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游走在各个房间中,看着为数不多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倒是那些保存下来的古朴家具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只可惜拦着一条条红线,是不能近距离观察的。
整个展馆很简单,因此我们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参观,差不多半个小时就结束了,远远不及寻找的艰辛,让我们有一种“买椟还珠”的感觉,感慨啊!
原本的打算,是来寻找材料和灵感的,结果却让我很失望。
首先,目的是什么。既然杭州市政府要创设司徒雷登的纪念馆,那么也就是说本意是要向这位外国朋友表达出自己的善意和友好的。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将其“隐藏”起来,放在一个破旧的社区中,难不成想“金屋藏娇”?这未免也太可笑了。
其二,资料数量的缺失。一个纪念馆的性质,首先就是要展现与人物相关的丰富材料,让参观者通过游览的形式生动具体地了解到人物的生平事迹,以此达到缅怀的目的。可是,现实情况呢?有的只是无关紧要的家具和各类模型,对于这些禁止触碰的文物我们表示理解,可是为什么连文字说明也没有呢?难道是艺术的留白?
其三,文献资料的单一性。我看到的多是事迹年表,还有就是放在玻璃柜下的书籍。我实在不知道我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事迹年表网络上比展馆更详细,而且不需要舟车劳顿;至于那些只呈现出书面的图书,配了聊聊数句文字,大概也就是来源之类的,没有书籍内容或者司徒雷登阅览书籍时的感受等,难不成我们要透视眼可以看出书籍的内涵?真正带给我一些感动和思考的也就只剩下图片资料了,我看到了司徒雷登个人的变化,看到了他的家庭,看到了他对中国的感情,看到了他对燕大的奉献和付出……所以,这些图片资料是我聊以自慰的最后武器了。
试想,作为一个纪念馆,连基本的知识面都做不到,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幢矗立在闹市中的花瓶而已!
其四,运作问题。杭州市政府开放故居时专门修建了一扇精制的大门来供游客参观,而如今,它却被抛弃在一边,被狠狠地上了一把坚固的铁锁。那么,入口在哪呢?这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游客要进入参观,需要从所在小区狭小又破旧的大门进入,其实,我觉得把那扇门叫做“大门”实在不妥,我觉得它都摇摇欲坠了,上面还有各类粘纸、积灰和蜘蛛网,当时我的感受只能用“不可思议”来概括,无奈啊……此外,纪念馆的管理员除了开关门之外,用处何在?是在座位上自顾自在地聊天,还是应该解答游客的问题、为游客提供帮助?我想,这个答案每个人应该都很清楚。
总之,我对整个参观过程表示失望,纪念馆的存在更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纪念方式。其实,我们有一颗纪念的心;其实,我们拥有广阔的胸襟和远见的卓识;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纪念馆,杭州市政府的现行作为是不是太不给力了呢?在某种意义上,我甚至觉得我被欺骗了。
请原谅我的小情绪,怪只怪我对纪念馆的期待值太高了,也许,我不该如此乐观的。
想起来一句话——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想我应该就是输给了追求……
再见,司徒雷登!
我希望等我下次来参观时,你会不同,你会让我有满载而归的心情。我们约定好,下次我们都会有进步。
存放于纪念馆的红皮沙发
司徒雷登往返于中美两国时使用的旅行箱
司徒雷登获得杭州市参议会授予的“杭州市荣誉市民”
|