,当时朱总司令就对我父亲说,为着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中央军委决定派几个独立团到敌人后方去发展游击战争’。这个敌人后方指哪里?指永安,到永安去干什么?去和第七军团接防,在这一带发展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破坏敌人的漳宁筑路计划,破坏敌人的漳宁筑路计划以后干什么?最后再向泉州推进。朱总司令还对我父亲说‘在你的右侧翼漳龙公路一线尚有独八团和你呼应行动’”。“关于这段话,《三年游击战》中提到的是‘朱总司令、周恩来同志、刘伯承同志、贺昌同志,他们指出’,这段话是通指,我为什么说这段话是朱总司令说的呢,因为我曾经问过我父亲方方,我父亲告诉我这段话具体是朱德总司令说的”。 “我父亲啊,对永安也是情有独钟的,怎么说是对永安情有独钟呢?我父亲在《三年游击战》里面写道‘永安是福建省的一个二等县城,三面环水,一面大陆;而大陆这一面,就是敌人主力的来路”,他认为在红七军团转移作战地区以后,这个县城和苏区的联络,只靠西北的安砂,那里有红七团驻防,其余周围都是顽军和团匪的世界。所以他对永安的环境和敌情是很了解的”。 谈起父亲方方的一生,方惠平感到很自豪,她从一本根据其父生前的讲述形成的记录本中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1937年2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从汕头的《星华日报》上获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消息后,决定派方方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方方同志在延安见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刘少奇等党的高级领导人,毛主席还安排方方同志到抗大报告一次三年游击战,到中央党校去报告一次群众斗争,同时列席政治局会议并向会议报告三年游击战争。毛泽东对赴延安汇报请示工作的方方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二十万亩土地(指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分到的土地。这部分土地直到解放时还基本保留在农民的手里),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毛主席还对方方说:“你回去问候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各位同志好,告诉他们,你们的三年苦斗有很大的功绩”。方方遗著《三年游击战争》和1984年10月21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第5版《忆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方方同志》一文都验证了这精彩的一幕。与方方《三年游击战》和《人民日报•忆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方方同志》一文报道略有不同的是,方惠平还描述了1937年9月,方方回到闽西负责任地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指示,毛主席的问候与鼓励之后,当时在场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人都深受鼓舞的情景,张鼎丞高兴地说:“毛主席的问候是给我们打气呀,好好学,好好干呀”。
三、龙(岩)、连(城)、宁(洋)边区根据地飞蜚声海内外
据了解1948年,方方以“野草”笔名,撰写了近五万字的回忆录《三年游击战争》,并在香港发表。作者以亲身经历,叙述了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描写生动,文笔流畅。当时在香港的郭沫若,欣然为该书作序,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像方方这样“以历史创造者而兼历史记录者,这是很少有的”,指出“三年游击战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同样的辉煌昭亮”。作为“将士自战日记” 的史料,方方的《 三年游击战争》 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给香港文坛注入了 清新的空气,为读者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方方的老战友方明生有一首怀念方方的诗写道:“三年游击挫敌顽,为党为民立战功。枪笔双挥惊敌瞻,点染华南一片红”。方方文武兼备,当之无愧。而他所写的文章,或是他战斗经验的总结,或是对中央政策的阐述,或是对工作的指导,或是对历史的回顾,无一不是他的心血结晶。 经方惠平教授的推荐,我们于5月9日上午采访了广东省党史研究室《方方传》作者、广东省党史研究室新闻编辑出版处处长王国梁先生,王处长告诉笔者,他来过福建连城,对永安也有所了解,包括著名的羊枣之狱。 “方方在1948年写了1979年发表于《红旗飘飘》丛书18集的《三年游击战》,主要反映他在那段时期的亲身经历,其中回忆了1934年,他在永安洪田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决定在连城、宁洋、龙岩三县的边界建立一个据点,以便向漳平、宁洋突击,完成军委交给我们的第二个任务”。“在两个月中,就以宁洋的陈达社、陈东坑、凤村为中心,将周边的团匪完全肃清,建立了横直三百余里,人口四五万人的根据地,成立了革委会,分了田,组织了游击队与赤卫队。而且还架设了百多公里的电话线,设立了干部学校,加紧练兵。敌保安队李敬慎团向我们进攻了两次,但都在邹家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对于这段往事,2011年5月9日,《方方传》作者、广东省党史研究室新闻编辑出版处处长、《红广角》杂志主编王国梁先生如数家珍。
四、参观普宁方方纪念馆
2011年5月9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在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的普宁市方方纪念馆。 方方纪念馆位于洪阳文化广场,为四层楼房式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馆前 辟有群众文化广场,面积24000平方米。馆西侧建有假山一座。馆东侧有省道1930线通过,交通便利。方方纪念馆始建于1998年3月,1999年9月竣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馆名。被中共普宁市委、市政府批准为普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国庆五十华诞的大喜日子开馆剪裁。已被中共普宁市委、市政府批准为普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第一层中厅耸立着一座方方同志全身铜质塑像,铜像高3米,重2.5顿、铜像后面是放映普宁市流沙新貌的巨幅彩色照片。铜像基座高0.6米,基座上刻着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题写“方方同志塑像”六个金字。一层东西墙上悬挂着毛泽东、邓小平、杨尚昆同志的四幅红底全金题词。正面墙上 镶嵌着二幅黑色大理石,上面镌刻着芳名榜和建馆记。 其中杨尚昆同志高度评价方方同志的语录是“纪念人民的好儿子,忠诚的共产党员方方同志”;馆内的墙上还挂着“1937年6月,毛泽主席对方方同志说:‘你回去问候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各位同志好,告诉他们,你们的三年苦斗有很大的功绩’”。 方方纪念馆第2层为方方革命生平陈列室,共有六个部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手稿、题词、文献,向人们展示方方同志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其中还有方方在永安战斗期间的3幅照片,这3幅照片分别是《方方住地:永安县张家山苏维埃政府》、《小陶镇近景:1935年夏,方方率领分区游击队,在永安小陶截击国民党军后方辎重队,缴获了几十匹马和大量弹药》、《一分区游击根据地之一:宁洋吴地》。看到方方纪念馆内还有原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的照片,笔者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有关方方在永安战斗过的乡村照片赠送给方方纪念馆。 这次广东之行,我们还了解到,在福建省上杭县设有方方纪念馆,在长汀县设有方方纪念园。同广东揭阳、普宁、上杭、长汀等地的人民一样,永安人民也没有忘记让燕江红旗不倒的红军将领方方,在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张家山自然村的原宁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的方方办公室也保存完好,并且悬挂着方方的相片,树着红九团的红军旗帜和红军斗笠;方方在吴地村小吴地自然村村民陈亨尧家的旧居和红九团留下红军标语至今还保存完好。方方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注:作者系福建永安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本稿已经中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丽华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